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702.2‬亿元,同比增长1.0%(按可比口径计算)。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894.5‬亿元,同比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977.9‬亿元,增长6.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814.1亿元,下降13.9%;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885.7‬亿元,下降3.3%。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下降,是可以理解的,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外销,而外销市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情况不佳、形势严峻,因此,要全面恢复,不仅需要时间,还要看国际形势变化,看发达市场的开放度和包容度。如果发达市场依然死抱贸易保护不放,依然对中国企业实施打压,依然采取强烈的技术保护手段,那么,外贸出口也会继续面临严峻考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要想扭转不利局面,难度会越来越大。

需要关注的,是民营企业利润下降的问题。在国有控股和股份合作制企业都已经利润转正,特别是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增长幅度已经达到两位数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却依然是负增长,且幅度达到3.3%,确实值得思考,也需要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更应当注意的是,规上企业都是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相较于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也要更强,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也要更高。但是,与国有控股和股份制企业相比,规上民营企业仍然在盈利能力上差距较大,没有能够很快地实现利润由负转正,那么,规模小于规上企业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可能日子更难过,盈利能力也更差,如何化解民营企业盈利难、盈利少、盈利空间小的矛盾,需要各方广泛关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微企业,既分布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各个方面,也分布在产业下端和末端,是居民就业、居民收入增长、税收、创新等的主力军。过去是国有、外资、民营各三分天下,现在是,民营企业已经占据大半边天,少则一半,多则九成。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居民就业的主要载体。民营企业运行不好,就必然会对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居民生活等产生严重影响。

导致上半年民营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实现利润仍然负增长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需求不足。由于民营企业大多直接面对消费者,是生产和生活消费品的主要提供者,特别是生活消费品,大多由民营企业提供。而从上半年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需求不足的矛盾是比较突出的,消费不旺现象也是比较严重的。而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疫情影响和消费信心不足,特别是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更是需求严重不足,居民消费动力严重不强,形成不愿、不敢、不想消费的不利局面。

二是成本上升。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国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了比较大的上涨,特别是煤炭价格,成为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虽然经过各项措施作用的发挥,煤炭价格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也稳定了市场情绪。但是,由此带来的心理影响和价格预期,却不是很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都处在高通货膨胀率的强压下,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都担心通货膨胀会传递到我国。正因为如此,上游企业仍在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提高价格,以维护自身利益。由此,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对下游企业带来伤害,民营企业也就首当其冲了。

三是关心不够。对民营企业,决策层的态度非常明朗,就是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相关的政策措施也都围绕“两个毫不动摇”而展开。但是,到了操作层面,却是“两张皮”,会议、文件上很重视、很公平、很有力。行动、措施上则被边缘化,根本没有做到“重视”二字,侵犯民营企业利益的行为依然存在,政策的阳光雨露也没有真正洒到民营企业身上,资源配置依然向国有倾斜,产权关系不明确、财产保护不到位现象依然存在。

也正因为如此,民营企业盈利能力不强、恢复状态不是很好的问题,必须引起决策层的高度关注,需要管理层采取更多积极措施,要让操作层能够真正把民营企业放在心上。尤其在招商引资、政策扶持、资源配置方面,不能重国有轻民营、不能重大轻小,而要一视同仁。必要时,要向民营企业倾斜。尤其要防止通过侵占民营企业利益,支持国有企业、支持大企业、大项目的行为,确保民营企业权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