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瞰IPO|长跑17年,仍未冲出“预检区”,东莞银行上市太累了!
《星岛》见习记者 钟凯 广州报道
尽管2025年的IPO市场持续活跃,但对于已经奔波了17年的东莞银行而言,上市的大门似乎依旧有些距离。
近日,深交所信息显示,东莞银行的IPO审核状态又被“中止”,这已是其自2023年3月申请获得受理后的第四次“中止”,原因还是“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
▲深交所IPO详情截图
上市之路屡屡受阻,背后折射出双重困境:一方面,当前资本市场更青睐科创类企业,对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区域性银行持审慎态度;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区域银行普遍面临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承压等挑战,即便成功上市,能否为投资者创造持续价值仍是未知数。
十七年上市路一波三折
东莞银行的上市路可追溯至2008年。彼时,该行首次向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但进程并不顺利。四年后的2012年,由于在“落实反馈意见”阶段未能完成预披露,至2014年被终止审查。2018年,在广东证监办理辅导备案登记后重启申请,又经过5年时间,直至2023年A股推行全面注册制,其IPO申请被平移至深交所审核,同年3月2日,终于获得受理,保荐人为招商证券。
然而,流程上的推进并未带来实质性的突破。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东莞银行的IPO进程陷入了“财务资料过期→中止→更新→恢复→再次过期”的循环。尤为关键的是,其审核状态长期停滞在初期,截至目前的公开信息显示,仍未进入首轮问询环节,这也意味着东莞银行的上市材料甚至还未开始接受交易所的实质性审视。
▲深交所IPO详情截图
2025年10月下旬,东莞银行高层曾向媒体表示,该行并未放弃IPO,后续补充相关材料后会继续冲刺上市。但由于长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且区域性银行IPO近年整体偏冷,对于其能否上市成功,目前市场还是打个问号。
信息显示,同样于2023年3月获得深交所受理的南海银行,也正处于“中止”状态。而2025年1月及7月,广州银行、顺德农商行则相继主动撤回IPO申请。
净息差拖累经营业绩
持续的上市努力,需要坚实的业绩作为支撑,但东莞银行的盈利规模与增长动能正显疲态。
根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该行营业收入分别为102.79亿元、105.87亿元、101.9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34亿元、40.67亿元、37.38亿元。与上市可对比银行相比,东莞银行均处于偏低水平。
▲东莞银行招股书截图
尤其是2024年,在同行业可比公司普遍实现业绩增长的情况下,该行出现了近五年来的首次营收净利双降。究其原因,主要是该行的净息差收窄拖累了业绩。2022年-2024年,其净息差分别为1.67%、1.61%、1.26%。
2024年,东莞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的平均收益率为4.01%,同比下降51个基点;同期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为3.55%,同比下降38个基点,主要因为市场信贷需求减弱,该行票据贴现和福费廷余额占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比例有所提高。
东莞银行也坦陈,2024年该行的净利差和净息差均低于可比上市银行平均值,主要由于其贷款收益率下降所致。受此影响,期内该行的利息净收入为71.19亿元,同比下降14.57%。
▲东莞银行招股书截图
与利息收入下滑形成反差,东莞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总体呈增长趋势。2022年-2024年分别为25.04亿元、22.55亿元、30.78亿元。而从非利息收入结构看,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这两部分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却从2022年的8.9亿元降至2024年的7.37亿元,反映银行主业服务能力持续弱化。
资产质量承压不良上升
资产质量方面,2022年-2024年,东莞银行的总资产分别为5384.19亿元、6289.25亿元、6727.3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1.78%。但资产质量隐患不容忽视,其不良贷款余额从2022年的27.15亿元增至2024年的37.07亿元,复合增长率高于总资产,不良贷款率也从0.93%升至1.01%。
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不良贷款的前瞻指标,关注类贷款从2022年的25.95亿元增至2024年的76.39亿元,复合增长率71.56%。2024年,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30.42%,同比下降逾15个百分点,但依然高于多数上市可比银行,资产质量管控压力凸显。
▲东莞银行招股书截图
资本充足率水平上,2022年-2024年,东莞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42%、13.75%、13.93%,高于同期可比上市银行均值,但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75%、9.91%、10.3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6%、8.87%、9.31%,两项指标却低于同期可比上市银行均值,反映出内源性资本积累能力不足。
东莞银行解释称,背后原因包括资本工具补充渠道受限,核心一级资本主要源于留存收益,风险资产的快速增长加大对资本的消耗等。
▲东莞银行招股书截图
为提升资本充足率,持续推进IPO项目成为东莞银行的关键举措之一。这也解释了为何该行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始终未放弃上市努力。据深交所披露,东莞银行预计融资84亿元,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以提高该行资本充足率水平。
而除此以外,合规问题也为东莞银行的上市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2022年-2024年,该行受到行政处罚共计14宗,涉及罚款金额合计1175.53万元。2025年5月,东莞金融监管分局还对东莞银行处罚110万元,原因是股权管理不到位以及贷款三查不严等。这些问题直指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核心薄弱环节,在当前的审核环境下,这几乎是难以逾越的硬伤。
17年,足以让一家初创公司成长为行业巨头,而东莞银行却仍在IPO的起点线上徘徊。财务资料的反复过期,或许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是其在盈利能力、风险控制与公司治理上能否经得起市场和监管的长期考验。即便未来某一天成功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如何赢得投资者的真正信任,将是它必须面对的下一场、也是更为艰难的一场考试。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