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场风格频繁切换、股市持续震荡、银行理财非保本净值化等背景下,“股债结合、攻守兼备”的“固收+”基金产品备受市场关注。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个人投资者户均持有金额超过15万元的基金共有46只,其中“固收+”产品数量达到了38只,占比高达82.6%。

实际上,“固收+”产品本质是以固定收益资产打底,同时借助各类权益类资产以求增强收益的配置思路来进行投资。需要先确定大类资产配置,然后在债券端和权益端分别去做择券和选股,这其中有效的风险管理与得当的资产组合配置便成为了产品业绩的关键。

对此,东方基金量化投资部副总经理盛泽认为:“相比人为主观的‘固收+’投资策略,结合了量化策略的‘固收+’产品相对来说或更具科学性和纪律性。”

他进一步解释称,这类产品的核心逻辑在于其独特的量化双控机制,通过风险预算模型确定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并通过股票风控模型来进行底层资产选择,实现对产品组合的双重风险控制,从而追求减少资产风险波动,平滑净值曲线。

风险预算模型调整股债基准仓位

盛泽指出,在顶层大类资产配置方面,结合了量化策略的“固收+”产品会根据产品风险收益目标,利用当前应用较为广泛、有效性较高的风险预算模型,把各个大类资产的风险标识做了详细的回测和统计数据,给予不同大类资产一定的风险预算比例,通过调整不同资产的风险预算获得不同的策略及组合效果,来确定股债基准仓位比例。

整体而言,使用风险预算模型的策略特点以保守型为主,基本上跟市场的波动率呈相对反向的关系。如果市场波动率变大,权益仓位就会随着风险预算模型的结果被动下降。权益资产仓位较低,产品组合风险也较低。

而当预期权益市场表现较好时,更高的权益资产风险预算则会提高权益资产仓位,有助于提升产品组合收益。因此,风险预算模型也会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市场风险变化在基准仓位基础上灵活调整权益仓位,及时捕捉市场上行阶段的风险溢价,并严格控制下行阶段的回撤风险。

盛泽总结道:“风险预算模型相较于投资单一资产,通过合理分配风险预算,有机会实现较底层资产更优的风险性价比;而相较于固定的大类资产比例,风险预算模型通过监测市场风险变化波动,力争客观灵活调整资产仓位,以期降低权益市场回撤风险并控制组合整体风险。”

股票风控模型助力追求超额收益

在盛泽看来,结合了量化策略的“固收+”产品,其底层权益资产投资上的逻辑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通过包括财务基本面和产业链景气度的行业基本面数据、包括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分析师预期数据、包括北向资金、机构持仓、估值比较等资金流与市场情绪数据来进行行业比较,优选高景气度行业,利用量化行业基本面模型优选高成长性、高景气度、估值合理的行业板块和个股进行投资,成为产品收益“+”的核心来源。

量化选股则把权益投资指数增强的策略运用到了选股模型的权益底仓的设计之中,力争从行业内精选具备超额收益的优质个股,或者从盈利、成长、盈利可持续性及财务质量和估值等角度出发,自下而上选择行业内的优质个股。

其中,股票风控模型主要以股票基本面为驱动,将价值、成长、盈利质量、分析师预测、市场动量、事件驱动、大数据等两百多个核心因子为基础,建立动态多因子选股模型。同时通过风险因子严控产品组合相对基准指数的行业暴露、风格暴露、个股暴露等各项风险暴露。在风格多变的市场中力争提高大类因子的表现稳定性,从而追求模型整体的稳定性。

盛泽也表示,实际操作中,结合了量化策略的“固收+”产品并不用那么的严格地恪守指数增强策略里的行业配置,而可以基于动态风险控制框架实现组合风格的顺势而为。当处于风格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市场时,可以适当进行风格暴露,以提供个股阿尔法的同时力争享受风险因子的贝塔溢价,利于追求夏普比例最大化、实现超额收益的目标。

他进一步举例说明称:“例如在2016、2018年这样市场风格相对均衡、风格收益不突出的情况下,模型会采用全市场选股,维持相对均衡、中性的选股策略;而在像2019、2020年这样的的动量因子表现出色的市场环境下,适当超配高动量个股追求获取动量因子的风险溢价,就是更合适的选股策略。”

(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