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古月 编辑|曹杰军

累了困了喝东鹏饮料,增长疲软该如何解决?

国内功能饮料头部公司东鹏饮料在2021年享受完大单品带来高速业绩增长,今年一季度却迎来了营收降档减速、利润承压的局面。

近日,东鹏饮料发布2022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7亿元,较上年一季度增长17.26%;归母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0.81%,延续增长。但营业收入增速较2021年40.72%已明显放缓。

资本市场也作出回应,自去年7月东鹏饮料份股价到最高点282.7元/股后,开始一路走低,截至5月9日,公司收盘价115.5元/股,跌幅近六成。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睿蓝财经认为,大单品促成公司快速成长的同时,“东鹏能量+”产品战略尚未奏效;除广东区域外,东鹏的品牌认可程度并不高,这都是影响公司发展乃至股价走势的重要因素。

多品类破圈困难

东鹏饮料为中国功能饮料第一股,主营业务为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林木勤持股50.74%。

2009年国内功能性饮料处于一家独大的局面,市面上仅有红牛一款高端能量饮料产品,终端零售价6元。曾任红牛代工厂厂长的林木勤针对广大价格敏感的体力劳动者客群,打着“同样的品质,零售价只有别人一半”的旗号,推出了售价仅2.5元的250ml金瓶东鹏特饮。2017年东鹏饮料又推出了500ml大金瓶,补了市场上大容量能量饮料的空缺。

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大单品的策略促成东鹏饮料近些年的快速成长,同时当增速放缓以后,东鹏饮料也急需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从数据上看,东鹏饮料2022年一季报营收增速17.26%,低于2021年40.72%增速,亦低于五年复合25%增速。

东鹏饮料在2021年报中表示要建构“东鹏能量+”产品矩阵,不断细分人群、口味、场景等需求叠加其它配方元素,扩大产品竞争边界。

针对娱乐人群、白领人群和大学生等细分人群,东鹏饮料于2021年4月推出“东鹏 0 糖特饮” 、 9月推出低糖咖啡饮料“东鹏大咖”摇摇拿铁、12月推出主要面向广大女性消费者的“她能”果汁能量饮料。2022年还计划推出“东鹏运动特饮”、“东鹏气泡特饮”、等产品,构建东鹏能量家族系列产品。

那实际成效如何呢?

根据2021年报,东鹏特饮系列实现收入65.92亿元,同比增长41.70%;而以东鹏0糖、东鹏加気、由柑柠檬茶为代表其他饮料实现营业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22.19%。

图片来源:公司年报

可以看出,其他饮料收入增速远低于东鹏特饮系列,似乎表明东鹏饮料构建的新的产品矩阵并不像东鹏特饮受到消费者认可,且其他饮料的2021年毛利率13%也远低于东鹏特饮46.16%,难以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全国化进程难言乐观

由于东鹏特饮长期瞄准下沉市场,货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是其主力消费人群,大容量瓶装能量饮料既方便携带也足够饮用。

2017-2021年,东鹏饮料营收收入从28.44亿元增长至69.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5%;归母净利润从2.96亿元增长至11.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2%。

凭着大单品战略,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有所提升,销售量占比31.70%,位居市场第一;销售额占比 23.40%,位居市场第二。

尽管如此,东鹏饮料一直是地域性很强的产品,大部分收入源于广东区域。因此除了在多品类上发力外,东鹏饮料也试图在扩展全国渠道上布局。

可东鹏饮料全国化的进程也不太明朗。尽管2021年广东区域收入占比由49.99%下降至45.94%,去区域化有一些进展,但难言乐观。

年报显示,2021年广东区域共249个经销商,算上直营及线上东鹏饮料其他区域共计2063个经销商,广东区域实现收入31.99亿元,剩余完成销售额37.65亿元。

这意味着其他区域2000多个经销商仅达成广东区域200多个经销商销售金额,东鹏饮料在其他区域声势浩大地展开销售,消费者并不买账。

图片来源:公司年报

从各地的生产线利用率也能侧面印证东鹏饮料在其他区域认可度较低,除莞鹏和海鹏外,产能利用率均低于80%,尽管有部分产线扩大生产规模拉低产能利用率,整体来看2021年产能利用率仅71.42%。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睿蓝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