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行长、党委书记田惠宇,真的出事了?

据多家媒体报道,4月18日,招行于当日下午3点左右召开会议宣布:同意免去田惠宇的招商银行行长、董事职务,另有任用,暂由该行常务副行长兼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王良主持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招商银行新行长王良,于1995年6月加入招商银行,历任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行长,2012年6月任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行长助理兼北京分行行长,2013年11月起不再兼任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行长,2015年1月起任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

今日早间,招商银行开盘大跌,盘中跌幅一度超过8.6%,股价最低触及42.78元/股。

截至今天收盘,招行跌7.35%,报43.39元/股,市值蒸发867亿元。

港股今天为“耶稣受难日”休市,所以招行港股今天暂停交易。

招行股价上次盘中跌幅超过8%还是2020年2月3日,也即A股在新冠疫情爆发、武汉封城以后的首个交易日。不过当时上证指数以大跌8.73%开盘,招行股价相对而言强于大盘。

招行为何会莫名其妙大跌,这和上周末的一条关于招行行长田惠宇的传言有关。该传言称,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被带走协助调查。

对于股价大跌,有媒体以投资者身份向招商银行投资者关系部门问询时公司表示,招行在业绩和经营方面没有问题,对相关原因“在核实”。

公开资料显示,田惠宇1965年12月出生,上海财经大学基建财务与信用专业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高级经济师。1998年至2003年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副总裁,2003年至2006年任上海银行副行长,2006年至2011年历任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深圳市分行主要负责人、深圳市分行行长,2011年至2013年任中国建设银行零售业务总监兼北京市分行主要负责人、行长。2013年5月加入招商银行,2013年9月起任招商银行行长。

2021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田惠宇持有招商银行33.55万股股份,2021年的税前报酬总额为419.83万元。过去几年,田惠宇持股数量不断增加。2018年末,田惠宇持有招行11万股。2019年末持有22.04万股,2020年6月末持有29.05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田惠宇还是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董事。据天眼查显示,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招商银行旗下香港永隆银行与中国联通共同组建、旗下零零花是一款由招行和联通共同打造的,专为在校大学生、年轻白领人士提供小额金融服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图片来源:天眼查APP

公开信息显示,3月18日,田惠宇在2021年招行年报中的致辞,还曾一度刷屏。

他在致辞中提到,我们旗帜鲜明地把价值观作为评价干部的首要标准,对部分机构尝试“免考KPI”,让员工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中找到工作的意义,实现自身价值。大企业的绩效考核从来都是道难题,但我们必须直面、破解,因为商业模式决定我们发展的高度,而价值观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没想到在一个月之后,田行长就被招行免职,这也让行业一片哗然。

以下是田惠宇在招行年报的致辞全文:

2021年,招商银行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再次以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向“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致敬。ROAA、ROAE提升至1.36%、16.96%;资产质量持续优化,不良率重回1%以下。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招行作为主财富管理银行和企业服务主办银行,零售管理客户总资产(AUM)突破10万亿,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接近5万亿。

2021年是招行的大财富管理元年,“让财富管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梦想逐步照进现实。“朝朝宝”打通支付主账户和财富主账户,降低财富管理门槛,开启年轻客户理财第一课;财富开放平台重新定义了行业生态和竞合逻辑;“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的价值循环链高效运转,资管规模突破4万亿,托管规模接近20万亿。全年大财富管理收入[1]在营收中占比接近16%,成为我们探索新商业模式的关键少数。

“轻型银行”转型下半场以来,我们以洪荒之力打造金融科技银行,让客户服务的每一个流程环节都享受数字化的便捷。我们以开放融合引领组织进化,上演“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几百个融合型团队活跃在组织边界上,打破条线、部门间的“玻璃门”。科技与文化,正在成为大财富管理的两只“翅膀”,隐形而有力。

三年前我们提出探索3.0模式时,3.0模式还“犹抱琵琶半遮面”。经过三年孜孜以求,3.0模式的轮廓在我们面前日渐清晰,那就是“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数字化的运营模式+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这也是最接近我们理想中“轻型银行”的模样。

越向高处攀登,我们越是看到山巅之高和自我的渺小。我们唯有以自我成长的确定,来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不确定。中国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经济转型升级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汇,技术与资本跨界模糊了行业和区域界限,直接融资日益成为主流……面对变化,我们意识到自己还没有作好充分准备。多年来,商业银行致力于打造一张基于会计规则的资产负债表,在“风险-资本-业务”平衡间演绎着管理艺术。但这张表让我们只看到自己的经营成果,却看不到更多元的客户需求、感知不到更精微的客户痛点。我们只有从经营“银行资产负债表”转变到同时经营“客户资产负债表”,只有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这,就是招行探索3.0模式的核心要义。

