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披露了巨亏的一季报之后,顺丰控股从跌跌不休进入暴跌模式,其市值也从最高的5700多亿跌到3000多亿,下跌了40%左右。

曾经,一度有人称,中国的快递有两种,一种叫顺丰快递,一种是其他快递。这种说法,其一体现了顺丰的行业地位;其二是说顺丰的竞争优势使得它不必参与惨烈的快递价格战,成为“神”一般的存在。

然而,进入2021年,顺丰却从“神坛”跌落。首先高端市场份额已经被四通一达挤占,据2021年2月的快递经营数据显示,韵达、申通、圆通单量比照去年均增长了超过100%,而顺丰只有47.16%。

其次,新晋快递极兔背靠拼多多迅速崛起,发起新一轮价格战,已经将原有市场格局进行重构。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行业平均单价已经从2007年的28.50元/件,快速下滑至2020年的10.55元/件。京东旗下的京动快递已经转型,百世快递、申通、韵达等在一季度均出现严重亏损,顺丰成为遭遇拖累最严重的一个。

顺丰最赚钱的时效商务件,如发票合同等,又逐渐在电子化,市场逐步缩小。本来以为可以以高端、时效件包打天下的顺丰,在价格战面前依然不得不被迫加入,且伤痕累累。

4月23日公司公布的一季报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为-9.89亿元,同比减少-209%。

顺丰首席战略官黄赟在股东会上指出:“投资者集中关注顺丰的时效产品,认为时效产品的规模、增长和单价是左右股价的非常重要因素。其实股东更焦虑的是顺丰什么时候能产生新的业务和产品,能够替代时效产品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地位。”


01
2020年业绩是否“美颜”?



投资者包括机构关注的,是始终在快递行业保持龙头地位的顺丰控股,为何突然就暴雷了呢?

先来看看顺丰控股是怎么说的。

第一,拓展新业务带来的前置投入增加;

第二,2020年疫情延缓了公司资本性开支投入节奏,客户需求上行趋势明显,公司业务量增速迅猛,导致速运多环节出现产能瓶颈;

第三,公司第一季度给予一、二线在岗人员补贴创历史新高;

第四,去年疫情爆发期间,公司防疫物资及线上消费品寄递进一步带动时效件实现高增长;今年一季度增速受到此高基数的影响;

第五,部分同行春节不打烊分化了散单业务,电商毛利承压。


对于顺丰控股将巨亏的原因更多的推到“疫情影响”,市场并不买账。2020年一季度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都没有受到影响,为何偏偏到了2021年一季度就受到这么大的影响呢?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预亏毫无征兆,无论是2020年年报成绩单还是2021年经营简报,都未见业绩爆雷的伏笔。

顺丰控股3月18日披露的2020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收1539.87亿元,同比增长37.25%,远高于17.3%的行业增长率。利润方面,2020年顺丰控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26亿元,同比增长26.39%。公司同时称,剔除春节在不同期间的影响(2021年春节假期在2月中旬,2020年春节假期在1月下旬),公司2021年1-2月累计速运物流及供应链收入合计为275.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72%;2021年1-2月累计速运物流业务量合计为16.02亿票,较去年同期增长53.89%。

有投资者认为,本质的原因在于2020年在股价主升浪期间业绩需要“美颜”,2021年进入挤泡沫周期,实际上是对2020年度的一个补偿而已。



02
被迫卷入的价格战



顺丰控股行业老大的地位看起来很稳。

目前这个行业在A股上市的5家公司(顺丰控股、韵达股份、圆通速递、申通快递和德邦股份)中,顺丰控股总市值是其它四家公司之和。

再看市场占有率,2020年顺丰控股速运物流业务量达到81.37亿票,同比增长68.46%,远超行业整体增速的31.2%,市占率提升至9.76%,较上年提升2.15个百分点。

