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商学院 作者:雷李平

可降解塑料今日利好叠加,先是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相关人士透露,“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顶层设计正在酝酿;后是5月25日傍晚民航局网站披露,《民航行业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计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

若再结合近期山西、北京、深圳、南京、兰州等地的举措,业内人士强调,无论从国家政策,还是行业、地方上的动作,“禁塑”、“限塑”都在紧锣密鼓的推进过程之中,可降解塑料的替代并没有停留在概念和口号之中,这对于可降解塑料产业链的企业构成实质的支撑。

受这些消息影响,26日可降解塑料概念股纷纷结束调整,高开高走,其中,金发科技(600143.SH)、莫高股份(600543.SH)、长鸿高科(605008.SH)、瑞丰高材(300243.SZ)等个股早盘封停。27日,金发科技股价继续高开,早盘最高涨7.25%。

金发科技具技术及长期成本优势

从产业链来看,可降解塑料的受益标的主要集中在PLA、PBAT等产成品生产企业。记者梳理上市公司公告及券商研报发现,在PLA、PBAT等产成品端,A股上市公司中大部分企业的可降解塑料业务还停留在在建和规划阶段,只有金发科技和恒力石化(600346.SH)具有真实的投产产能,而金发科技产能最大。

金发科技是国内最早实现PBAT量产的公司之一,公司此前有PBAT切片产能6万吨,新增6万吨PBAT产能已经在今年一季度投产,3万吨PLA将于2021年四季度投产。目前,金发科技12万吨的PBAT产能已经达到全球第二位,其在年报中提及,“公司将紧密结合国内政策变化的趋势以及市场的需求情况,适时推进后续18万吨PBAT装置的建设和投产工作”。

财报显示,去年金发科技完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全年实现销售6.52万吨,同比增长37.18%,营业收入11.73亿元,同比增长35.83%。今年一季度,金发科技各类产品销量均大幅增长与价格微升,带来营收与利润大幅增长。其中完全生物可降解塑料销量2.67万吨,同增70.93%。

行业需求不断挖潜叠加公司产能不断投放,有望推动公司相关领域业绩持续成长,今年以来BDO、己二酸等原材料涨价推升PBAT价格,申万宏源宋涛指出,金发科技作为行业龙头快速抢占市场,先发优势明显。

而恒力石化,信达证券陈淑娴在研报中指出,公司现有PBS/PBAT产能3.3万吨/年,2020年末投产,2021年将贡献全年业绩。根据项目环评公告,3.3万吨/年可降解塑料产能能够为公司带来1.55亿净利润,单吨净利约为4697元/吨。

另据安信证券研报,国恩股份规划中的15条高扭低耗可降解材料生产线,已有5条改造完毕,预计到2021年6月,公司将实现年产50000吨产能。

中金公司研报提及,长鸿高科拟建60万吨/年可降解塑料项目,其中首条10万吨/年产线计划于今年7月投产,建成后将成为公司第二大主线。

此外,君正集团(601216.SH)子公司君正化工,拟在内蒙古乌海市建设年产2×60万吨BDO及年产2×100万吨PBAT/PBS/PBT/PTMEG绿色环保循环产业一期项目,项目建设周期为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

而外购巴斯夫专利技术的彤程新材,其生物可降解塑料项目(第一期6万吨)则预计2022年投产。

值得注意的是,最严禁塑令和“碳中和”的提出,可降解塑料从少量的主动需求变为大量刚需,价格和盈利能力“水涨船高”。而可降解塑料近1-2年新增产能有限,供需的错配导致今年以来,可降解塑料价格飙升,现有产能将享受短中期的丰厚回报。

金发科技无疑是A股上市公司中最大的受益者。“目前高单价之下先投产先盈利”,中金公司吴頔强调。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享受当前行业的投产红利,金发科技在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领域,产品均为自主开发,公司已掌握了共聚酯合成、反应挤出、合金化改性、应用加工及相关产业化装备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权威国际认证的系列产品,依托关键技术及产品申请专利共141件。其“一种生物降解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品”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020年,金发科技新申请国内专利4件,新申请国外专利38件;新授权国内专利7件,新授权国外专利46件,并且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知识产权建设方面持续投入。

另据了解,金发科技可降解塑料属于生物完全降解,在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等领域的产品技术及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目前不少企业在建或拟建的产能,其所采用的技术只能实现部分降解,剩余未能降解部分的处理难度甚至更大。

正因为目前规划中的可降解塑料项目存在较多的伪降解概念,前述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人士强调,正在制定中的《“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的行动方案》要求,要科学论证各种替代产品,包括可降解塑料不同技术工艺路线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完善国家标准,规范降解塑料应用领域,明确降解条件和回收处置方式,避免盲目大规模应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一些新的资源环境问题。

从现有情况来看,金发科技的生物完全降解技术路线,符合政策方向,并且与其他外购专利或与科研机构合作的同行相比,因无需支付专利、技术费用,在成本上具有长期优势。

供不应求的局面仍将持续

公开信息显示,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相关人士在河南濮阳南乐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上透露,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的《“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的行动方案》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可降解塑料以及纸质品的替代。

该人士强调,“希望行业企业能够更加重视科技研发,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降低产品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加强行业发展形势分析,避免盲目投资、过度投资。”

民航局印发的《工作计划》则明确提出自2022年起,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吸管、搅拌棒、餐/杯具、包装袋均在年旅客吞吐量200万(含)人次以上机场相关区域及国内客运航班内禁止提供,2023年起实施范围将进一步扩展至全国机场及国际客运航班。

2019年我国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6.6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53.14吨,机场和航班对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杯、餐具、塑料袋等塑料制品消耗量较大。

自2020年以来,中央两度发文要求加强且扎实推进我国塑料污染的治理工作。之后各省、市、自治区各均制定了相应的禁塑令阶段性实施计划。2021年以来,山西、北京、深圳、兰州、南京等地仍在继续积极部署关于不可降解塑料的治理。随着各省出台措施推行限塑,可降解塑料市场需求释放有望加速。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快递、农业、外卖和零售行业将会是可降解塑料替代的先行领域。其中,购物袋、农膜和外卖包装袋,国内一年消费超过900万吨,市场空间巨大。

从政策指引和行业塑料消费量出发,华创证券张文龙认为至2025年快递包装、农业地膜、一次性餐具以及塑料购物袋等领域将会释放可降解塑料需求68万吨、49万吨、47万吨和106万吨,合计270万吨。按可降解塑料均价2万元/吨进行粗略的匡算,市场规模达540亿元。

可降解塑料属于新兴的塑料新材料,分子筛选和量产技术均处于快速迭代的时期,目前较为成熟的品种为PLA、PBAT和淀粉基塑料。PLA技术壁垒高,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将充分受益于需求增长带来的红利。PBAT现有产能不多,中国是全球PBS/PBAT产能最高的国家,国内现有产能28.1万吨/年。另据行业专家统计至2023年国内将有40余家企业布局共370万吨PBAT产能,此外中金公司统计的PLA产能则达到数百万吨。

当前可降解塑料成本仍为传统塑料的数倍,但需求在各国环保政策的带动下加速释放,市场供不应求下价格维持传统塑料两倍以上。

华西证券杨伟指出,短期内,在可降解塑料需求快速提升的情况下,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将保持,拥有可降解塑料原材料产能的生产企业仍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