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卡诺普:机器人赛道大热,焊接机器人龙头却卡在“钱关”?
11 月 17 日,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卡诺普”)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国泰君安融资有限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作为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中坚力量,这家深耕焊接机器人赛道的企业,凭借全栈自主核心技术与全球化布局,在国产替代浪潮中快速崛起。
国内最大的焊接机器人制造商
招股书显示,卡诺普成立于 2012 年,初期以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控制器为核心业务,2018 年完成战略升级,推出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公司成功构建了主要涵盖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三大类全自主研发产品矩阵。

卡诺普的机器人产品在金属及机械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产品、新能源、消费品及医疗健康等领域执行重复性、高精度的任务。例如切割、打磨、精密加工、冲压、搬运与码垛、装配等。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卡诺普在焊接机器人领域已建立领先优势,按 2024 年营收计算,公司在国内焊接机器人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在国内金属及机械加工工业机器人领域收入规模位列第三。

业务结构上,工业机器人作为核心业务,2025 年上半年贡献营收占比为 86.7%,其中六轴焊接机器人和六轴多功能机器人的占比分别为 55% 和 25.9%。协作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机器人,占营收比重分别为 6.3% 和 4.3%。

全球化布局是卡诺普另一大业务亮点。据招股书,截至 2024 年,公司产品已出口至全球 40 个国家及地区,主要涵盖欧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南亚及北美地区。按当年收入计算,成为中国最大的焊接机器人出口商。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 15.6%、19% 及 10.5%。2025 年上半年,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 9.1%。
卡诺普机器人的全栈自主研发能力构成其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招股书显示,公司是行业内少数具备全栈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覆盖从底层控制软件、核心硬件架构到焊接电源全链路技术系统的完整布局。截至 2025 年 11 月 9 日,公司在国内拥有 297 项专利,包括 62 项发明专利。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 3390 万元(人民币,下同)、3600 万元及 3600 万元,占营收比例维持在 15%-17% 区间。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为 1810 万元,占营收比重 11.6%。
业务规模扩张,盈利欠稳
智通财经 APP 注意到,卡诺普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仍面临多重经营挑战,其中盈利稳定性不足值得重点关注。招股书显示,公司 2022 年至 2024 年实现营收 1.97 亿元、2.22 亿元和 2.34 亿元,呈稳定增长趋势。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1.56 亿元,同比增长 36.4%。
然而,受研发投入增加、销售费用上升及金融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卡诺普在 2024 年出现净亏损 1294.4 万元,2024 年上半年净亏损 968 万元。同时,2023 至 2024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为负,分别为 - 3088.1 万元及 - 1775.6 万元,反映出公司仍处于投入期,盈利模式有待进一步验证。尽管 2025 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 “转正” 至 888.4 万元,但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达到 3016.6 万元,表明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尚难以覆盖投资活动的资金需求。

工业机器人市场望提速增长
从行业机遇来看,工业机器人赛道正处于提速增长的发展时期,有助于卡诺普持续改善盈利能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从 2020 年的 315 亿元扩大至 2024 年的 467 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 10.4%。随着下游应用场景及市场需求持续扩大,预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加速,从 2025 年的 527 亿元增长至 2029 年的 931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5.3%。

需要注意的是,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加剧与技术迭代风险不容忽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早期由海外企业占据先发优势,发那科、ABB 等国际品牌凭借长期技术积累、品牌知名度及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在高端市场(如汽车精密制造、半导体设备等领域)形成较强壁垒。
近年来,国内制造商迅速崛起,在定价方面展现出强劲竞争力,能够敏捷响应客户需求,并具备本土化服务能力。因此,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本土替代已成为行业显著的发展趋势。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形成 “群雄逐鹿” 的竞争格局,在焊接机器人市场卡诺普暂未与主要竞争对手拉开显著差距。
招股书提示,若卡诺普无法持续跟上技术变革节奏,或未能有效控制成本,可能面临市场份额流失风险。此外,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且商业化不确定性强,若未能实现规模化落地,可能拖累整体增长节奏。
总体来看,卡诺普机器人作为国产焊接机器人龙头,凭借技术自主与全球化布局,在工业自动化浪潮中具备明确增长逻辑,但其盈利稳定性不足、行业竞争加剧等问题也需投资者重点关注。此次赴港上市若能成功,将为公司研发投入与海外扩张提供资金支持,加速其从 “焊接专家” 向综合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持续跟踪公司技术商业化进展、海外市场拓展成效及盈利改善情况,理性评估其长期投资价值。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