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日前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高水平做好国资央企系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明确资本投向,科学制定规划,结合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和中央企业发展战略,依据国有企业功能分类,制定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核心企业的注资规划,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切实提升资金效能。

央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经济稳定的压舱石。央企的作用,不仅表现在规模和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和效益上,表现在关键领域的作用发挥上。如果央企只有规模、没有效益,只有数量、没有质量,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没有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那么,央企的作用就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央企的地位就难以得到有效体现。尤其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打压中国企业、中国经济的情况下,如果有更多的央企勇敢地站起来,向着一般企业不敢涉足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尤其是卡脖子技术进军,那么,中国也就不怕西方国家的打压,不怕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相反,会让我们的技术更加成熟,让我们产品更具竞争力,让我们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

从央企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规模已经相当大,效益也算不错。特别是垄断央企,可以说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从竞争力来看,显然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没有能够形成与国际先进企业一决高下的格局。更多情况下,还是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取得一定优势,其他企业则还很难与国际先进企业竞争,而只能在国内与民营企业争市场、争效益、争资源。

也正因为如此,国资委提出了向央企注资的计划和目标。向央企注资,利用的当然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也是财政资金、国家资金。既然动用到财政资金,就必须考虑公共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就要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关键处,确保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而不是洒花露水,谁都能分一点、拿一点。与其这样,不如留在企业,让企业去使用。所以要推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部分资金的作用,把资金真正用出效率和水平来。

首先要明确注资目标。注资计划有没有效果,关键在注资目标。也就是说,对央企注资,到底想达到什么目标。目标不明确,注资就会很盲目。目标必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科技前沿的薄弱点和短板,必须是受到发达国家卡脖子和打压的领域,必须是尖端技术和产品。一般的技术、产品,坚决不能注资。同时,受到注资的企业必须制定详细的攻坚计划和步骤,要经得起检验,经得起检查,经得起推敲。凡是达不到的,决不能列入计划范围,列入的,也要退出,并退还获得的资金。

其二要确定注资重点。按照国资委提出的要求,注资的重点是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核心企业。从原则上讲,一点没错。但是,从具体实践来看,还要进一步细化,要细化到具体领域、具体企业、具体项目,要能够从注资中看到未来,从注资中看到希望,而不是只要企业提出申请,就给予注资。如此,又会陷入到过去某些专项资金的拨付怪圈。对央企的注资,必须细化到具体企业和项目,甚至细化到具体技术。否则,宁可不注资,也不能浪费。

再者要制定工作计划。企业要想得到注资,就必须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要能够从计划中看到企业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对央企来说,注资很重要,成果更重要,拿不出成果,就等于失败。即便失败,也要是创新意义上的失败,而不是为争取资金而争取资金的失败。否则,要追究相关企业的责任。因此,企业在争取资金时,必须有十分详细的计划,且要能够“高人一头”。

最后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资计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用于攻坚克难的资金,也决不是国资委手中的权力资金,而是实实在在的创新资金、基础研究资金、技术攻关资金,达不到攻关要求,克服不了卡脖子技术、关键技术、尖端技术难关,注资计划就达不到目的。因此,必须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资金拨付、资金使用、成果评估、效益评价等方面的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如果是因为工作不努力达不到要求的,或者没有按照争取时的资金申请要求推进的,必须退回所注资金,并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