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段永平在雪球上发帖说自己抄底腾讯了,后面打算越跌越买。一些朋友看到连著名价值投资高手都抄底腾讯了瞬间士气大增,我概帮弟子激动得彻夜难眠,结果今天一看腾讯股价-3.9%。然后就又有朋友开始质疑了,大佬抄底为什么会特意发帖,为什么不私底下自己悄悄抄底,偏要公开告诉大家呢?

段永平为什么发帖我不知道,但他作为名人,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记录下来,哪怕删帖了也会有人提前截图。所以我理解大佬们发帖的潜在成本比普通人高很多,发表自己的观点都会非常谨慎,一不小心就会被人翻旧账口诛笔伐。

段永平发帖说要抄底腾讯,那就是他认为现在腾讯的估值很值得抄底,但大佬们抄底之后≠股价马上大涨,正如我平常跟你们反复强调低估值≠大涨一样。低估值的时候必然就是有鬼故事出现,要等鬼故事消退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

半年时间对于大佬们来说不算什么,他可能还有大把子弹等着要加仓。但普通人加仓的时间别说一天,其实手机点几下就搞掂了。这就说明大资金跟小资金的时间维度是不同的。

在段永平抄底腾讯之前,股神巴菲特搭档芒格也抄底了阿里巴巴,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如今还是被套着呢。

数据来源:Wind

再说个大佬抄底翻车的经典例子,张坤在2012年9月接手易方达中小盘正式出道担任基金经理,之后就开始着手调仓换股,在2013年二季度张坤等到茅台出现大幅调整出手抄底,把贵州茅台买到第二大权重股。可惜茅台只反弹了一段,之后就从再度大跌,阶段性高点到最低点算,最大跌幅约40%。

回头看,张坤虽然没能在最低点抄底贵州茅台,但这个坑是过去十年贵州茅台股价最低的黄金坑。当然,那个时候张坤还是个初出道的年轻小哥。

数据来源:Wind

所以我必须强调,不要盲目跟随大佬抄底,不要以为大佬出手抄底就一定会涨,大佬出手抄底其实也只是一种估值指标,这时候不需要我们去研究PEPBDCF现金流了,大佬直接告诉我们现在就是低估值,但股价什么时候涨并不取决于低估值,也不取决于大佬什么时候出手抄底,而是取决于逻辑反转。

哦对了,有网友问段永平为什么可以一直有钱在低位加仓?段永平回答说,他开了家保险公司,能够不断获取收入。虽然咱们不可能开保险公司,但咱们普通人都有工资收入或者其他收入,这些收入就可以用来做不断加仓的现金流。在这个角度看,大佬跟普通人是一样的,使用无限现金流越跌越买网格大法。

但基金经理就不同了,基金经理的资金整体是存量的,想要有增量资金必须通过优秀业绩证明才能吸引到资金认购基金,如果业绩一直不好,那非但没有资金认购,还会不断被赎回,不但没钱加仓,每天都要强迫自己卖出股票。

不同的资金来源决定了不同的投资方式,大佬与普通人都可以随便选择投资方式,而基金经理为了活下去必须保证自己的业绩在每年都能维持前20%,越来越多基金经理这样想,就会开始内卷,就会出现如今的景气度一波流战法,想尽办法往高景气度行业扎堆。

这里我也顺便说了,之前有一些朋友来问我是否适合辞职出来全职投资?我几乎都是逐个劝退的。一方面股票市场不是每年都景气,某一年赚钱不代表年年都赚钱。另外一方面当市场出现下跌,账户上的资金每天都在亏钱的时候,如果得不到现金流补充,压力会倍增。

当焦虑感越来越强,人就会做出与自己认知偏离的动作。比如开始放弃原有投资框架,开始买入一些自己看不懂的行业。比如开始上杠杆,相当于借钱做生意打算捞一笔快速回本。比如每天都花大量时间盯盘,影响了日常生活。

自此之后,原本正常的一切都变得畸形了。

我不是说所有人都不适合全职投资,而是说绝大部分都不应该全职投资。其实把投资当成是一种副业或者兴趣是挺好的。

作为一种副业,你不会依靠投资获取主要收入现金流,压力不会那么大。作为一种副业,你可以通过主业获取稳定的现金流,在合适的时候加仓抄底,静待花开。有时候投资不是越努力,花费时间越多,回报就越大,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所以不要让压力干扰我们的判断其实更重要。

而作为一种兴趣,投资其实是能够逼迫自己不断扩宽视野。每一个勤奋研究的老韭菜,最终大概率都会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政治经济,晓中外大势的人。不说钱有没有赚到,过年家族聚会跟各路亲戚吹水聊天的时候舌战群儒应该是没太大问题的。

抱歉今天说了很多跟交易无关的,希望能给到一些朋友一些启发吧。

最近几天我在研究军工基金,发现了一个问题,军工基金数量比较少,军工行业主动型基金只有9只。不禁让我想起了2019年去研究新能源车的时候,也是很少新能源车基金。先不说军工未来投资价值如何,现在市场对军工行业的研究程度肯定是不够的,有预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