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点 君 论

任何让人愉悦的东西,结束的时候都有副作用。而且这种副作用,都是刻骨铭心的。牛市的副作用还好,你可以选,要么选踏空一段,要么选回吐一段。
你说你选完美逃顶,吹吧你就,市场爸爸直接没收你本金。再好的东西,都有坏的一面。你用脉动吞服了万艾可,就决定了散场时捷豹皮疼。
周末翻了翻过往写的文章,记得在15年也发表过不少,尤其是2015年7月8日(股灾1.0中最黑暗的一天),本想拿出来改改再发一遍,后来一想,这大过年的说什么呢?有什么事过完年再说。
本周证监会发布消息打击场外配资。这是对的,早打比晚打好,即使会造成短期波动,那也是值得的。2015年的最大教训便是场外杠杆尾大不掉。打完了正常的融资需求也可以通过场内解决。包括转融通这种政策,后续也是可以发力的。不要涨停,要涨不停。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我羡慕朋友拿着连板的免税概念股,他来一句你最近换手券商龙头爽翻天还这么说话,是不是找打。这还是关系好的,能互相骂。关系不怎么好的,便是互相憋着劲了。
这样很不好,会产生偏见,产生偏见后就会少赚钱或者亏钱。还是看到一个人做得好,就叫声老师,开始琢磨他怎么做的,这样心态好。孔夫子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湿,所以大家要多留言,共享智慧。
目前看,在场外资金持续入场的背景下,以往踩踏式下跌的模式难以出现,承接将变得有序。更多需要考虑的是从情绪溢价较高的票里,调整出来的钱,会去哪里。
和朋友聊天中,他说了一件事情,挺有启发的。他说近期有一家比较大的机构研究部做出了重大的结构调整。

调整的结果是,周期研究员(化工、煤炭、公用环保、有色、钢铁、建筑)拟定向外包,只保留科技、医药和消费的研究员。换句话说周期行业的研究员全部被开除了。
先暂且不论,取消周期研究正确与否,至少可以看出,研究机构目前专心覆盖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科技、医药和消费上,而投资经理原则上是根据研究员的研究成果来计划投资的。
简单来说,如果连行业研究员都不覆盖研究,投资经理是不会投资相关行业的,个股表现怎么可能有保证。反过来说,目前的主流资金的关注度依然是在科技、医药和消费上。过去可能不是,但现在一定是,将来还是。从过往11年的纳指和美股的表现看,就是如此。


今 日 福 利




有不少朋友问面板的事情,去年京东方和中信联袂上涨的记忆让很多人很深刻。面板票大佬也喜欢,之前我也发过三篇专门讲面板,今天我再捋一遍。
面板业是中国“国产替代”的典范。九十年代,中国家电业兴起,基本是日韩面板企业的印钞机。后来即使产能有了,也是替别人卖面板。
之后京东方就开始烧钱了,几乎是从零开始,靠着国家支持一步步做起来,TCL也开始烧钱。从没人要的生产线开始,每搞定一个低代线,高一代的面板就会降价,直至最后国外企业直接卖生产线和技术给我们。
从2017年10.5代线投产后,在大尺寸面板上,全球进入了过剩的价格战状态。由于本土的电子产业发达,中国面板产业在价格战中逐步取得了胜利。从去年开始,日韩企业开始陆续退出这一领域的竞争。
目前,三星和LG将在年底退出LCD业务,两家企业拥有全球近20%的面板产能。全球超半数以上的产能将聚集在中国,瓜分到千亿美元的市场、获得产品定价权,所以说,面板产业是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典范。


为什么三星和LG将在年底退出LCD业务,如果是因为不赚钱,那么我国面板企业的利润在哪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全市场需要100块面板,但是因为新产能上来了供应能力有150张,必然开始打价格战。10.5代线的成本比低代线的便宜,那么国产面板企业,一定是往自己的成本线去打。我卖出去一块面板不赚钱,你卖出去一块就要亏钱。
那么价格战打到什么时候呢,打到你亏钱,打到你退出市场。目前这个价格战打了两年,三星和LG出局了。现在市场需求100块,供应能力只有90块了,所以不打了。供给不足,立刻涨价。
原来打价格战,利润相当低的,现在涨价的部分,直接体现为毛利率暴增。我们做股票的知道,利润增速拐点的刺激远胜过利润绝对值。所以,面板只要在涨价的路上,那么股价就会正反馈。
另外,由于这些面板巨头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也有钱继续烧研发,所以在目前渗透率不高、但是前景看好的小众市场上也会进行布局。比如柔性屏、曲面屏等等。
在今年下半年晚些时候,还将看到一次miniLED、microLED的爆发性机会,尤其是屏芯结合,会成为未来的技术主流。
80年代时,由于才开放,经济条件不允许,停了很多自主研发的项目。到90年代,更多是去搞制造业,然后是互联网、房地产等等。现在是加大对科技投入的时候了,芯片半导体是如此,面板也是如此。
千万不要忘了,这一众面板企业,如果再得到国家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撑,将成为彻头彻尾的科技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