所以,3.0模式的本质是一场关于初心的坚守。“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是我们不变的初心,是我们最本真的价值观。任何时候对价值观的偏移和摇摆,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最大障碍。价值观并不虚幻,它就体现在我们经营管理的每一次考量,体现在我们面临难题时的每一次抉择。

回归初心,我们首先要离客户更近一些。银行多年来面临海量客户、高品质服务和有限成本的不可能三角。目前虽有1.7亿零售客户和232万企业客户选择了招行,但其中的大部分仍游离于我们的服务盲区,长此以往,客户终会变成报表上的一个抽象概念。愈是交际疏离的时代,“有我在”的温度愈加弥足珍贵。我们要将“人+数字化”的优势更充分地发挥,以“客户经理+远程服务+App”织就一张7x24小时的服务网,缩短触达时空,扩大服务半径,让招行随时随地响应在您的身边。

离客户更近一些,是为了更懂客户。中国经济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成为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关键力量。面对新经济新动能,我们还是初出茅庐的学习者,因此要对商业世界的复杂性保持敬畏,积极以专业化经营和行业自组织提升行业认知能力,争取与更多的被服务者同频交流、协同共振。同样,在传统资产分层的“滤镜”下,我们其实对零售客户的风险收益偏好把脉十分模糊。通过细分客群回应客户的不同期待,必将是财富管理的未来。我们尝试从更多维度感知客户偏好,期望在大数据冰冷的画像上,看到一个个鲜活而有温度的你我。

为客户创造价值,要求我们的专业能力具备更广阔的视角。财富管理赛道上已涌现大量参赛者,谁能率先实现从“以自我为中心的产品销售”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资产配置”跃迁,谁就能占领“摩天岭”,构筑财富管理真正的“护城河”。从企业经营逻辑出发,销售、采购、资本运作、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与投资链布局、高管和员工的个人需求等多维场景,越来越难以割裂。我们将把投行、商行、私行、科技、研究等分散的能力整合起来,在客户界面构建“投商私科”一体化服务,打造招行独有的一体化、全方位服务特色。

今天,部门银行的竖井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的综合化服务需求,传统的科层制和区域利润中心组成了“井字状”的条块架构,各业务单元画地为牢、盲人摸象,局部利益的合理,集成到客户界面却往往冲突荒谬。文化以一种微妙但真实的方式决定着一个组织的成败。我们以开放融合为方法论,尝试用更灵活的组织阵型解决综合化服务的复杂需求,解决客户产业链和投资链上的延伸痛点,提供“全国服务一家”的“一个招行”体验。我们相信,这或许是破题“合成谬误”的一把钥匙。

为客户创造价值,呼唤一支秉持“价值观高于KPI”的员工队伍。我们有的人长期以来习惯于强绩效导向,没有考核就寸步难行,由此滋生短期主义、本位主义和商业机会主义。盯着指标做事,所有的数字只会成为明年任务的基数;而盯着客户做事,所有的努力都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基础。我们相信,一切真正伟大和激励人心的事物都是有自驱力的个体创造的。我们旗帜鲜明地把价值观作为评价干部的首要标准,对部分机构尝试“免考KPI”,让员工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中找到工作的意义,实现自身价值。大企业的绩效考核从来都是道难题,但我们必须直面、破解,因为商业模式决定我们发展的高度,而价值观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今天,企业与外部世界的共生关系,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紧密。人类福祉是一切财富创造的出发点和归宿,招行有义务、有能力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投入更多的资源,让ESG理念渗透到日常经营管理中去。招行将坚持共同富裕、财富向善,在乡村振兴、教育、环保等领域注入招行的贡献与担当,把客户、员工、合作伙伴连接起来,把公益善行与金融创新、科技赋能连接起来,把商业文明和人文精神连接起来。

康德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永远让我们心怀敬畏,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内心崇高的道德律。”做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民美好生活的“连接器”,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就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而“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则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招行人坚信,我们不负初心,未来必不负我们。

35年前,招行伴随着人民追求小康生活的朴素愿望诞生;今天,我们倍感荣幸地服务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苏炳添专注于提速每一个0.01秒,我们也愿意用年复一年的坚持,助力每一个你我一起强大,一起向未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