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点 君 论


诚迈科技,累计上涨12倍

英科医疗,累计上涨11倍;

圣邦股份,累计上涨10倍;

晶方科技,累计上涨8倍;

韦尔股份,累计上涨8倍;

南大光电,累计上涨7倍;

闻泰科技,累计上涨6倍;

立讯精密,累计上涨6倍;

贵州茅台,累计上涨2倍。


这是2019年1月至今,全市场累积涨幅排名靠前的品种的表现。

其中,大部分个股本周表现不佳,出现调整态势:


诚迈科技,累计下跌10%;晶方科技,累计下跌7%;韦尔股份,累计下跌6%;南大光电,累计下跌7%;闻泰科技,累计下跌13%。

所以说,近期在杀获利丰厚、累积涨幅巨大的高估值品种。涨一倍跌10%,我看挺合理的。

对于高估值板块,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对于投资逻辑通畅的好公司来说,我的建议始终如一:在估值泡沫化严重前一直持有。

在市场中,越涨越买是普通投资者的常态,因此股价的走势从合理到泡沫化的上涨速度,要远超过从低估到合理的阶段。

还是拿比较熟悉的新能源汽车举例。新能源车已经到了爆款爆发的明确时点,下半年国内和海外市场都有望实现50%的增长。

目前,最看好的还是动力电池中游供应链,原因是电池的需求量大,但是高端产能有限。近期本田入股宁德时代,更是代表了整车厂对优质产能的重视。

目前板块的估值较高,但拥有成长性的公司,可以通过业绩增长消化高估值,对于新能源车这类高确定性成长行业来说,未来的机会依然很多。

所以,企业估值高了或轻度泡沫化,就全部卖出,会容易错失收益最丰厚的阶段。而更好的应对方法是,中长期持有,估值达到泡沫化严重后,再考虑兑现收益。

对于缺乏经验的投资者,经过回测验证,泡沫化后,有效击穿20日线进行减仓是比较稳妥的策略。

而今天心态崩了的人主要是因为大盘涨1000点才刚赚点利润,跌100多点利润就快没了,跌400点就快腰斩了,原因就是下面这张图。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一看,啊啊啊。这就是胡乱择时的结果。


最神奇的是,很多人就算先看到这张图,最后还是管不住自己的手,忍不住根据图上所示频繁交易而掉进坑里。只能说人性本能其实是不太适合做交易的,顺着让自己最舒服的感觉去交易,都很难有好结果。

有人说我看到昨天北向资金净流出174亿啊,外资是不是要跑。九点君看到的是,昨天大幅净流出174亿但上半年净流入超千亿的北向资金,在今天尾盘又悄悄的干回来30个亿。

其实从6月以来外资风格的突变可以看出,这一波流入的外资,并非传统托管在外资银行的配置型外资,而是托管在中资券商等的交易型外资,也就是俗称的“假外资”,主要包括海外对冲基金内地资金

海外长线配置型资金,多数托管在外资银行席位;而对冲基金、量化基金等“洋游资”出于交易便利性的要求,多数通过外资投行的PB系统托管;而托管于中资券商机构的资金,则可能“假外资”的概率较大。

传统意义上的“真外资”,基本属于上述第一类,也即长线配置型资金,更加注重长期配置收益,配置风格也相对稳定;而后两者则更多属于交易型短线资金,与我们普遍理解的“真外资”存在较大区别,往往更加注重短期择时,流入风格波动较大。

发现7月以来北上资金结构中,“假外资”占比出现了明显提升:其中,与交易型资金挂钩的外投行托管市值占比从6月底的16.7%提升至18.1%,而更多代表配置型资金的外银行托管市值占比则从81.7%降至80.8%。

由此可以推断,近期主导外资大进大出的主力更多是交易性资金,且不排除部分内资借道北上。类似的情形还发生在2019年2-3月,而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近期北上资金配置行为的变化。

作为北上资金主要构成部分,配置型资金配置偏好相对稳定,以北上资金的持股仓位看,大消费、金融和科技一直是集中重仓方向。近三年,前六大重仓行业仓位持续稳定在60%左右。

短期的海外波动、汇率调整以及指数纳入预期都可能引发交易性资金短期的大进大出,而交易性资金占比趋势回落,并非外资主力。另一方面,北上主流的配置型资金投资偏好相对稳健,“消费+科技”依旧是长期外资增配主线。 

因此,短期北上资金的大进大出不必过度关注,交易性资金的短期调仓也不宜盲目跟随,长期趋势才是关键。


今 日 福 利


这个禁令对华为现有业务规模影响有限,英国也就两万套基站的市场量。不过最搞笑的是禁令是从今年年底才开始,换句话说,还有半年的时间窗口期,为什么呢?因为华为的设备真心便宜、真心好用,而他们自己乃至欧洲的企业的设备品质真心差。

三星曾经出过一个报告,意思是说华为的产品,便宜到没有人性。这一报告也侧面说明了,华为抢占市场是以技术优势+性价比超实现的。

英国如果动底层设备,真的全面更替的话,对华为没啥影响,因为这些设备已经卖出去了。但如果真的动手更替他,大断网发生的概率是非常大的。这一点,美国去年已经出现过了,运营商当即叫停。

西方国家目前是寄希望于爱立信和诺基亚能够替代华为的作用。但如果真的跟踪过5G技术的朋友就知道。这些4G的输家不止是在基站技术上落伍(基站又贵又耗电),更为短板的是在光通信领域,尤其是硅光子这种。华为年初推出的800G模组,实际上比这两家强了两代。

5G实际上核心的商业竞争点是:

1、单位有效数据产生的成本。这涉及到基站包括物联网模组的价格以及使用成本,还有边缘侧的自主处理能力。

2、单位有效数据的分发和存储。这涉及到5G技术和周边技术的融合程度,以及光通信效率。

3、单位有效数据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就是基础数据产生的各行各业的贡献值。BAT的商业领袖都非常清楚,数据是原料,AI是未来,而5G则是通道。

那么英国也好,意大利也罢,美国也行。只要5G规模部署晚2-3年,那么从以上三个竞争点来看,都是输家。唯一对5G认识深刻的,目前是德国。因为他们是制造业强国,深知这一技术和他们倡导的工业4.0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这次技术变革中,赢家可能只剩下中德了。总的观点来看,美国、英国带动一些西方国家不用华为,对华为来说,是坏事。但也不是大坏事,因为中国市场内循环部分足够支持华为进军6G了。

但对于我们国家的5G及周边产业而言,是好事。因为他们的自闭,使我们获得了一个超前发展的时间,这个时间是2-3年,国家也会不遗余力的大力支持5G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