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割肉、再卖身:日本东芝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最近,日本东芝公司宣布,由多家日本国内企业组成的联盟已经完成了对东芝的要约收购。
日本媒体分析,东芝最快将在年内退市。
百年名企,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提起东芝TOSHIBA,中国人并不陌生。
在上世纪80年代,东芝黑白电视机,对于国人来说可是奢侈品。
东芝的黑白电视
东芝的历史要从1875年说起,早期以生产电灯起家,后扩展至家电产品。
百年历程中,东芝创造过多项日本第一或世界第一:
1942年,开发并生产出日本第一批雷达产品。
1955年,开始销售日本第一批电饭煲。
1959年,开发日本第一批晶体管电视机,同年开发出日本第一批微波炉。
1967年,制成世界上第一台邮政编码自动识别装置。
1970年,开发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通话设备。
1971年,开始销售世界上第一批高集成电路化彩色电视机。
1972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带黑色条纹阴极射线管的彩色电视机。
这些第一,大多与家电相关。
鼎盛时期,家电业务收入占到东芝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东芝因此与夏普、松下并称日本白色家电“三巨头”。
其实,东芝的业务远不止家电,而是涉足半导体、重型电机、医疗设备、铁路运输、电梯制造等领域。
比如,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就是东芝研发的,并一度保持世界第一的市场份额达7年之久。
东芝笔记本电脑
东芝的数控机床,也很厉害。
美苏冷战时期,东芝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禁令,以35亿日元的高价向苏联出售了4部五轴联动数控铣床。
苏联借助这些机床,制造出先进的推进螺旋桨,其核潜艇的噪声大降。
美国得知后,大为震怒,立即制裁了东芝。
1987年5月27日,日本警视厅与公安调查厅突袭了东芝公司的总部。
警察逮捕了铸造部长林隆二与机床事业部长谷村弘明,另有两位高官也被勒令辞职。
新闻报道
东芝的科技实力,可见一斑。
在1996年的世界财富500强榜单中,东芝以530亿美元的营收,高居第32位。
1996年的财富500强榜单节选
排名比日本的索尼、本田、瑞士的雀巢,还要高。
当年的东芝,绝对是世界一流。
再看近十年东芝的境遇,堪称每况愈下。
先是靠“割肉”续命:
2015年,将图像传感器业务卖给了索尼;
2016年,将家电业务卖给了美的;
2017年,将电视机业务卖给了海信;
2018年,将电脑业务卖给了夏普;
2022年,将暖通空调业务卖给了开利
……
不断地“割肉”,东芝的体量自然越来越小,营业收入也持续下跌。
财富500强榜单中东芝历年营业收入及排名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东芝的营业收入从1996年的53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631亿美元后,开始持续下降。
这与东芝“割肉”的时间点是一致的。
营业收入降低,导致东芝在财富500强榜单的排名也持续下滑。
2022年,东芝营业收入为297亿美元,排名下跌至480位。
2022年财富500强榜单中的东芝排名
今年,东芝已跌出2023财富500强榜单,不复1996年之风光。
再是靠“卖身”重生。
经营状况下滑,东芝在资本市场上也难以支撑,陷入了股价低迷、融资艰难的困境。
此时,私募股权公司看上了东芝,伸出了收购的橄榄枝。
在拒绝了多个意向后,今年3月,东芝接受了日本国内企业组成的资金联盟、日本产业伙伴(JIP)的收购提案。
9月21日,东芝公司宣布,由私募股权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牵头的150亿美元要约收购已获得成功,超过一半的股东参与此次收购。
该交易完成后,东芝将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
东芝的公告
被收购后,东芝的退市是必然的。
一方面,投资者对东芝失去信心,东芝还赖在股市里没有意义。
另一方面,退市能缓解监管压力,让东芝高效决策,快速调整业务。
尽快扭转业绩,再次上市,这是东芝的重生之路,也是私募股权公司获取超额利润的希望所在。
作为一家百年日企,东芝曾是“日本制造”的典范。
今天,东芝即将退市,可否视为日本制造衰败的缩影?
