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三重拐点共振”! 医药板块强势“吸金” 配置窗口期来了?
近日来,创新药板块表现十分亮眼。
不少小伙伴既心动又犹豫,毕竟医药板块过去两年的行情让很多人都有点怕了。不过,做投资,更重要的是往前看,未来的投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创新药的未来投资机会究竟如何呢?
三大利空释放,创新药春暖花开!
过去两年,创新药行业经历深度调整,主要是由于医保谈判限制新药价格、行业同质化严重、资金面紧张这三重因素所致。而这三方面的影响目前都已经看到或即将看到积极的变化,创新药“春暖花开”的时间到来。
政策:“价值回归”只会迟到,但终会到来。
最近两年,在创新药成果落地的同时,医保谈判带来的“灵魂砍价”成为创新药行业发展路上最大的阻碍之一。
一是传统仿制药打“价格战”,导致高质量创新药占领不了市场;二是高投入低回报,创新药企研发动力不足。
不过,日前发布的《谈判药品续约规则》与《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则传出了新的信号——强调“价值购买”,并且减缓了药价降幅。
医保局更是强调这“绝不是‘价格越低越好’的随意砍价”。
本次政策有望稳定企业预期,利好创新药国内销售放量,也有助于提振创新药企的研发积极性,长期来看利好我国创新药行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这对创新药来说是一个政策拐点,这也是近日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的主要原因。
行业格局:有望从“量变”走向“质变”。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创新药也落入了产品同质化的“内卷”之中。机构指出,当前我国41%受理的新药均基于6%的热门靶点,导致靶点同质化严重。
不过,在支付改革深化、投资热度降温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下,这种现象正在逐步改善(2022年新药临床研究审批数量较21年有所降低、中小型药企研发支出增速大幅放缓等),创新药赛道的优胜劣汰更加趋于明显。
当下一些创新药龙头已经展现出了一些me better(药物经改造后效果比原创药好)甚至first-in-class(原研新药)的潜质,国内创新药企已经发展到了可以与进口企业直接PK的阶段。
资金面:美联储加息尾声将至,创新药融资环境改善。
创新药对资金需求较大,大多是高杠杆融资,而美联储加息通常会导致全球资金成本上升。所以,2022年以来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创新药融资能力也受到影响。
美国近期经济数据表现使得市场对7月是其最后一次加息的预期更坚定,随着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依赖融资现金流的创新药企压力也将有所缓解,可以通过融资现金流支撑更多的研发管线推进,开拓未来更多的空间。
一旦美联储开启降息,创新药行业的估值空间也将向上打开。
创新药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创新药不仅有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稳增长属性,还有科技行业研发所带来的高增长属性,所以未来成长空间是毋庸置疑的。
国内市场看,我国创新药产业虽然发展七年有余,但与海外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
以美国为例,其药品市场80%都是创新药,而且价格还比较便宜。而目前国内药物销售仍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销售额占比仅18%,相较而言有近4倍的成长空间。
海外市场看,近年我国创新药/新技术license-out(对外许可)交易数量及交易金额均实现突破性增长,单笔交易金额不断创新高。
2022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 out交易发生了44起,披露的交易金额达到275.50亿美元,相比2021年交易总额翻倍。
这意味着国际药企对我国新药研发能力的肯定,未来国产创新药海外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兑现,并获得丰厚的现金流回报。
当下投资机会几何?
站在现在时点,创新药短期有三大利好,长期有需求支撑。
机构认为未来3-5年仍然是核心企业国内外实现快速发展的最好窗口期。
根据机构一致预测,创新药板块今年、明年及2025年净利增速分别达到32.85%、19.60%和21.60%。
随着板块轮动的到来,创新药有望成为下一个市场爆发点。经过前期较长时间的回调,很多优质创新药资产已经来到具备吸引力的估值区间。
医保局也正式发布2023年国谈续约及竞价规则,支付端政策回暖进一步明确,创新药估值有望迎来修复。随着常规诊疗的快速恢复,相关医药企业业绩端有望恢复良好增长。
当前已进入中报披露密集期,建议重点关注业绩边际改善显著,基本面稳健向好,估值相对合理,政策支持友好的相关细分板块及个股,关注二类疫苗、创新药械、连锁药店、血制品等。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