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平头哥AI芯片
8月29日,《华尔街日报》爆料阿里巴巴正在开发一款新的人工智能芯片,旨在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目前该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主要面向更广泛的AI推理任务,并与英伟达架构兼容。
受此消息影响,阿里巴巴美股周五最高涨超12%,创下3月5日以来最大涨幅,报收134.49美元。
这一突破不仅意味着阿里巴巴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更将带动整个国产AI芯片产业链的发展。随着美国对高端芯片出口限制的持续,国产替代已经从一个可选项变为必选题。
01 阿里造芯,战略突围
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阿里巴巴开发了一款比其旧款芯片更强大的新芯片,以填补英伟达无法在华销售芯片产品的空白。
这款芯片不同于阿里巴巴过去主要为特定应用程序设计的芯片,目前正在测试的新芯片目标是用于更广泛的AI推理任务。
知情人士透露,该芯片能够兼容英伟达的软件生态,这意味着开发者几乎无需重写代码,就能使用国产芯片。
02 资本加持,全力投入
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投入令人瞩目。该公司Q2财季资本支出从去年同期的约119亿元猛增至本季度的约387亿元,同比增长219.8%,环比增长57.1%。
在最新的财报电画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过去四个季度,我们已经在AI基础设施以及AI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
阿里在财报中强调,在持续强劲的AI需求推动下,云智能集团收入加速增长,同比增长26%,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未来三年,阿里将持续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创下我国民企在该领域的最大投资记录。
03 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中美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产业正经历从“跟随式创新”到“系统性突破”的历史性转折。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7月允许英伟达恢复对华出口H20芯片,但后有传中国政府要求企业暂时不要采购这些芯片,理由是英伟达芯片有潜在安全风险。
H20是英伟达被允许在中国销售的AI芯片,但目前据产业链反馈,H20禁售解除后一直未通过许可,采购处于停滞状态。
除了阿里巴巴,上海的MetaX今年7月推出了一款新芯片,称其可作为H20的替代品。该芯片比H20拥有更大的内存,增强了某些AI任务的能力。
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北京AI芯片设计商寒武纪上季也取得突破,对其AI芯片思元590获得强劲订单。
04 受益矩阵,全景梳理
国产算力产业链已经形成完整投资矩阵,多家上市公司将直接受益于阿里巴巴AI芯片突破和巨量投入。
AI芯片设计公司:
寒武纪(688256):专注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为阿里云AI服务器提供思元系列芯片,联合开发下一代AI推理芯片。上季度其AI芯片思元590获得强劲订单。
瑞芯微(603893):AIoT端侧算力协处理器领跑者。旗舰芯片RK3588采用8纳米制程,8核处理器+6TOPS算力NPU。2025年上半年营收20.46亿元,同比增长64%。
全志科技(300458):多核异构设计赋能行业智能。T527系列芯片支持4K60帧视频解码、6路摄像头输入、AI超分画质增强。
数据中心与算力设施
数据港(603881):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国内第三方IDC龙头。是阿里云AI算力核心供应商,参与阿里AI数据中心定制化建设。
旋极信息:高端算力服务器突破者。TGU01芯片采用14纳米工艺+国产封装,对标英伟达H100,支持6710亿参数大模型推理。
软件生态与合作企业
润和软件(300339):基于阿里云PAI平台开发金融风控AI模型,共建智慧园区AIoT生态。并推出了基于玄铁C910 RISC-V处理器的平头哥曳影1520。
芯原股份:中国RISC-V产业联盟的理事长单位,提供芯片设计IP及一站式服务,覆盖AIoT、汽车电子等领域。
此外阿里链关注:
IDC:数据港(主供)、光环新网、润泽科技、润建股份;
HVDC:中恒电气(独供);
光模块:光迅科技(一供)、华工科技(主供)、中际旭创(主供);
交换机:锐捷网络(主供)、紫光股份(主供);
铜连接:兆龙互连(主供);
晶圆厂:中芯国际、华虹公司;
服务器:浪潮信息(主供)、中科曙光(主供)、华勤技术。
05 生态兼容,关键突破
阿里巴巴这款芯片最关键的价值在于不仅能算,还能让AI生态无缝迁移。这意味着开发者可能不需要重写代码就能使用国产芯片,大大降低了替代门槛。
这一突破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过去,中国AI创业公司最大痛点就是GPU配额。拿不到卡,就无法迭代大模型。
很多公司甚至被迫迁往新加坡、中东设机房,以绕开封锁。阿里如果能规模量产这款芯片,至少能让国内开发者多一条生路。
06 市场空间,百亿需求
美国出口禁令让中国企业只能望“卡”兴叹。尤其在大模型爆发的这两年,谁掌握算力,谁就掌握未来。
当英伟达的A100/H100被锁死,空出来的市场需求高达数百万颗GPU。这就形成了一个罕见的“真空地带“。
据行业数据,2025年AI训练芯片算力已突破2000TOPS,推理芯片能效比提升至10TOPS/W。三大技术趋势正在重构产业格局:Chiplet技术使大算力芯片成本下降50%、存算一体实现能效比提升8-10倍、3D封装使晶体管密度突破1.5万亿/芯片。
随着阿里巴巴新款AI芯片进入测试阶段,国产替代故事正在迎来高潮。
资本市场已经做出反应:阿里巴巴美股收涨近13%,创2023年3月以来最佳单日表现。
阿里只是开了个头,未来可能会看到更多国产芯片走出实验室,进入真实应用场景;更多AI公司敢于基于国产硬件部署核心业务。
(特别声明:仅供参考,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8月29日,《华尔街日报》爆料阿里巴巴正在开发一款新的人工智能芯片,旨在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目前该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主要面向更广泛的AI推理任务,并与英伟达架构兼容。
