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产消费市场长青大洋环球控股(08476)逆风下彰显盈利韧性
智通财经 APP 获悉,近期香港消费股火热,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 “新消费三姐妹” 市值已悄然均过千亿,反观昔日 “茅五洋” 以至 “茅五汾” 光环正在退却。背后一边是高端消费失灵,一边是消费市场变天,“性价比”、“情绪消费” 成主流。尽管新消费板块水涨船高,同属消费领域的香港零售股却因本地消费市场低迷而承压。不过,部分具备韧性的消费趋势依然能穿越周期,展现韧性。
近年来,香港消费市场面对挑战,随消费模式改变,更多香港人于周末及长假期到深圳及其他大湾区城市旅游及消费,香港餐饮零售业受到不利影响,表现疲弱。政府统计处公布 3 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预期为 301 亿元,同比下跌 3.5%,已连续 13 个月下跌。不过,从事进口及代理急冻海产品的香港上市公司大洋环球控股 (08476) 并未受到香港餐饮消费疲弱影响,盈利状况仍然稳定,展现强大经营韧性。
上市 8 年纯利增逾 5 倍
大洋环球是从事进口及代理急冻海产品为主的香港与澳门供应商,在急冻海产进口及代理行业拥有逾 22 年经验,向逾 370 名批发商及大型餐饮连锁店客户,供应各式各样的急冻海产产品超过 100 个品种,而其客户主要是急冻海产转售商及急冻海产餐饮服务供应商。其知名产品包括加拿大牡丹虾、日本熟帆立贝、Clearwater 牌北寄贝、帝王蟹脚、蒲烧鳗鱼、北海道带子、各类刺身虾等。
2025 财年,大洋环球收益约 3.96 亿港元而期内纯利按年约增加 2.3% 至 4,168.6 万港元,对比其上市后首年的 2018 财年收益约 2.4 亿港元及纯利约 665.4 万港元计算,于上市的八年间收益增长了 65%,而纯利更增长了约 5.3 倍。自从于香港创业板上市这八年间,大洋环球每年维持稳定派发股息,这一举措既体现了公司积极回报股东的意愿,也从侧面印证了其充裕的现金流储备与稳健的财务基本面。
转主板预期升温
据政府统计处数据,在 2012 年至 2021 年间,香港每年的平均海鲜进口量 (包括活体和死体) 超过 350,000 公吨。比对过往数字,进口量在二十年并无显著差异,由此反映港人海鲜消费稳定,而非短暂的消费趋势。
放眼全球,港人对于海鲜的喜爱也是显而易见,消耗量偏高。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2023 年最新统计显示,每名港人每年平均消耗约 65 公斤海鲜,高于全球人均消耗量 20 公斤三倍有余,更高踞全球第五、亚洲第三名。由此可见,香港对于高端急冻海产存在稳定需求,且面对着消费者终端有要求的客户,市场可提供及时可靠的供应需求,并未见有趋势转向迹象。
4 月 15 日,大洋环球就转至联交所主板上市发表出公告,声明已委任专业人士评估及评价可能转板的可能性,评估及评价尚处于初步阶段,并未就可能转板向联交所提呈正式申请。然而,市场依然憧憬其转主板动作,从股价表现看来,市场对其转板的预期持乐观态度,公司年内升幅近 36%。
据智通财经了解,大洋环球目前仍正与其委任的专业人士评估转板的可能性,仍未就可能转板向联交所提呈正式申请作出最后决定,倘若公司就可能转板向联交所提出正式申请时,将会适时披露及公告。
对于投资者而言,大洋环球的价值或许尚未完全反映。随着公司海产进口代理业务被市场充分认识,以及日后转主板预期下,大洋环球股价表现或有望迎来新的阶段,值得纳入投资者重点观察名单。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