不过,顺丰控股的对手其实并不那么简单,尤其是大多数对手背后站着的都是阿里巴巴。据说,此前马云一度想将顺丰纳入麾下,但无果而终。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顺丰控股近年来不断拓展业务类型,目的只有一个,从圆通、申通、韵达等老对手手中抢夺市场。策略呢,只有价格战,顺丰不得已只能采取低价策略。自2019年以来,顺丰在各地市场推出了顺丰特惠专配,相较于传统顺丰快递15-20元左右的价格,顺丰特惠专配的价格低至4-5元。可以说,这一价格大大提升了顺丰的市场份额,但与之对应高企的人力成本却增加了公司的费用支出,其本质上与彼时滴滴、共享单车烧钱换市场的策略并无二致。

顺丰此前披露的2月份数据验证了价格战的存在,单量在猛增,单票收入却同比下降了16.93%。

显然,此次顺丰发生亏损并非偶然事件,结合顺丰公司的财报可以发现,其产生亏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在去年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经营策略——低价扩张策略。

在浙商证券分析师匡培钦看来, 快递件量需求不减,价格竞争是快递格局出清的必经之路,在存量内卷与新入局者扰动叠加下,行业价格战短期走向依然不明朗,因此当下的产能投放仍是龙头实现“规模-成本-价格”的强者恒强逻辑演绎的枢纽一环。

不过,用烧钱来换取市场,已经多次被市场证实是行不通的,顺丰控股接下来会坚持打下去么? 



03
绩优生会不会被机构抛弃?



当然,对于顺丰控股来说,目前的调整以及布局或许是为了未来更强大的竞争力。

目前顺丰正处于新业务拓展关键期,为扩大市场份额,构建竞争壁垒,公司继续加大新业务的前置投入,致使短期利润受到影响。中信证券认为:“新业务处于前期冲量快速发展阶段,短期亏损合情合理,随着未来规模效应显现以及精细化管理实施,新业务亏损有望减少甚至扭亏”。

有观点认为,目前顺丰的资本投入、陆运网络建设以及中转场自动化升级都是为了巩固公司长期竞争力。一旦顺丰的资本支出大幅回落,在强劲的市场需求和强大的产能优势保障下,顺丰控股的新业务最快将于二三季度逐步释放红利,为市场带来惊喜。

不过,这只一直以来被机构青睐的“绩优生”,还会继续被机构青睐么?

截至2020年末,顺丰被50家基金重仓持有,包括董承非掌舵的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周应波旗下中欧时代先锋股票A。其中,董承非管理的兴全趋势投资混合持仓市值最高达16.24亿元,在其十大重仓股名单上,顺丰控股位列第五位。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1年2月28日,顺丰控股的股东总户数是16.52万户,截至2020年12月底持有该股的机构达1036家。

不过,这只股票自今年2月18日盘中创下124.70元/股的记录后,股价持续下跌,截至4月9日总市值较高点已经蒸发了2000亿元。持有公司约60%股份的实控人王卫,这期间身价缩水超过1000亿元,而16.52万户股东人均亏损高达125万元之巨。

不过,一众券商依然给顺丰控股强力推荐“买入”、“增持”评级。

太平洋证券近日发布研报称,顺丰控股因孵化新业务,创新供应链模式,短期成本承压。但中长期看,鄂州机场的启用,将会降低公司的货运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速运分部的核心竞争力。预计公司未来3年归母净利润(亿元)分别为82.5、98.7和127.4,EPS分别为1.81、2.17和2.8,对应PE分别为45.5、38和29.4倍。继续给予“增持”评级。


不过,若照此计算,顺丰控股接下来的三个季度要赚90亿元以上,才能实现业绩预期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顺丰控股市盈率58.32,高于上市以来73%的时间。主力资金近期一直处于净卖出状态。但从北向资金持股情况来看,当前北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为3.71%,与三个月前顺丰控股在股价高位时的持股3.54%相比,并未明显减少。

(大众财报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