在给出答案之前,不妨先看看东芝走下神坛。
原因一,高不成低不就。
具体来说,放弃低端业务,但高端业务没做成功。
放弃低端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东芝频繁“割肉”卖业务,已经佐证了这一点。
东芝进军高端业务,主要是两个方向。
一个是核电业务。
2006年,东芝以50亿美元买下美国西屋电气(核子反应炉制造商)77%的股权。
西屋电气是核电领域的大拿,既是世界核标准制定者,也是美国航母提供核动力技术的公司。
收购完成后,东芝同时掌握了沸水反应堆技术和压水反应堆技术,也收获了一批订单。
不幸的是,2年后,遭遇了经济危机。
5年后,又有9.0级的地震加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
东芝核电站
受此影响,世界各国都紧急叫停了核电项目。
东芝本身就是福岛核电站的建设者,核电业务更是遭受毁灭性打击。
东芝梦碎核电。
另一个是半导体业务。
东芝曾经是重要的芯片制造商,销售额一度仅次于美国的英特尔,位列全球第二。
在台积电、三星等企业的步步紧逼下,市场份额不断丢失。
2018年,身陷困境的东芝,又将半导体业务剥离,以大约2万亿日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包括美国贝恩资本在内的企业联盟。
东芝半导体摇身一变更名为铠侠株式会社(Kioxia),东芝仍然持有40.2%股份。
不过,由于市场行情不景气,铠侠的日子并不好过,连续3个季度亏损,正在谋求与西部数据抱团取暖。
整体来看,东芝的两个高端业务以失败告终。
原因二,造假。
上市企业,要定期披露财务数据。
东芝经营状况不佳,为了保住市值,开始造假。
2015年,东芝爆出财务造假丑闻,七年间虚报了2248亿日元(约110亿元人民币)的税前利润,超过了这七年间税前利润的三成。
造假事件曝光后,东芝股价大跌、市值缩水40%,包括社长在内的16名董事有半数辞职。
第三方机构调查发布的日企财务造假数据分布
东芝的形象一落千丈,经营状况恶化,一度陷入资不抵债的局面,不得不频繁“割肉”,弥补近1万亿日元的财务窟窿。
不仅是东芝,高不成低不就、造假其实是很多日本企业的选择。
比如,夏普将66%的股权卖给了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日立将海外家电业务60%的股权卖给了土耳其的企业阿奇立克,三洋卖给了松下,松下将半导体业务卖给新唐科技……
又如,三菱汽车油耗数据造假,神户制钢所品质检测数据造假,日本东丽公司质检数据造假,日产质检/排废油耗数据造假,雷克萨斯车辆监测数据造假……
造假不能简单用“工匠精神”来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核心竞争力下降导致的无奈之举。
这里,再列一组财富500强的数据:
1996年,日本有99家企业上榜;2006年,日本有70家企业上榜;2017年,日本有51家企业上榜;2022年,日本有41家企业上榜。
榜单风云,变幻如此。
日本制造,即便不是衰败,显然已过巅峰了。
最近更新
-
巨亏30%后离场,巴菲特被“印度支付宝”坑惨了
昨天 12:51
-
“人肉开盒”,有多恐怖?
11-30 13:13
-
尴尬的沪C车牌:“哪儿都能去,除了上海”
11-28 12:50
-
五年亏损22亿,“吃老本”救不了香港TVB
11-27 12:54
- 巴拿马总统宣布紧急关闭Cobre铜矿!美国动手,实施制裁,影响多大?
- 特斯拉Cyber交付正式开启,供应链弹性即将释放(附股)
- 海外AI视频生成加速,关注多模态方向投资机会(附股)
- “国家队”进场!多路资金已然出动,市场是否稳了?
- 1.6T方案进度提速,持续看好光模块长期景气度(附股)
- A股股息率逼近历史新高,透露这个信号!
- 又一大城市破产!英国怎么了?4年9个城市破产,另有26地很危险
- 国家队再次出手,近3千只股票上涨,机构大幅加空!
- 发力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公募基金持续赋能实体经济
- 东方园林第三次提示债券利率下调,还面临股民维权
专栏推荐
-
研选 浓缩机构研究精华,提前捕捉市场风口 1833人已购
¥258.00/月 -
排股掌内功心法 股市修炼有三大要素,即方法、选股、择时。 268人已购
¥399.00/月 -
尾盘擒牛之如何选股? 学完这些方法,告别选股难! 116人已购
¥288.00/月 -
财报拆解 知识点解读+实战案例,帮你5小时学会看财报 72人已购
¥19.90/月
推荐阅读
-
白酒涨完黄酒涨!业绩增长乏力,古越龙山要提价
-
碳中和周报|欧盟将斥巨资升级电网以支持能源转型 上海:2023-2025年新建居住光伏规模超过10万千瓦
-
早报(12.02)|无惧鲍威尔“放鹰”!黄金暴涨逼近历史高点;“国家队”再次出手;造车朋友圈迎新成员!华为、江淮官宣合作
-
新消费日报 | 正新鸡排门店数回落至11000家;良品铺子称降价后对毛利影响较小;航班机票燃油附加费回落……
-
非常罕见,日本和美国吵起来了
-
实控人时隔三年再被捕!涉嫌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 卓翼科技近三月股价七涨停
-
晶讯光电:“专而精”的行业领跑者
-
晶讯光电:“专而精”的行业领跑者
-
发力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公募基金持续赋能实体经济
-
37家粤商组团参加首届链博会,广东制造力量“链”通世界
-
43.5万元起,Cybertruck跳票多年终交付,特斯拉能称霸电动皮卡市场吗?
-
【风口解读】两连板信雅达称郭文景未在公司任职,公司也未与Pika有任何业务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