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风雨也无晴

现在的行情继续是跷跷板,主流的两大阵营黑四类和赛道股基本就是你死我活的情况,不过二线的低估优质品种却一点点地在走自己的独立行情。

涨涨跌跌的波动下大家的心态似乎也有点着急,之前就有人问我“明泰怎么了”,然后是“金发怎么了”,这几天最多人问的应该是“太保怎么了”。

实际上这些公司的基本面这段时间以来都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这些涨涨跌跌的情况,老实说我很难给出一个合理解释。

对于这几天大家比较关心的保险板块来讲,现在平安和太保A的估值已经不在明显的低估区间,尤其太保A,叠加今年的负债端改革还在进行,开门红的情况其实也就差强人意。

好消息主要是资产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持续回暖叠加银行股暴涨,保险一季度的资产端大概率会比较漂亮,

总体而言,我觉得大家对上半年的保险不要抱有太高的预期吧,但是长逻辑方面目前依旧没啥变化,耐心等待龙头公司的调整就可以。

躺尸的基建

然后另一个躺尸的基建板块,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中建1-2月订单暴增)我认为可以继续保持比较大的信心,单就基本面而言基建当下可以说是黑四类里面预期差最大的一块,短期的催化剂看看今年一季报的现金流情况吧。

如果现金流情况也有不错的改善,那么就很可能会构成一个不错的催化剂因素。

除此之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基建龙头依旧会是一个订单充裕业绩稳定的情况。

反正股息也不低,叠加这稳定的增长慢慢吃股息下安全边际也会非常高。

剩下的银行和地产最近都是相对强势的板块,我就不多说逻辑了,尤其是银行,如果你这个时候才急着上车,已经比较后知后觉了,还不如先把那些没怎么涨起来的低估板块配置好。

平衡持仓

最近看到比较多人提到“平衡持仓”,逻辑大概就是现在黑四类和赛道股行情对立,所以都配置点就比较好。

这看上去跟“分散持仓”有点像,但实际上这个逻辑背后更像是为了应对市场的情绪而做,而非根据企业的内在价值和估值来进行配置。

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会让你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去买入一些当下不应该买入的品种,因为你是想着两边任意一边迎合市场风格来配置。

极端点来讲,如果你一半黑四类一半赛道股,后续黑四类继续估值回归然后赛道股继续挤泡沫,一个来回下来你黑四类涨得部分可能都抵不上赛道股跌的部分,更别说要跑赢大盘了。

这样做你还不如直接买沪深300更省心。

当然,反过来也有可能。

真正的平衡配置,应该是基于你对企业的了解以及通过低估或者至少是合理的价格去买入。

在这基础上尽可能做分散才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毕竟这市场里除了黑四类和赛道股,还有其他很多品种,如果你真的不想单独配置黑四类的话,那么可以多看制造业、互联网,乃至美股。

为何非得买A股那堆贵的要死的赛道呢?

再退一步讲,如果能力圈没能扩展开来,那么最好的方式是买好你熟悉且有把握的品种后,剩下的仓位直接上指数。

比如你就只看清楚银行然后怼了小招,那么小招买个15%-20%的仓位然后剩下的资金全部拿去怼沪深300,SMART BETA都不用上了毕竟策略指数也未必能看清。

又或者你用20%的仓位搞了曹名长、蔡目荣或者董承非后,剩下的仓位也一股脑去投入沪深300。

这比你单纯为了平衡而去高位冲锋兰兰和坤坤等大热门的赛道主动基金,要更有意义。

反过来讲,如果你坚信兰兰和坤坤后面继续无敌继续飞的话也应该继续高仓位配置(尽管我非常不建议),但千万不要想着“附和市场风格”,否则后面两边打脸的时候你又很容易怀疑自己的策略了。

好比2月之后有谁能猜到风格说变就变呢?真正在2月后安全渡过回撤的那批人,基本都是2月之前一直坚守自己能力圈的那群人。

迎合风格甚至预测风格都是毫无意义,明确自己的能力圈才是投资的关键所在,至于你的能力圈是否是真的能力圈,这个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最后,财报季即将到来,接下来很多公司的业绩都要受到检验,相应的估值回归和选择也会逐步来临。

-------

1.最近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上升,但是美股那边其实反映已经逐步没有那么激烈了,对于一些本身估值不高的优秀龙头而言,其实无风险利率的上涨影响并不大。

而对于一些估值泡沫比较明显的品种,这种无风险利率的上涨才会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这放在A股里面也是同样的道理。

包括同样有抱团行为的一些港股互联网公司,其实大家也可以发现估值相对合理的那几家,抗跌性是明显好很多的。

年报出来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