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英伟达Rubin引领散热革命,微通道液冷技术价值凸显----液冷行业点评

事件:据9月15日信息,英伟达AI新平台Rubin与下一代Feynman平台的功耗预计高达2000W以上,现有散热方案无法应对,英伟达要求供应商开发全新的“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术,该技术深度整合多种散热元件,单价是现有散热方案的3-5倍;

9月18日,华为全联接大会,首次明确披露了N腾芯片演进规划和目标。

N腾自身的迭代将推动液冷技术的发展,也为国产算力导入微通道技术提供可能性。

行业点评:
MLCP技术核心是通过微米级流体通道设计实现高效热交换。

微通道水冷板MLCP(Micro-Channel Liquid Cooling Plate)技术是应对超高功耗芯片散热挑战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其核心是一块内部蚀刻或加工有极细小通道的金属板(常用铜或铝),通过微米级(通常指10-1000微米)流体通道设计实现高效热交换。

微通道水冷板MLCP高超的散热性能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微米级通道设计:极大的比表面积带来极高的散热密度,能够处理超过2000W的热功耗,以及超过1kW/cm2的极端热流密度,突破风冷和水冷的散热极限;

2)强迫对流:通过水泵驱动冷却液在微通道内高速流动,持续带走已被加热的液体,替换为新的低温液体;

3)优化流体动力学:微尺度的流动会改变流体的动力学特性,使得热边界层非常薄,热阻显著降低,强化换热过程;

4)结构设计紧凑:微通道紧密排列并覆盖整个发热区域,可有效避免局部热点,使芯片表面温度更均匀,同时扁平紧凑的节奏很适合空间受限的应用场景。

目前加工工艺包括蚀刻、3D打印、冲压等,各有优劣。

微通道的尺寸非常小,制造工艺要求极高。

1)蚀刻:能够制造出高精度的微通道,但成本高昂,加工速度较慢;

2)3D打印:可实现复杂结构的制造,但打印出来的微通道表面精度相比蚀刻较低;

3)冲压:成本较低,但对于微通道尺寸和形状的限制较大,难以满足高端应用需求。

还需要确保微通道的密封性和均匀性,避免出现泄漏和冷却液分布不均等问题。

推荐关注:

江顺科技(早前布局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微通道挤压模具,有望拓展至数据中心散热领域)、

英维克(液冷全产业链头部企业,已获得一项微通道冷板专利)、

康盛股份(在热交换器、微通道、精密钎焊等核心技术领域领先,子公司云创智达专注液冷技术研发与应用)、

南风股份(子公司南方增材拟投资5000万元用于3D打印设备投资,为液冷业务储备产能)、

华曙高科(3D打印设备头部企业,有望受益于微通道加工需求)、

鸿日达(在微通道液冷方向具备技术积累及制造能力)、

银轮股份(已在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等产品有布局,且在CDU等产品上获北美头部客户订单)、

宁波精达(深耕微通道技术,后续加大在数据中心换热产品的设备和模具开发)、

博杰股份(自研微通道分层式水冷头等零部件用于公司测试设备)、

同星科技(微通道换热器生产线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远东股份(在微通道液冷技术方向推进研发攻关)、

海亮股份(已有数据中心铜散热材布局,美国铜管厂业绩弹性大);

潜在受益标的:

大族激光(大族聚维全新研发绿光金属3D打印设备,针对性解决高反、难熔金属材料加工难的核心问题,产品涵盖精密导热部件、微型散热结构等,尺寸精度达微米级)。

作为液冷的重要介质材料,氟化液有望打开新的增量空间,推荐关注:

东阳光、巨化股份、永和股份、新宙邦、八亿时空、三美股份、昊华科技、东岳集团。


9月18日,华为全联接大会,首次明确披露了N腾芯片演进规划和目标。

N腾自身的迭代将推动液冷技术的发展,也为国产算力导入微通道技术提供可能性。

行业点评:
MLCP技术核心是通过微米级流体通道设计实现高效热交换。

微通道水冷板MLCP(Micro-Channel Liquid Cooling Plate)技术是应对超高功耗芯片散热挑战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其核心是一块内部蚀刻或加工有极细小通道的金属板(常用铜或铝),通过微米级(通常指10-1000微米)流体通道设计实现高效热交换。

微通道水冷板MLCP高超的散热性能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微米级通道设计:极大的比表面积带来极高的散热密度,能够处理超过2000W的热功耗,以及超过1kW/cm2的极端热流密度,突破风冷和水冷的散热极限;

2)强迫对流:通过水泵驱动冷却液在微通道内高速流动,持续带走已被加热的液体,替换为新的低温液体;

3)优化流体动力学:微尺度的流动会改变流体的动力学特性,使得热边界层非常薄,热阻显著降低,强化换热过程;

4)结构设计紧凑:微通道紧密排列并覆盖整个发热区域,可有效避免局部热点,使芯片表面温度更均匀,同时扁平紧凑的节奏很适合空间受限的应用场景。

目前加工工艺包括蚀刻、3D打印、冲压等,各有优劣。

微通道的尺寸非常小,制造工艺要求极高。

1)蚀刻:能够制造出高精度的微通道,但成本高昂,加工速度较慢;

2)3D打印:可实现复杂结构的制造,但打印出来的微通道表面精度相比蚀刻较低;

3)冲压:成本较低,但对于微通道尺寸和形状的限制较大,难以满足高端应用需求。

还需要确保微通道的密封性和均匀性,避免出现泄漏和冷却液分布不均等问题。

推荐关注:

江顺科技(早前布局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微通道挤压模具,有望拓展至数据中心散热领域)、

英维克(液冷全产业链头部企业,已获得一项微通道冷板专利)、

康盛股份(在热交换器、微通道、精密钎焊等核心技术领域领先,子公司云创智达专注液冷技术研发与应用)、

南风股份(子公司南方增材拟投资5000万元用于3D打印设备投资,为液冷业务储备产能)、

华曙高科(3D打印设备头部企业,有望受益于微通道加工需求)、

鸿日达(在微通道液冷方向具备技术积累及制造能力)、

银轮股份(已在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等产品有布局,且在CDU等产品上获北美头部客户订单)、

宁波精达(深耕微通道技术,后续加大在数据中心换热产品的设备和模具开发)、

博杰股份(自研微通道分层式水冷头等零部件用于公司测试设备)、

同星科技(微通道换热器生产线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远东股份(在微通道液冷技术方向推进研发攻关)、

海亮股份(已有数据中心铜散热材布局,美国铜管厂业绩弹性大);

潜在受益标的:

大族激光(大族聚维全新研发绿光金属3D打印设备,针对性解决高反、难熔金属材料加工难的核心问题,产品涵盖精密导热部件、微型散热结构等,尺寸精度达微米级)。

作为液冷的重要介质材料,氟化液有望打开新的增量空间,推荐关注:

东阳光、巨化股份、永和股份、新宙邦、八亿时空、三美股份、昊华科技、东岳集团。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