上周,建发股份的一位高管告诉投资人,这近半年来,公司拿地还是没有达到预期。

言下之意,地没拿够。

贫穷一直限制我的想象,所以听到这,就忍不住惊讶。按照机构统计,今年1-4月,建发新增货值400多亿,仅次于排在第一位的华润。

建发拿地之猛,原因总结起来无非有两点。一是今年内部定了至少30%的增长目标。二是手头上可供开发的地没有那么多,要补仓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家厦门的国企,跟2016年那波起来的房企小弟们一样,生动诠释着:

什么叫圈起来是条蛇,走出去是条龙。

建发好在不是三道红线的试点房企,不然就会有40%销投比的上限约束。

当然对于大部分出险房企而言,早已不是拿地不拿地的问题了。类似于以下这样的工作小组,出险房企估计都在各地的名单上。

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它们的日子比出险前更为焦灼,即便有钱,每一分钱都掰着花,每一分钱都要想到极致。

只是,涌向它们的那些愤怒的声音,还是此起彼伏。

马斯克都来中国了,请停止恨特斯拉。特此通知。”一个朋友说。

我一想,这话好像也适用于房企们。所以,也就有了今天的这篇小作文。

老板A们的故事:找绳子

民营房企的连环出险,催生了“新生意”。

有些顶着红X代帽子的人士们,陆陆续续在接触一些中小型房企老板。

他们美其名曰帮着引战或注资,本质是拉皮条。因为前提条件是房企要先预付给他们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不等的中介费用。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大忽悠。可是,哪怕是再精明的房企老板,都有差点着了道的,比如老板A。底下的高管也挺费解。

据说这些个红X代现在还时不时会“勾搭”下困境中的房企Boss们。

就跟2017年左右,房企们特别上头赴港上市一样。引战,对于房企Boss们来说,听上去是非常性感的吸引点。

后来,房企老板A的一位高管对我一语道破:

"当一个人跌到坑里,四面八方的债权人天天逼着,公司内部人也嗷嗷大叫着,所有人都在埋土时,这时候突然有人往坑里投下一根绳子,你还会去判断绳子另一头有没有栓牢?"


老板B的故事:给点阳光就想灿烂

还记得去年双十一那天吗?央妈直接给房地产发了个史无前例的大礼包,就是代表地产政策松动乃至被外界以为是可以救市的金融16条。

当时可让在暗夜里摸索着的房企,隐约看到了光。

有家浙江房企老板B,半夜12点了,还往微信群里发了首英文歌。老板B在群里N久没冒过泡。群里有百来号人,全是公司的中高管们。

这首歌挺经典,叫《when you believe》

歌曲传达了“只要你相信,奇迹就会出现”(There can be miracles when you believe)的理念。

老板B的公司是在恒大出险后坚持了差不多一年再暴雷的。他跟一些房企老板一样,总安慰自己形势一定会好起来的。所以他践行着朴素的想法刚兑债务,光是公开市场就兑付了大几十亿元。可他没想到,刚兑反而加剧了挤兑。

从金融16条开始,老板B感觉又回到了政策救市的年代。

但实际上,这半年来,公司依旧在漩涡里挣扎,一地鸡毛,压根没有实质性向好。

这不免让人想起卡罗尔·卢米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中的一句话:

基于过去的经验来推断未来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除非能够从过去的经历中找出核心原因。如果做不到,就有可能陷入预期的陷阱。

也许老板B是有路径依赖的心态,也许他还没有接受现实,也许老板B还在憋着什么大招,也许老板B就像罗曼罗兰的那句话:

世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

老板C的故事:立人设

见多了大难临头后职业经理人做鸟兽散,不得不说,只有地产老板对企业有更不可割舍的羁绊。

这半年,有家闽系房企老板C像打了鸡血般工作。时不时召集总部和区域公司开这个会那个会的。

以前,老板C完全放权给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出险后,走了一批职业经理人。他现在不得不自己上阵,甚至挂名当了好几个项目的负责人。

他有颗想要解决问题的心,但无奈于现实情况让他没有多余精力来迅速推进化债的事。

下沉到一线后,老板C一下子要恶补好多东西,光是梳理清楚项目的前因后果就是一堆事。他满腔热血,但还是得接受不少项目已经超融的现实。

之前为化债,他个人能做担保的都做担保了,至少担保了得有百亿。

“都不知道他以后怎么还。”底下的人吐槽说。

这家公司21年那会儿一直在还债。不仅如此,老板B当时进行了各种腾挪,还卖了不少核心资产去还债。信誓旦旦要度过危机。

因为,人设不能倒。

但命运的女神没有眷顾这家公司,那些钱就像扔进深水池的石头,连水花都没有怎么溅出来。

今年,公司再复盘过去,大家肠子都悔青了。

大家甚至觉得,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不去还债,可能接下来做债务重组的时候底气都会足很多。有时候,大家也羡慕上海大虹桥某些家房企,两腿一伸说躺就躺一点都不磨叽,并且还能哼着歌在办公室泡泡茶。

“那现在债务重组还弄吗?”5月初,我问了下。

“弄不动,千丝万缕,没有主线。要解开一环,前面还有N环要解。”我被这么告知。

“那难道要逃废债吗?”我再问。

“不会,熬到哪天大家和债权人都绝望了,就能开始弄了。”对方说。

跟房企C聊完后,我的心情挺沉重。日本一位作家在一本小说里写:这个国什么东西都有,真的是有各种各样的东西。然而,却唯独没有希望

看上去,房企C像极了这句话。

跟《和一家出险房企的一场对话》不同,房企C喊不出每个项目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房企C也没底气说自己没有超融。

房企C的难题怎么解?除非来一次资产暴涨

老板DEF的故事:悲欢也是相通的

说起上海大虹桥,那可是见证一批房企如何崛起最好的地方。

辉煌时刻,大虹桥大大小小的房企不下50家,以至于随便进入一家星巴克就能发现一位地产从业者。要跳槽时也很方便,出门拐个弯就到新东家。

但现在,没剩几家。当然,谁也不会想到建立在杠杆和期限错配之上的房地产业,是如此脆弱。

债权人们定时要围着这些大虹桥房企转悠。

大部分大虹桥房企小弟们其实都是以房企老板D为对标。所以只要老板D的公司不出重组方案,小弟们肯定不会争先恐后出方案的。事实证明了这点。

更何况,第一步的保交付都还没有完成。

几个月前,房企老板D在总部大堂里,差点就被供应商揍了。原因是公司拖欠了工程款。

另一位总部在大虹桥的房企老板E,也没好到哪里去。因为老板E,被边控了

这搁普通人身上,可能是大事。但对于房企老板来说,可能是他们的共性。但对于老板E而言,问题就是没有办法去美国看女儿。

让我意外的一点,原来老板E也不是住在什么超级豪宅里,而是浦东一个叫做水清木华的公寓。

但老板E总归有个固定房产。一位北方房企老板F就只能住酒店了。

老板F在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有间长期包房。这个酒店可以看到黄浦江两岸的盛景,招待债权人谈事情也算体面。

一位债权人对我说,催款催得多了,有房企老板也给他做起心理按摩,去找一些古生物演化方面的书籍来看,并告诉他:

“企业没有那么脆弱,就像古生物们在恶劣环境中,挣扎求存寻求生生不息。每一场灾变停息后,会有新物种出现。每一个寒冬过后,遍地的春草会迎来重新萌发。”

“那你看了吗?”我多嘴问了那债权人朋友一句。

“不想看。”他说。

(温馨提示:别问ABCDEF是谁。拒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