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地产圈的一位带头大哥,已故的首创集团前董事长刘晓光曾在阿拉善腾格里沙漠下跪。他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而惭愧,希望能唤醒企业家们对环保的重视。

大前天(9月11日),北京石榴集团的媒体沟通会上,出了个插曲:

董事长崔巍说到动情处时,突然跪下了。

当然,崔巍和刘晓光不是一个量级。

几位在现场的媒体朋友告诉我,他们对崔巍的下跪挺错愕。

这段时间,从两位股东分家矛盾,到对公司股权争夺,以及掺杂跟踪窃听、局外人实名举报的桃色事件等,围绕着石榴集团的不是什么体面事。

朋友圈里对下跪这事也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反正我是很难设身处地体会崔巍的处境,因为我并不认为在屏幕背后的你我他,可构成足够的力量左右这家企业的命运。

但抱最大的善意来看,他在祈求金融机构别挤兑的喊话里,有一句确实在地产圈里不多见:

他愿意提供个人无限担保来为企业化债。

要知道,从花样年打开潘多拉魔盒开始,这轮地产出险大潮下,有些老板是不愿意个人担保的(此处不点名)。

毕竟有太多脸被打肿的老板出现,前一分钟信誓旦旦,下一分钟就躺平或换一个艺术的叫法——深蹲去了。从“除了XX以外,谁都可能暴雷”到“没什么永垂不朽”,企业生死就在一线之间。

如果崔巍的下跪,在某种程度能唤醒他们,也不是件坏事。

当然,也大可不必以生命为代价。

崔巍的下跪也算在2023年地产圈里出圈了。让我想起最近刚结束的房企业绩会,虽没下跪那样有视觉冲击,但放到特定语境下也有不少名场面和金句。

我来给大家划一下重点:

金茂新管理层第一次亮相了业绩会。意外的是,央企金茂也要反复声明公司现金流是安全的。

一位管理层还说了句:

如果出现极端情况,中化一定会给金茂兜底。

民营房企反正被放倒了一大片,自然,市场上一些危言耸听的说法就认为,乌云要飘到央国企的头上了。

不过,它们真的会是二次爆雷潮的主角吗?我想应该不至于。

看看万科,就知道了。

这次它业绩ppt首页不再是红底白字,而是蓝底白字,并且还附上两句诗。岁寒知松柏,取自《论语》。长风会有时,改编自李白的《行路难》。

看字面意思,万科在表达要像松柏样坚定应对寒冬,必会迎来广阔的未来。

但从以前喊出“活下去”,到对行业进入白银时代、黑铁时代的判定,万科每一次的自我内卷都会演变为同行间的内卷。

举个例子,当年万科发文提倡节衣缩食,郁亮带头不坐飞机头等舱后,上海大虹桥有几家房企为了节约都提倡无纸化办公了。

开今年业绩会前一晚,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挑的日子,万科公告终止了得到监管部门大力支持的150亿元定增计划。

这应该妥妥给人一种万科不缺钱但其他房企可能挺缺钱的即视感。

万科这次是不是又来内卷同行了呢?

万科要像松柏立着的同时,肉眼可见仁恒在中国减少重资产拿地。难道仁恒也跟当年的李嘉诚一样,要跑了?

钟老板肯定不认同。业绩会上,他对中国市场看法的回答主打有信心,当然他也不可能说没有。

他有这么几句忆苦思甜型的回应:

一句是新加坡人口没有中国多,不可能给仁恒带来惊喜。仁恒会扎根中国市场,不跟14亿人口市场发展的是傻瓜

第二句是在新加坡成长起来的企业经历过很多波折。中国从我小时候点煤油灯很穷的阶段,到现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产行业困难也会是短暂的。中国市场也不会突然不行。

第三句是烂市场里面也会有优秀企业存在的。

钟老板还解释了一下,仁恒没跑。

因为仁恒最近在海南寻找并做了一些非重资产的投资。至于上海,因为政商关系改变加上拿地要求有变化,仁恒不擅长自持物业的运营,现在还是在看机会。机会会有,越是困难越是有机会。

