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集体失宠,五粮液们危险了
小登们不理解老登们的“傲”,中老年人也不理解年轻人的“丧”,传导到消费版块,其割裂程度比老登小登们之间代际鸿沟还深。
年轻人不上酒桌,开始消费情绪,于是潮玩、黄金跟低价甜饮火了,“新消费三姐妹”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一个比一个凶猛,在资本市场里闪闪发光。
老登们笑他们傻白甜,却挡不住他们喜爱的白酒、茶叶、片仔癀们通通降价,尤其是传统高端消费中最具代表性的「白酒版块」,几乎全崩:炒的人少了,喝的人更少了。
01白酒圈无人生还
寒!白酒企业年报一出炉,直接联合上演了一部《无人生还》。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营收总额3202.31亿元,同比下降5.83%;净利润总额1227.71亿元,同比下降6.76%。
第三季度的单季表现更让人忧心:营收总额同比大幅下滑18.42%,净利润总额降幅更是扩大至22.03%。即使在今年双节这样的传统消费旺季,白酒行业动销(销售到最终消费者的量)也同比下滑了约20%,颓势尽显。
酒企各个惨不忍睹,水井坊、古井贡酒单季营收跌了58.91%、51.65%,洋河(002304.SZ)当季直接亏损、利润暴跌158.38%。
仅消费之王贵州茅台,以0.56%、0.48%的营收和净利润微弱增速,保全了大哥最后一丝颜面,却也是十年同期最低。作为行业“定海神针”的飞天茅台,批发价跌破了1700元,经销商与黄牛们哀嚎遍野。
这是白酒行业近五年来,首次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酒企业绩下滑现象。
最让人大跌眼镜的,当属以稳健著称的四川“酒王”五粮液: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分别为-10.26%、-13.72%。
单季成绩,应该是不及格。2025年第一、二、三季度营收分别为369.4亿元、158.31亿元、81.74亿元,从微增、持平走向暴跌。第三季度营收相较去年同期的172.7亿元暴跌近53%,一夜倒退至2018年,创下1998年上市以来单季度最大跌幅,被山西汾酒反超。
归母净利润仅20.19亿元,同比下滑65.62%。净利润率也从去年同期的38.2%骤降至24.7%,创下近十年单季度最低水平,反映出五粮液的定价能力正在崩塌。
经营净现金流,录得-8.76亿元。忙忙碌碌一个季度,兜里不仅没现金进账,还往外掏钱了。
种种现象表明:曾经的行业老大、昨日的行业老二「五粮液」,地位岌岌可危。
广发证券在《五粮液量价需再平衡,下调今明年盈利预测》研报中,直接指出:五粮液2025年和2026年或将迎来业绩持续下滑,同时提出“五粮液与泸州老窖行业地位或发生易位”的观点。
02五粮液们不香了
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的深入调整期,库存高企、动销不畅、价格倒挂,雷一个接着一个。
造成白酒行业如今困境的,共性原因大家都知道。
其一,白酒消费属性从投资品回归到消费品,而整体消费环境下行,大部分人口袋里囊中羞涩,酒类消费变得可有可无;叠加“禁酒令”的出台,进一步打击了高端白酒公务宴请需求。
需求疲软体现在产量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1-9月,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为265.5万千升,同比下降9.9%,换算到全年产量的话,基本预测会低于400万千升,这也将是行业连续第九年产量下滑。
其二,则是老生常谈的消费代际断裂。
中国酒业协会一项报告显示,白酒的消费群体中,95年后出生的成年群体仅占比18%。五粮液针对1000名20-35岁消费者的专项调研也明确表明:“喜欢白酒”的比例仅为19%,远低于啤酒(52%)和洋酒、果酒(29%)。整个Z世代,白酒消费占比仅8.7%,主动购买率还不足5%。
可见,白酒在年轻群体中,是多么讨人嫌的存在。
现在年轻人的酒饮消费场景和动机都变了。喝酒不为宴请,也不为讨好什么领导,“酒桌文化”那一套更是无比反感的存在。喝点小酒微醺,“悦己”时代只为自己高兴而已。因此“独酌”“小聚”“野餐”的氛围感小酒,常常被分享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但你见过多少年轻人晒高度白酒?
