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下沪指的30分钟图:

从1到5 的下跌,很明显,45的下跌力度是减小的,虽然45下跌走势没有结束,但从MACD绿柱子来看,绿柱子已经开始缩短了,说明有完成的趋势。

那么在判断上,45应该是和13比较力度还是和23比较力度呢?答案是,都可以。原因也很简单,认为13和45去比较力度的原因是,认为34的反抗力度大于2,也就是说,走势并不是30分钟级别,而是大于30分钟级别,这点从34走势段将MACD黄白线有点拉上了0轴,而2对应的走势MACD黄白线在0轴下方。

而认为23和45来比较力度的原因在于,认为34和2是一个同级别走势,也就是形成了缠论的一个两中枢下跌趋势走势类型。自然应该用23和45比较力度。

实际上,在本人看来,不管是哪一种,都没问题,缠论中,在比较背驰的时候,先要找到对应的中枢,确定好级别,然后找到比较力度的两段走势,最后再比较力度。很明显,上面两种比较方法的不同,原因在于定级别的方式不同,第一种采用的是连续性反抗级别,认为级别是连续扩大的,就算34形成的反抗级别只是一个35分钟的,也是大于2形成的近似30分钟的级别,因此应该用13这个整体下跌和45进行比较力度。

而第二种采用的是常规的反抗力度定级别,近似的认为35分钟和30分钟是一个同级别,那2和34所形成的走势结构,就是一个同级别的走势,那自然用23和45来比较力度。

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级别确定原则,最终得到的结果会不同。同样的,缠论也存在这个问题,比如,缠师规定,两个中枢的波动区间(DD,GG)产生重叠,则中枢扩张升级,由于4的高点突破了2中枢的DD点,自然意味着1-5这个下跌,就不是一个趋势走势类型,而是一个更大级别的盘整走势类型,站在这个角度,自然不允许23和45来比较力度。

但如果缠师规定,两个中枢区间(ZD,ZG)产生重叠,中枢才扩张升级,那1-5就可以看成是一个趋势走势类型,也就是可以用23和45来比较力度。

而中枢扩张升级的定义,是缠师人为定义的规则,而这个规则,是用来描述走势如何生长扩大的,而使用者,只需要知道制定这个规则的目的,就可以彻底穷源,不被所谓的规则所束缚,甚至可以自己制定新的规则。

本人虽然推崇缠论,但并不意味着就要一成不变,缠论是灵活的,把缠论学死了就是缠论最大的悲哀。而想把缠论学活的唯一方法,就是深入到走势中去,感受走势。

更重要的是,由于23是13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如果45的力度小于23,那必然也是小于13的,而如果45的力度大于23,而不大于13,那有些人,就认为并没有背驰,尤其是45力度在大于23小于13的情况下,走势最后还走出来反转了,就更加不会蒙逼了,最后用小转大来解释。

而上面这些,在反抗体系中,就能够简简单单的处理。

上面说的这些,有兴趣的自己去思考了,想通了绝对是受益匪浅。继续说大盘,45的下跌,目前是一个5分钟的级别,当然可以继续生长下去,尤其是在3250不破的情况下,级别继续扩大为10分钟、15分钟继续转级别下跌太正常了。

但本人认为,这个位置,没有任何害怕的必要。就算转级别继续跌,也不过是形成更为标准的区间套而已。

当下恶劣的走势是什么?就是这个45开始的下跌,最终下跌力度不断扩大,不仅大于23,最终也大于13,45的下跌力度想要大于23,那必须要有效跌破3200,并在3200下方呆上一段时间,想要大于13,那必须要跌破3150,也就是,当下只要不有效跌破3200(诱空陷阱就会马上收回来),就把心放到肚子里。

进一步思考,如果走势要跌破3150,那下砸动力只有两个,一个是金融股,一个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只要这两个板块不同时猛砸,市场就根本没有跌破3150的动力,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目前来看,不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