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男女比例问题一直都是婚嫁市场最大的噱头。

在人为制造的焦虑下,性别比被“无限”地放大,婚恋当中,很多人时不时提起男女比例问题,也变相地助长这种风气,实际上我们测算一下单身人口比例,发现多出来的这些人只有单身人口的一个零头而已。

近期,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炉,结果显示男性人口比例为72334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51.24%;而女性人口比例为6884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8.76%。

于是很多人就得出了一个很粗暴的结论:

3490万男性“打光棍”。

实际上真有3490万男性打光棍吗?还是这种说法是在故意制造焦虑?

对于这种说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回应称,实际三千多万人分布在不同的年龄段,20岁至40岁适婚男性比女性多了1752万人。

换句话说,其实性别比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成年人都知道婚恋市场年龄并非唯一的因素,地域、家庭环境、收入水平、长相、价值观都是婚姻的一种潜在的前置条件。

在我看来,虽然目前年龄和性别比很重要,但绝对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作为一个成年人,实际上我们很清楚双方结婚的前置条件都有哪些。

从谈恋爱到步入婚姻的殿堂,绝大部分人都会将房子和车子作为前置条件,对于大部分适婚年轻人而言,房子大多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如果你细心,你会发现三四线城市几乎不存在单身的土壤,因为周围的环境不允许你长久的单身,大姑八大姨总会让你找到结婚的理由以及相对合适的另一半。

那么,单身的人口都集中在哪?

答案是,一线城市以及部分经济比较强的二线城市。

2018年,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有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

其后,每一年或者每一阶段,2.4亿单身人口的话题就会上一次热搜。

如果把这组数据和3400万男性“光棍”的数据放在一起,你还会觉得男性多出的数字是一个问题吗?

另外,既然单身人口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那么我们在看下一线城市的结婚的“前置”条件买房。

之前,如是金融研究院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全球城市房价真实排行榜:中国几乎全球最高?》的文章。

文章中主要的观点有:

第一,京沪深中心城区的房价收入比超过了40倍,换句话说普通人需要40年以上才能在中心城区买一套普通的住宅,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买房的负担是很重的,修正之前仅次于香港,修正后全球最高;

第二,内地核心的城市中心区的房价仅次于香港、伦敦,如果剔除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差别,那么京沪深则排名二三四位,仅次于香港。

看完前置条件之后,还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来一线城市之后,男女之间的工资差将变得不大。

男性在婚姻市场可以向下兼容,即50万收入的男性可以娶年收入10万或者20万的女性。但50万收入的女性未必会嫁给收入10万的男性,这是社会存在的一个基本问题,女性大多就只能向上兼容。

综合而言,我认为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根本现在年轻人不结婚的根本问题,甚至大部分人周围也不存在很多单身的情况,结婚是很多人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大多数人在一线城市买不起房,回到老家之后很多问题还是能解决的。

所以,我们不要被表面的数字所迷惑,未来只有我们给年轻人减负,让更多的年轻人在周末不再加班,下班之后有充裕的时间能锻炼一下或者看一场电影,另外让他们的收入提高一点,这样很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