什么太年轻不懂白酒的好,通通不管,就是一个“难喝”。
为了讨好年轻人,茅台搞起文创酒、小酒版,五粮液推出“五粮液小酌”系列低度酒,甚至部分酒企开始搞IP联名,搞音乐节冠名,以为降个度数就年轻了,可惜还是“爹味十足”,成效不显。
其三,则是白酒行业集体陷入库存危机。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贵州茅台存货达到近560亿元,洋河股份、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的存货也均超百亿元。
同时,酒企的出货难度也日益加剧。以五粮液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其存货周转天数为302天,今年三季报上涨到316天。
而酒企为了维持账面增长,通常会向经销商“压库存”,由此导致的业绩虚高会对后续的财报再形成硬冲击。从2020至今,真实消费场景锐减,这些未被消费的库存,就在2025年集中爆发了,整个渠道几乎被“压垮”。
另一方面,渠道库存深度往往更能反映市场的真实冷热。以五粮液为例,其渠道库存深度已达5~6个月,而行业健康水平是2~3个月,库存警戒线被突破100%,达到历史高位。当然,其他酒企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为了去库存,下半年五粮液选择最直接的方式——刻意控制向渠道的供货量,这直接导致第三季度营收锐减。也有乐观者认为,五粮液三季度财报其实是在主动挤泡沫,避免盲目向经销商压货,减缓发货节奏,帮助经销商去库存。
其实归根结底只要终端消费赶不上酒厂压货的速度,库存压力就一直在,这场持久战或许要长达数年,在这期间,经销商的积极性明显大幅度降低了,从合同负债这一数据就能明显看出来。
白酒行业普遍采用“先打款后交货”的交付模式,合同负债越高,代表商家打款的意愿越强,合同负债也被视作衡量酒企业绩“蓄水池”。
以五粮液为例,合同负债金额从二季度末的116.90亿元降至三季度末92.68亿元,环比缩水24.22亿元,印证了经销商打款意愿的断崖式下滑。
另据《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价格倒挂现象已覆盖60%的白酒企业,800元至1500元价格带倒挂最严重。
五粮液核心产品“普五”的市场批价从年初的约950元一瓶,跌至850元左右一瓶,传统经销模式难以为继。电商平台拼多多上的普物八代,更是降到只要750元一瓶。线上线下渠道破价,经销商卖一瓶亏一瓶,亏损面持续扩大,甚至低价抛售。老二尚且如此,中小酒企更是遭遇价格与渠道的双重绞杀战,陷入“量价齐跌、库存高企”恶性循环。
五粮液继而推出“经销商市场收货抵任务”政策补救,埋下更大隐患——经销商倾向于收购低价窜货,从而加剧市场价格混乱。去年11月至今,五粮液在8个月内三次发布《致消费者的告知书》,指出电商平台“百亿补贴”下存在的“假货风险”,动摇了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认知。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前三季度,五粮液销售费用为66.30亿元,同比减少了11.59亿元,管理费用为22.99亿元,同比减少1.33亿元。 尤其第三季度销售费用为12.3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4.23亿元大幅减少近50%。
这意味着,这份较惨淡的财报,是五粮液“缩衣紧食”后的成绩,五粮液也算尽力了。
除却共性因素,对于五粮液本身而言,更严峻的是“比上不足,比下艰难”的品牌现状。
一方面,五粮液作为“千年老二”,与茅台的差距越来越大,却难以享有茅台的估值定价标准;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的围追堵截,必须把狼性思维拿出来才行。
03丢失的稀缺堡垒
五粮液产于四川宜宾,拥有3.2万口老窖池,产能优势明显,而贵州茅台产于贵州茅台镇,其生产极度依赖当地独特的微生物环境,扩产周期至少五年。在那个“渠道为王”的时代,五粮液的大经销商制模式能够快速抢占市场,在营收、销量和市场价值上都曾长期压制贵州茅台,是当时无可争议的行业第一。
可惜,后来五粮液大肆开发OEM产品抢占低端与大众市场,子品牌最多时达上千个,质量良莠不齐,做大了规模,却稀释了了招牌。而茅台却坚守“稀缺性”和“高端性”,塑造品牌形象,逐渐掌握了“提价权”,同时又用聚焦的价格带持续强化,把故事讲得越来越动听,成为了“价值之王”。
直到2013年,贵州茅台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全面超越五粮液,并从此一骑绝尘,差距越拉越大。
过去很多年,五粮液一直在追随茅台的脚步,跟着茅台十余次提价,学茅台把产品划分为“五粮液产品”和“系列酒产品”,再配以高举高打的大商制,作为“茅台替代品”,也算过得滋润。
但进入行业下行期,五粮液这套不够狼性的打法就慢慢失灵了。从总营收规模上看,2019年到2024年,五粮液距贵州茅台的差距从387亿元变成约850亿元。同样,归母净利润的差距也在拉大,从2019年的238亿元扩大至544亿元。
为稳增长,五粮液提出通过低度酒、国际化、文化IP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1.三季度推出29°五粮液·一见倾心低度新品,两个月实现亿元销售额。打磨新产品迎合年轻人喜好是好事,但需要注意的是,年轻化营销上还得真正“去爹味”,让年轻人为愿意情绪买单才行。
此外,其线上渠道和大会员体系都有增长,不过,这些新增长点与核心业务的颓势相比杯水车薪。
2.在文化IP层面,五粮液与央视春晚合作的和美好礼抽奖参与互动累计达1.25亿人次,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金熊猫奖,还投入数十亿建设五粮液门户区项目,进行文化品牌升级,维护高端形象。
不过,千元级高端白酒市场上,五粮液依靠普五单条腿走路还是略显单薄。茅台除了飞天、茅台1935外,还有潜力股茅台王子酒,汾酒也曾对外宣传,将有望形成4个百亿大单品,即玻汾、青花20、老白汾、青花30,还有泸州老窖在虎视眈眈,五粮液文化IP的建设还是充满挑战。
3.至于海外市场,则面临“远水难救近火”的现实。
虽然五粮液启动“和美全球行”布局海外,但中国白酒天然在出海上有劣势,文化属性决定了其国际化进程必然是缓慢。目前茅台仍是领头羊,占据中国白酒出海市场七成以上份额,五粮液的海外市场营收占比仍不足5%。若想成为业绩增长重点,尚需5-10年培育,难以缓解当前的业绩压力。
白酒“躺赢”的黄金时代,终究是结束了。
五粮液们,在初期没能耐心坚守住“稀缺性”护城河,后期又沉溺于“老二”的幸福红利,不能大胆为自己搏一把,落后自然要挨顿打的。
出清过后,能否在博弈中蓄力蜕变,引领白银时代,将持续考验着每一个酒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