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尧

本文版权归可研智库所有,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配合!

文章1595个字,预计阅读2分钟。

近日,越秀地产与仁恒置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预期双方将聚焦长三角与大湾区,在多方面展开合作。

随着行业步入VUCA时代,政策调控形势更加严峻,市场容错率进一步降低,由竞技台走向谈判桌,也为房企提供了穿越周期的助力。

优势互补为前提

5月6日,越秀地产与仁恒置地于苏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聚焦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在多领域展开合作。签约仪式上,双方管理层表示,两者在集中供地政策下多元化增储、在“双限”调控下实现品质、在“3条红线”要求下管控资金以及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当前,两者均在千亿前,且处于高速增长期。2020年全年,越秀地产累计合同销售额约957.63亿元,同比上升约33%;仁恒置地预售额约为784.55亿元,同比上涨40.8%。

双方合作的初衷是在现今市场形势下的优势互补。随着房地产行业回归本质,未来企业更加注重长期经营能力,融资、产品作为企业经营的两个重要端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企加成与自身稳健的财务水平,使越秀当下的融资成本较低,其2020年平均借贷成本仅为4.62%;而在聚焦一二线的布局策略之下,仁恒多年来在高端产品打造上极具优势,好的产品口碑赋予了企业强溢价能力。产品加成下,2020年仁恒置地的毛利率达36.4%,平均销售价格高达36638元/平方米。

双方强强联手,为各自打开了更大的成长空间。

扩储策略一致性为基础

扩储策略的互补性与方向一致性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作为老牌大湾区国企,越秀地产在大湾区有丰厚土储。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越秀地产的总土地储备约为2454万平方米,其中55.1%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而仁恒置地深耕长三角多年,当前其69.7%的项目位于长三角。

纵观头部房企扩储策略,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存在较大机会的普遍共识之下,大本营位于上述两地的房企,近年来多在布局上互有渗透,在大本营之外,双方普遍将另一区域作为积极开拓的目标。

从双方扩储策略来看,越秀希望进一步巩固和完善“1+4“区域布局,即深耕大湾区,重点发展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北方地区及西南地区;而仁恒近年来也在筹划回归大湾区,其陆续布局深圳、珠海、中山等城市,截至2020年末,其16.3%的项目位于大湾区。

与此同时,双方均较为看好多元化扩储方式。仁恒管理层曾在2020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未来仁恒的扩储战略将为3:3:4,即30%依靠旧改,30%依靠合作,仅40%土储通过竞拍获取。而越秀地产当前发力“6+1”多元化增储的策略,通过“轨交+物业”、国企合作、城市更新、“住宅+配建”、收并购、产业勾地与公开土地市场竞拍等方式扩储。

选择的一致性与在各自领域的布局优势,也进一步拓宽了二者的合作空间。

“抱团取暖”成趋势

房地产行业历来就是一个充分竞争,不乏合作的行业。合作开发帮助一部分企业分担了资金压力,加速了规模增长。

近年来,一二线城市公开土地市场上,房地产企业合作比例不断增大。“三道红线”融资监管政策、重点城市“集中供地”政策出台后,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强,市场容错率进一步降低,在共担风险、降低资金压力的诉求之下,房企合作需求持续增加。

5月10日开始的北京首次集中供地,联合体近乎唱起了主角。头部房企几乎齐聚这场土拍,据可研智库不完全统计,热门地块最多了吸引了13个主体参拍,其中超过半数为联合体。

公开土地市场竞争激烈、拿地成本高企,已使规模房企将目光瞄向多元扩储方式,试图在更广阔的层面开启合作。

远有佳兆业联合阳光城,在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区域内联合获取优质项目,共同进行开发建设;近有金科牵手海伦堡,在存量项目合作开发、信息共享、联合参拍、联合获取旧改项目等四大领域开展合作。

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加剧,未来不乏有更多房企走上合作之路。风雪交加之时,合作既是“抱团取暖”的好方式,也是企业学习同行优势,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的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