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点 君 论

周四指数全天分化,沪指大涨逾2%,深成指涨1%,创业板指则横盘震荡,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2.13%,深证成指涨1.29%,创业板指涨0.20%。

盘面上,券商股掀涨停潮,保险、银行、互联网金融等大金融概念全线走高,个股上涨约3000家,涨停破百家,两市成交额突破万亿元,昨天休息的北上资金净流入近200亿,这些数据罗列给大家,以免有人没看行情。

从指数角度考虑,今天的中证500也创出了年内新高,目前看只有上证50和上证综指没有新高,不过也仅一步之遥。

很多读者都在问,3000点是不是守住了,会不会再下去。如果拉长时间线看,随着指数编订改革的落地,以及两个交易所改革的加速+新三板转板机制的成熟。那么指数趋势性上行是确定的。

短期在3000点怎么走,是继续上行还是来回踩,都不甚重要,重要的是新的指数模式,锁定了未来的上升空间。

除此以外,后台消息和留言给我的反馈是小伙伴还很焦虑:

焦虑一看近期涨了这么多,对这种持续的好日子有些不习惯,按以往经验自己估摸大盘要跌,赶紧减仓锁定部分收益,但是卖完涨的更猛了,顿时后悔焦虑。

朋友,很理解你的心情,因为震荡行情做多了、做惯了,忘了什么是牛市,就像之前在2012年到2014年上半年300多点区间做差价的朋友们,当下半年牛市来临的时候,思路还没转变过来,结果踏空一个月,损失比之前三年做差价赚的牙签肉多多了。

此外,还要看到今年开始的注册制改革,带来的第一个变化就是发行节奏的加快,而由此催生了两大变化:

1、因为上市公司太多,导致资金不够用,所以会持续抱团模式。

2、A公司要上市,B上市公司为可比对象,要是A公司溢价很高,那B公司是不是会先拉?比价效应下,你觉得现在是往上带还是往下带呢?千万不要轻易下车。

焦虑二仓位不高,在“越涨越想买”和“越涨越不敢买”之间来回千万遍,最近这种持续上涨焦虑就更加严重了;

焦虑三: 广泛接收海量信息,各种比较。每天会为没吃药伤心,也会为没喝酒难过,今天又开始为没买券商股而捶胸顿足。总觉得自己是眼睁睁看着机会错失为自己没有勇敢而难过为错失机会而懊恼

看似是技术操作问题,其实还是投资逻辑的问题。无论是哪个行业或板块,问问自己基本面有变化吗,原来看好的逻辑有变化吗,行业向上的景气度改变了吗?

如果逻辑没有改变,拿着又何妨,指数一涨,难道“国产替代”就不用搞了,还是“新基建”停工了?

比如说,对于5G科技周期,参照“设备-终端-应用”的投资顺序来。科技创新从硬件开始启动,伴随硬件渗透率的提高,再到应用端和内容市场的爆发。目前刚走完三分之一,市场对板块的前景,并没有分歧。

新能源汽车,按照电池技术的发展,到2021年底,电动车的经济性将开始与燃油车持平。再叠加欧盟严格的碳排放政策、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支撑、特斯拉的放量等,未来5年有望维持30%复合增速,行业有望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爆发,没毛病。


A股从来都是将一种风格演绎到极端,这次也不例外。在疫情发展尚不明朗时,资金选择了抱团防御性板块,在历史中已多次出现。但也要看到,超额收益往往来自逆向投资,而不是追高取得的。


即便在风格不适应的时间,坚定的通过基本面研究和中长线持股,也可以赚钱;不要过分追求风格,或者试图踏准每一波行情,那是不可能的。


再说,A股的市场风格转换很快,有时候一个月就能发生不少变化,耐心的等待一下,风口可能又回来了。

。。。。。。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布局了一个中线品种;因为是中线品种,所以没有怎么调仓。

很多时候我也问自己,搞这么苦逼天天看盘干嘛。九点君每天出来亮个相想和大家说说心里话,一个是寂寞,一个是可能闭门造车会不知天下事。


兑现只需要1%的时间,挖掘却需要99%的精力,就是这么辛苦。

PS:今天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券商,很多读者希望我聊一聊。

说心里话,就两条:第一、从短线操作讲哪个猛买哪个,短线翻番的剔除。第二、买大券商,证券行业的并购重组本来就在路上,毕竟是要大力扶持以后去和国际投行做对抗的。

这是14年下半年券商板块指数的表现。按照14年下半年的走法,第一波,券商龙头股股价至少翻三倍。

除此以外,我觉得大家还是按照原有的操作计划来,按部就班。

其实玩科技股有一些挺好用的窍门。去看招股书也好,互动也好,年报也好,都会有比较明确的同行业对比。
比如说一家A公司,公认已经很牛了。然后他披露说,我们这个方面和B公司水准差不多。那么这意思就是“B公司可以搞,含科量多”。同行是冤家,牛逼公司的冤家,一定是个牛逼公司。
另外一个,就是看研发比例和研发总额,看连续投入的。门道也很简单,领先于他人的科技才是科技。领先就意味着在未知领域大量烧钱摸索。只要研发方向和大致路径没问题,烧钱迟早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