仁恒在等机会,合生创展在啃老。

作为老牌的华南地产五虎之一,合生创展已经进入二代时代,由朱孟依的女儿朱桔榕掌舵。

跟她父亲保守的风格不同,小朱行事被外界认为果断、大胆。但也是靠老朱时代囤的地,小朱才有底气让公司不止再活一年,还要做百年老店。

她自己也没有否认啃老这点。

业绩会上,小朱说合生和其他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多年没拿地,不存在太多信用类债务。虽然对下半年市场个人觉得不乐观,但很有信心完成销售目标。至于今年12月到期的美元债,钱在陆续出境中,不用担心。

她还举了个上海缦云的例子,说这项目货值四五百亿,贷款余额也就一百亿左右,货值足够覆盖贷款的同时还能贡献大量正现金流给集团。

但是,同属于合生系的珠江投资,已经“后院起火”,出现信用瑕疵。

珠江投资是她二哥朱伟航在管。今年7月,朱伟航和珠江投资已经被债主告上了香港法院。案件编号为HCA 1047/2023。

起因是朱二哥为21珠投01这笔债券做了担保,但一而再爽约了当初承诺的回购时间点,涉及金额4.19亿元。

愿合生系平安。

可能金茂是因为要靠拼爹显得底气不那么足,可能合生要“啃老”还有不确定性,对比之下,中海绝对是底气十足。

当我们在谈论中海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答案可能是稳到不能再稳。

按颜主席的追忆,中海是国内发展历史最久的房企,也是唯一一家经历了三次行业大危机的房企。

言下之意,中海在本轮行业洗牌中,逆流而上。

管理层还对今年实现20%增长目标充满了信心。有分析师朋友初步估算,那也意味着中海接下来平均每月要实现15%以上的增长,就能达到全年目标。

中海很稳,还有一家——越秀很生猛。

越秀的优秀,不需要展开夸。但有一点着实让胆小的我虎躯一震。

事关今年4月份,越秀参与上海一块土地竞拍时被取消资格,因为申请材料未通过核验。

业绩会上,明显能感觉得到越秀的不服气,一位管理层直白地说:

责任不在越秀,而是上海。且(土地交易中心)弄错了也不认错。越秀已经向国务院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投诉归投诉,越秀还是视这件事情是与上海的一次“不打不相识”,并且对上海市场信心很足。

要给越秀打call,人活一口气,企业更是。

跟越秀一样,建发也是地方国企。可能因为普通话不标准原因,近年来很猛的建发,这次业绩会说辞让人觉得格外内敛。

建发甚至明确拒绝预测下半年乃至未来几年行业走势。

管理层说:

公司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市场会不会好转,很难判断,也没法预测。

目前市场没有太显著的边际改善。公司没做到3000亿规模,也没考虑过3000亿后的规划。但今年还是会按照年初定的10%增长做安排。

比起建发,到美的置业展望未来时,就更玄乎了。

一位管理层的话是这样的:

要如履薄冰应对接下来整个地产行业的变化。目前市场情绪没有起来,情绪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也许一夜之间可以改变。等到信心回归,行业还是会出来信号让企业做一些资产配置。

但这个信号何时出现?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后天,甚至可能就是今天。

不知道你听了建发和美的置业的表述之后是什么感受?

反正我感觉是像面朝后坐在一辆车上,未来看不见,现在挺模糊,而过去看很清楚。

其实未来在哪,也没有那么难参悟的。

就像绿城2025年的战略规划里的那条:

要做TOP10房企里的品质标杆。

张亚东说,这是绿城对自己的市场定位,也是绿城的自我画像。

恭喜绿城,今年基本提前实现占到市场份额3%的目标。也恭喜绿城,迎来了历史上经营业绩表现最好的一年,权益销售额第一次挺进了前十,新拿地块的利润也好于之前。

品质树标杆,应该是每家房企的追求。时代之网,罩在每家房企头上,无论怎样,免不了会有苦涩。但说到底,还是要回归到以产品本源上。

不过,我还是喜欢滨江那句slogan:让老百姓都能住上一套好房子。

电影《拯救瑞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里有段二战传奇故事。

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仅剩的儿子生死未卜,为了不让瑞恩家绝后,马歇尔上将命令一支8人组成的精兵小队深入敌后,为在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瑞恩。

如果把“拯救瑞恩大兵”切换为地产的布景,救瑞恩大兵就是留住房企里那些所剩无几的火种吧。

地产四十余年,生于草莽,兴于杠杆,归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