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年内股价拉升逾50%背后,“反内卷”已成大全新能源(DQ.US)增值发动机

得益于硅料价格止跌反弹,在经历了一年多的价格下行和业绩承压后,光伏产业上游率先在今年第三季度迎来业绩转折,大全新能源 (DQ.US) 便是其中之一。

智通财经 APP 了解到,10 月 27 日晚间,大全新能源公布了其 25Q3 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当期实现整体营收约为 2.45 亿美元,环比大幅增长 225.27%; 同比基准下,公司整体营收则增长了 23%。

而受益于强劲财报,10 月 27 日,大全新能源美股股价大幅收涨 14.06%,盘中最高价达到 30.28 美元,已接近今年的年内股价高点,能否继续向上突破便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年内股价拉升逾 50% 的背后

虽然大全新能源在 10 月 28 日小幅收跌 0.88%,但拉长时间线来看,截至目前公司年内股价涨幅已达 51.39%。若以此趋势继续推进,公司则有望在今年走出自 2021 年以来连续 4 年的股价下跌区间。

从时间上看,大全新能源此轮行情始于今年 7 月初。而在此前,公司股价一度在 4 月末触及年内低点 12.40 美元。其背后原因在于行业内出现的量价齐跌现象。

据智通财经 APP 了解,今年上半年,包括大全能源在内的国内四大多晶硅头部企业整体销量显著下滑。统计数据显示,包括通威股份 (600438.SH)、大全新能源等在内的四家头部企业合计销售多晶硅 36.88 万吨,同比下滑 37.4%。其中大全能源销量降幅居前列,同比降幅达到 52.49%。除销量下滑外,同期多晶硅售价也出现了大幅下降。

其背后在于当时行业产能过剩和高库存水平,以致太阳能价值链的市场价格下跌,一直低于现金成本水平。数据显示,当时大全新能源的多晶硅平均销售价格为 31.20 元 / 千克,同比减少 33.63%,已跌破其同期 37.66 元 / 千克的现金成本。而这直接导致了公司今年 Q2 营收同比下滑 65.8%,对应归属于公司股东净亏损 7650 万美元。

随着今年 7 月 3 日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的召开,光伏行业 “反内卷” 获得更高层面的关注,加大了市场对于国内整治光伏行业无序竞争力度的预期。此外,得益于 7 月以来国家层面推动的‘反内卷’政策,有效扭转了此前多晶硅价格远低于成本线的非理性局面,推动当时多晶硅主力期货合约价格连续大涨突破 4 万元关口。

而在 7 月 2 日,大全新能源股价便跳空高开大幅收涨 15.75%,显示出市场的积极反馈,在行业持续 “反内卷” 的推动下,公司股价迎来 7 月行情,直到 7 月 24 日其股价基本沿 5 日均线持续拉升。从量能来看,7 月 2 日之后,公司每日成交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7 月 21 日已跌至 69 万股,反映了场内持筹者一致性逐渐增强的过程。直到 7 月 22 日,大全新能源再次走出一根大阳线收涨 16.81%,成交量再次攀升至 490.66 万股,场内才再次开始出现较大分歧。

结合 7 月 2 日和 7 月 22 日的筹码数据来看,7 月 2 日公司股票筹码峰在 13.8 美元附近,反映的是此前大全新能源股价跌至年内低点后持币者大量抄底入场后的筹码情况;而在 7 月 22 日,其股票筹码峰攀升至 20 美元附近,原 13.8 美元附近筹码大幅减少,反映出大全新能源在经历这轮行情后已出现了大范围的场内外筹码交换,此前在 13.8 美元附近进场的筹码大部分已获利离场。

随后,大全新能源一直处于沿 BOLL 线中上轨的技术性波动中,仅在 10 月 10 日大幅收跌 14.52% 时才触及 BOLL 线下轨,当日放大至 283.60 万股的成交量也预示着新一批持币者已抄底进场。

可以看到,在 Q3 财报发布当天,虽然大全新能源的股价再次拉升 14%,但日成交量仅约 200 万股,并且次日成交量进一步下降,说明场内持筹者仍在观望,或在等待下一个行业信号。

供需调整与 “反内卷”

由于 2021 年和 2022 年多晶硅高盈利吸引行业大规模扩大产能,仅 2023 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 143 万吨,同比增长 76.33%。供给大幅增加,价格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头部企业却开始继续扩大产能提高市场供给。

以大全新能源为例,其作为深耕硅料环节多年的龙头企业,长期拥有市场份额与生产成本上的优势。数据显示,2023 年国内多晶硅产量超 143 万吨,而大全新能源的多晶硅产量为 19.78 万吨,约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 13%,规模在业内处于第一梯队。

但在硅料价格也步入快速下降通道的情况下,大全新能源依旧进行了大规模扩张。2023 年 12 月,大全新能源公布了投资 150 亿元建设硅基新材料产业园的计划。该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计划投资 75 亿元,建设年产 5 万吨多晶硅及配套 15 万吨工业硅、120 万支圆硅芯项目;二期计划投资 75 亿元,建设年产 5 万吨多晶硅及配套 15 万吨工业硅、100 万支圆硅芯项目。

最终随着光伏产业的竞争加剧,多晶硅产能过剩,硅料价格大跌,大全后续业绩也出现大幅度下降。而这也是大全近几年股价持续下跌的重要原因。

其背后反映的是国内硅料存在的产销不平衡困境。目前国内已建成多晶硅总产能达到 350 万吨,预计 2026 年全球需求仅约 150 万吨,产能过剩率超过一倍。因此,只有化解多余的产能,或是有效限制产量,才能根本上抑制价格大幅波动。

而在今年 5 月,市场一度盛传业内将成立类似多晶硅收储联合体进行收储,预计将淘汰约 100 万吨的落后产能,而后又传出联合体 (收储平台) 预计于 2025 年内完成搭建的消息,一度刺激多家光伏上市公司股价反弹。

虽然上述消息尚未经证实,但为响应国内 “反内卷” 政策,大全新能源作为国内硅料龙头,已在行业内带头进行减产。

智通财经 APP 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多晶硅企业减产幅度与多晶硅价格是否跌破现金成本高度相关,大全新能源等现金成本较高的企业便采取主动减产措施以减少亏损。根据财报数据,大全新能源当期多晶硅产量为 5.08 万吨,同比下降约 60%,公司对应产能利用率也降至 33.31%,同比减少 50.1 个百分点。

而在行业方面,在当前多晶硅价格稳定在 5 万吨 / 吨水平的情况下,近期市场再度传来西南地区多晶硅项目可能停工的利好。据悉,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为国内多晶硅的主产地之一,该地区在每年 11 月至次年 4 月为枯水期,电价较丰水期上涨 30-50%,而大幅上升的生产成本则有望推动西南地区部分多晶硅生产基地在今年 10 月底至 11 月初实现全面停产。

若上述传闻属实,或将涉及约达 32 万吨的多晶硅产能,而如今已到验证这一市场传闻的时间节点。而短期内场内持筹者的态度或许便取决于相关利好的兑现情况。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