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研发弱、员工保障漏洞大还想上科创板?

花朵财经原创

胡立人今年50岁,毕业于延安大学临床医学的他,多年来积极运作,今年,旗下的康拓医疗奔赴科创板,胡立人也因此显得神采奕奕。身为人大代表,胡立人一向较为低调,但康拓医疗登陆科创板有望,也忍不住给青年讲,创业关键是要找准定位。

康拓医疗自身就是一个定位在细分赛道的企业,成立于2005年,康拓医疗主要做颅骨修补产品,兼做胸骨修补固定,从材料类型看,主要是PEEK材料神经外科产品和钛材料神经外科产品。其中PEEK材料学名是聚醚醚酮,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相对钛材料在颅骨修补固定方面具有机械性能、舒适度、医学影像、个性化等多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因此增长较快。康拓医疗2015年作为国内首家企业取得PEEK国产骨板注册证,意图取代外资。

售价为成本5倍,带量采购利剑悬头

但康拓医疗并非独家,之后康尔医疗、迈普医学等也取得了PEEK修补注册证,这就是说,除了外资如美敦力、强生的高端产品,还有康尔医疗、迈普医学等紧追在后。

这也导致康拓医疗的毛利率相对三友医疗、大博医疗等同行较低,但即便如此,毛利率也在80%左右。2020年由于需求较大,PEEK颅骨固定产品毛利率更是在90%以上。

也就是说一块骨板成本800元的话,售价就是4000元,还没考虑出厂后运用到医院患者过程中的层层加价。

售价为成本5倍,这对患者是不是太过分?

为减轻患者负担,国家推进第二批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清单包括骨科材料。

这意味着,康拓医疗的产品毛利率很可能下滑,将给公司业绩带来打击。

蹊跷的供应商

康拓医疗的PEEK核心原材料来自一家英国公司Invibio,这家公司在1999年开发PEEK材料,目前提供的生物材料解决方案包括6种不同的PEEK原料及产品。2004年进入中国后,与大博医疗、威高集团等众多公司合作。

2017年至2019年,康拓医疗向Invibio采购PEEK等材料的金额占比逐渐增长到近40%。

在PEEK板材、粒料上基本完全依赖Invibio独家供应。

这说明康拓医疗虽然指向登录科创板,其核心科技依然依赖国外供应,只不过做了点加工组装的活,科创属性是否稍嫌不足?

康拓医疗的钛材料业务中,有一家海外子公司BIOPLATE,这家公司采用外协加工,BIOPLATE的外协加工供应商也因此就在康拓医疗的采购中占了很高的比例。

康拓医疗收购BIOPLATE的意图可能是,拓展海外市场,提升科技含量。但目前看来,两个目标都颇为不顺。收购BIOPLATE并未相应带来海外增长,2019年BIOPLATE甚至亏损1200万元左右,显然谈不上提升盈利能力、抢占海外市场。况且国外美敦力、强生领先多年,市场占有率极高,留给康拓医疗的空间有限,因此康拓医疗最大的受益只能指望提升科技含量了。

但是BIOPLATE在科技上也是受制于人的,例如BIOPLATE用于颅骨固定的六孔雪花板图样就来自他人授权,相应每年都需要支付授权费。

其实,给用还是好的,如果有一天,对方不授权了,怎么办呢?

经销商小而分散

康拓医疗销售模式上较为依赖经销,来自经销的收入占到营业收入的90%以上,比较而言,三友医疗的经销收入占比低于50%。

同时,康拓医疗的经销商都非常小。前五大经销商变化较大,非常不稳定。

2019年的第一大客户江西萍康医疗,是2017年和2018年的第二大客户,目前查询已经是注销状态。2017年和2018年的第一大客户上海远翼实业也已经注销。2019年的第二大客户上海犁剑贸易在2018年和2017年都未进入前五大客户,而该客户为个人独资,却在2019年忽然成为第二大客户。

变化如此之大,康拓医疗的销售是否真实?即使真实,经销商规模小且不稳定,能否与康拓共同发展、开拓市场、创造业绩?

研发薄弱

招股书显示,康拓医疗近几年的期间费用占比均在50%左右,其中管理费用占比在20%以上,相较之下,公司在研发上投入不高。

公司研发人员中,学历为硕士及以上的仅有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不到40%。研发人员的人力结构,比较适合降低成本,但要产生研发成果,可能难度不小。

并不意外的是,公司对一些项目如生物膜项目委托给合作方研发。而国内领先厂商,已经有生物膜产品上市。

三分之一的员工不给缴社保?

在基层员工上,康拓医疗公司显得节省成本。例如,公司招股书表明2019年员工156人,同时缴纳社保的只有127人,而在工商年报中显示,缴纳社保的为109人。这相当于三分之一的员工,康拓医疗是没给交社保的。

西安青松康业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是康拓医疗的子公司,2017年成立,工商年报显示,连续三年社保缴纳人数均为0。

这是不是太没有社会责任感了呢?

与此同时,公司销售时,依赖推广费用,推广费用占到销售费用的40%左右,颇有些科技不足、金钱开路的意味。

高管颇为奇特

康拓医疗副总经理杨静峰2019年11月任职,此前是无锡市闻泰百得医疗器械公司高管,但2019年10月,杨静峰即已经在康拓医疗领取薪酬。这是杨静峰有违职业道德?还是康拓医疗在拓展业务上有不光彩之处才用这一手段?

无独有偶,公司副总经理、董事、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吴优也是2019年11月在康拓医疗任职,但7月就已经从康拓医疗公司领取薪酬。这也太夸张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吴优也来自无锡市闻泰百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并且目前仍担任多家同行公司董事,还间接持股多家同业公司。

这会否造成利益冲突呢?

募投项目是否合理?

公司在环境影响报告中填写的医疗器械总投资是3亿元,比招股书中所披露的少了1.3亿。

环评中的开工时间是2019年12月,建设周期3个月,与招股书差异也很大。

康拓医疗是否为了募资而没有如实描述募投项目?

这一切,估计只有胡立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