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三道红线”监管政策之下,早年通过高负债扩大规模的黑马企业正在降速求稳。

近日,中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梁控股”,02772.HK)发布2020年业绩报告。

每日商业报道注意到,中梁控股营收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毛利率水平有所下滑;债务结构出现调整,非银占比下降带动债务结构改善。

限价导致毛利率下跌

公开资料显示,中梁控股在业内被称为小碧桂园,2016年之前算是中小规模房企,2016年后提速高周转模式,迅速迈入千亿房企俱乐部。2019年,中梁控股集团在港交所上市。

中梁控股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合约销售额1688亿元,较2019年增长10.7%,总收益659.4亿元,较上年增加约16.4%。不过,销售和总收益增长的同时,中梁控股的毛利率和归母净利润下滑。2020年度中梁控股的毛利为138.5亿元,毛利率为21%,较上年下降2.3%。同时,归母净利润为37.4亿元,同比下滑2.35%。

对于毛利润的下滑,中梁控股首席财务官游思嘉表示,2020年中梁确认收入的项目基本上是反映2017-2018年,特别是2018年买地的项目;2017至2019三年间,土地市场处在较热的形态之下,尤其是2018年以后一些二三线城市、包括沿海某些城市都出现了政府限价的问题,这使得中梁控股在2020年的毛利率呈现下跌表现。

数据显示,2016至2019年间,中梁控股分别拿地63块、119块、221块和139块。中梁控股在2020年曾以24.864亿夺铜山宅地,问鼎徐州总价地王。全年总计以711.99亿元购买117块土地,约等于当年销售额的42.18%。

长三角地区依然是2020年中梁重点布局的区域。拿地城市中二三线占比92%,平均溢价率18%,拿地主要城市包括杭州、温州、宁波等长三角区域。

游思嘉认为,2020年毛利率下跌相信不只是针对中梁,应该整体行业,特别是长三角为主的房企,可能也包括珠三角有关房企也面临这个问题的。

负债成本较高

由于中梁控股实行高周转模式,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负债水平也一直处于高位。数据显示,2020年,中梁合约负债金额达到1209.09亿元,较2019年的1158.73亿元上升4.35%。这一规模与招商蛇口相当,远超同等规模的雅居乐和远洋集团。

合约负债对于房地产企业是把双刃剑。由于房地产行业从预售到交付结转需要约两到三年的时间,合约负债一方面体现了房企销售业绩,同时也可以提前锁定未来一段时间的营收。但另一方面如果超过正常结转周期,也会因建安成本、财务成本等因素对房企的利润和现金带来不确定性。

每日商业报道注意到,中梁控股的债务总额为540.92亿元,其中,即期负债约237.84亿元,占比达43.97%。有抵押的债务为377.76亿元,占比达69.8%。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通过抵押进行融资的方式风险较高,承担的利息也更高,而高比例抵押融资体现了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

中梁控股在年报中表示,集团致力于改善债务结构及拓宽境内外自融资渠道,多次发行境外美元债券,新增境外银行、境内ABS等融资渠道。

游思嘉表示:“对于财务结构,我们觉得还是有空间在今年把非银渠道的融资压缩,我觉得今年有机会可以压缩到接近20%。”

事实上,快速扩张的债务规模和较高的杠杆率让中梁控股的融资成本处在9%左右的较高水平。2020年,中梁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8.5%,虽然相较2019年9.4%的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但在目前地产行业中,8.5%的融资成本仍属于较高水平。

降至绿档仍需时间

截至2020年末,中梁控股持有现金同比增长29.2%至342.32亿元,现金短债比1.4,同比持续优化,在三条红线调控安全范围内;净负债率同比微增0.2个百分点至65.8%;剔除预收后的资产负债率持续近几年呈下降的趋势,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至79.9%,超出阈值。

目前,中梁控股仍踩中监管要求的一条红线,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79.9%,为黄档房企。按监管政策,黄档房企有息负债每年可以有10%的增长。

对于还未达标的资产负债率指标,游思嘉认为,目前大部分周转型房企的这条红线都是尚待达标。他坦言,中梁的销售预收账款比较大,一方面是好事,证明去化快,卖得好。但另一方面,合约负债比较大,在算比例来讲有点不利。

受大量拿地的影响,2016年至2019年,中梁的负债总额分别为456.70亿元、968.57亿元、1613.20亿元、2036.48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8.59%、97.63%、95.98%、90.70%。

游思嘉表示:“中梁作为第一批重点房企开始试行三条红线政策,去年四季度开始,我们也基本实行了相关要求,包括稳杠杆、稳控土地收购百分比等。”

他还表示,中梁已经有了相应的指标改善计划,按公司自身的发展节奏,中梁预计在两到三年内可以将这一指标逐步改善到70%左右。

“小碧桂园”中梁控股曾以黑马姿态高速扩张,如今降速求稳,能否改变外界资产负债率、融资成本双高的印象,每日商业报道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