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农村部对500个集贸市场的监测,截至11月第2周,生猪价格为15.18元/公斤,比上个月同期的价格下降了0.73元/公斤,降幅为4.5%,同比下跌42.1%。根据上市猪企最新发布的报告,今年前三季度,生猪养殖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为了降低亏损,不少企业选择提前出栏。

市场经济下,不管何种商品,出现价格大起大落现象,都不是好事。价格大涨,对消费者不利,价格大跌,对生产者不利,对经营者也不利。保持价格平稳,是生产与消费的最佳状态,也是保持市场稳定的最好结果。

但是,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不可能永远保持信息对称状态,生产者不可能时时刻刻依据消费者需要生产产品,消费者也不可能时时刻刻按照生产者的生产情况支配消费行为。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气候条件的改变、生活方式的转变、突发事件的发生等,都有可能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态度、消费习惯、消费欲望,从而给市场带来供求关系的变化。就像前两年的疫情一样,很多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导致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产品价格大跌,有的产品价格大涨,有的生产者严重亏损,有的生产者获得暴利。

猪肉作为与居民生产生活关系非常紧密的产品,在过去若干年中,也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现象。尤其是2019年前的两年中,受非洲猪瘟和一些地方为了环保大拆猪舍,导致猪肉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现象,给广大居民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后经各级加快生猪养殖能力建设,快速增加生猪养殖产能,加上疫情给猪肉消费带来一些负面冲击,使得生猪市场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供大于求现象,猪肉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跌,直至今日,仍然处于比较低迷的运行状态。

由于猪肉与居民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猪肉价格也就成了一把“双刃剑”,无论是大涨还是大跌,都会带来不小的问题。价格大涨,对养殖户和经营者有利,能够增加养殖户的收入,提高经营者的收益,但对居民非常不利,会大幅提高居民的消费成本、消费负担。尤其是低收入人群,会因为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而生活水平下降,生活品质降低;价格大降,对居民有利,能够降低居民消费负担,能让低收入人群也更多消费猪肉,但会给养殖户和经营者带来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导致养殖数量减少,带来涨价风险。特别是养殖大户,会成为猪肉价格大跌的最大受害者。

那么,到底猪肉价格大涨好还是大跌好呢?虽然说大涨或大跌都不好,只有平稳才是最好的状态。但是,如果非要在大涨与大跌中做一个选择,笔者的观点是,大降要比大涨稍好。原因就在于,大跌影响的是养殖户和经营者,只要对两者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帮助,就能较好的解决问题,就能保证市场供应。大涨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则要大得多。其中,资本的大肆介入,会给市场秩序带来严重冲击和影响。

众所周知,每一次出现商品价格大涨现象,就都能看到资本的影子,就都有资本炒手的介入。明面上,是生产者、养殖户赚钱,实际上,生产者、养殖户都赚得不多,更多的是被与资本联手的经营者拿走了,他们通过囤积、抬价等方式,不断制造市场紧张气氛,拉高商品价格,牟取暴利,而生产者、养殖户都不赚钱,居民则要多掏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商品价格大涨的坏处更多了。

也正因为如此,对商品价格、尤其是猪肉等与广大居民生活密切关联的商品价格,一定要稳定好市场,控制好价格,切不可出现价格大起大落、尤其大幅上涨现象。在资本横行时代,任何价格漏洞,都有可能被资本所利用,都要用制度、法律、监管利器,打碎资本锋利的牙齿,不让资本介入到与广大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领域,防止资本对市场秩序、对商品价格、对居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冲击和影响。也许,这就叫有形之手的作用,是市场调控的重点,是市场经济必须把握好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