受此消息影响,阿里巴巴美股周五最高涨超12%,创下3月5日以来最大涨幅,报收134.49美元。
这一突破不仅意味着阿里巴巴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更将带动整个国产AI芯片产业链的发展。随着美国对高端芯片出口限制的持续,国产替代已经从一个可选项变为必选题。
01 阿里造芯,战略突围
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阿里巴巴开发了一款比其旧款芯片更强大的新芯片,以填补英伟达无法在华销售芯片产品的空白。
这款芯片不同于阿里巴巴过去主要为特定应用程序设计的芯片,目前正在测试的新芯片目标是用于更广泛的AI推理任务。
知情人士透露,该芯片能够兼容英伟达的软件生态,这意味着开发者几乎无需重写代码,就能使用国产芯片。
02 资本加持,全力投入
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投入令人瞩目。该公司Q2财季资本支出从去年同期的约119亿元猛增至本季度的约387亿元,同比增长219.8%,环比增长57.1%。
在最新的财报电画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过去四个季度,我们已经在AI基础设施以及AI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
阿里在财报中强调,在持续强劲的AI需求推动下,云智能集团收入加速增长,同比增长26%,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未来三年,阿里将持续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创下我国民企在该领域的最大投资记录。
03 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中美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产业正经历从“跟随式创新”到“系统性突破”的历史性转折。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7月允许英伟达恢复对华出口H20芯片,但后有传中国政府要求企业暂时不要采购这些芯片,理由是英伟达芯片有潜在安全风险。
H20是英伟达被允许在中国销售的AI芯片,但目前据产业链反馈,H20禁售解除后一直未通过许可,采购处于停滞状态。
除了阿里巴巴,上海的MetaX今年7月推出了一款新芯片,称其可作为H20的替代品。该芯片比H20拥有更大的内存,增强了某些AI任务的能力。
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北京AI芯片设计商寒武纪上季也取得突破,对其AI芯片思元590获得强劲订单。
04 受益矩阵,全景梳理
国产算力产业链已经形成完整投资矩阵,多家上市公司将直接受益于阿里巴巴AI芯片突破和巨量投入。
AI芯片设计公司:
寒武纪(688256):专注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为阿里云AI服务器提供思元系列芯片,联合开发下一代AI推理芯片。上季度其AI芯片思元590获得强劲订单。
瑞芯微(603893):AIoT端侧算力协处理器领跑者。旗舰芯片RK3588采用8纳米制程,8核处理器+6TOPS算力NPU。2025年上半年营收20.46亿元,同比增长64%。
全志科技(300458):多核异构设计赋能行业智能。T527系列芯片支持4K60帧视频解码、6路摄像头输入、AI超分画质增强。
数据中心与算力设施
数据港(603881):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国内第三方IDC龙头。是阿里云AI算力核心供应商,参与阿里AI数据中心定制化建设。
旋极信息:高端算力服务器突破者。TGU01芯片采用14纳米工艺+国产封装,对标英伟达H100,支持6710亿参数大模型推理。
软件生态与合作企业
润和软件(300339):基于阿里云PAI平台开发金融风控AI模型,共建智慧园区AIoT生态。并推出了基于玄铁C910 RISC-V处理器的平头哥曳影1520。
芯原股份:中国RISC-V产业联盟的理事长单位,提供芯片设计IP及一站式服务,覆盖AIoT、汽车电子等领域。
此外阿里链关注:
IDC:数据港(主供)、光环新网、润泽科技、润建股份;
HVDC:中恒电气(独供);
光模块:光迅科技(一供)、华工科技(主供)、中际旭创(主供);
交换机:锐捷网络(主供)、紫光股份(主供);
铜连接:兆龙互连(主供);
晶圆厂:中芯国际、华虹公司;
服务器:浪潮信息(主供)、中科曙光(主供)、华勤技术。
05 生态兼容,关键突破
阿里巴巴这款芯片最关键的价值在于不仅能算,还能让AI生态无缝迁移。这意味着开发者可能不需要重写代码就能使用国产芯片,大大降低了替代门槛。
这一突破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过去,中国AI创业公司最大痛点就是GPU配额。拿不到卡,就无法迭代大模型。
很多公司甚至被迫迁往新加坡、中东设机房,以绕开封锁。阿里如果能规模量产这款芯片,至少能让国内开发者多一条生路。
06 市场空间,百亿需求
美国出口禁令让中国企业只能望“卡”兴叹。尤其在大模型爆发的这两年,谁掌握算力,谁就掌握未来。
当英伟达的A100/H100被锁死,空出来的市场需求高达数百万颗GPU。这就形成了一个罕见的“真空地带“。
据行业数据,2025年AI训练芯片算力已突破2000TOPS,推理芯片能效比提升至10TOPS/W。三大技术趋势正在重构产业格局:Chiplet技术使大算力芯片成本下降50%、存算一体实现能效比提升8-10倍、3D封装使晶体管密度突破1.5万亿/芯片。
随着阿里巴巴新款AI芯片进入测试阶段,国产替代故事正在迎来高潮。
资本市场已经做出反应:阿里巴巴美股收涨近13%,创2023年3月以来最佳单日表现。
阿里只是开了个头,未来可能会看到更多国产芯片走出实验室,进入真实应用场景;更多AI公司敢于基于国产硬件部署核心业务。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由投资顾问徐***(执业编号:A079******)提供,以上建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盈亏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珞珈投资ZX0077 售后投诉电话:0755-61957028 0755-25880000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