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暴涨!资金买爆这类资产
十一假期,金价历史性突破4000美元一盎司的大关,现货黄金今年以来更是涨超53%,在全球大类资产中表现亮眼。
A股10月首个交易日,黄金资产大涨黄金股ETF(159562)大涨8.95%,年内涨103.43%;黄金ETF华夏(518850)涨4.53%,年内涨47.54%。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资产价格波动,从更宏观的维度看,这是时代的巨变。
在这一历史性时刻,重新审视黄金价值,不仅关乎财富的保值增值,也是理解世界格局的一把钥匙。
01 多重利好
金价的飙升,是多重因素在特定历史节点上共振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完美风暴”。
首先,在地缘政治方面,冲突已经变得常态化、阵营化。
持续的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地区性热战,使得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成为黄金的常态支撑。
世界正从全球化合作转向地缘集团竞争,信任的崩塌使得黄金这一“无国籍货币”的价值凸显。
其次,是去美元化浪潮的暗流涌动。
美国将美元武器化(如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的行为,惊醒了全球众多非西方国家。
这不仅是资产配置,更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安全需求。
而近期美国政府的停摆事件,更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对美国财政稳健性的信心。
再者,美联储政策的转向。
9月,美联储正式宣布降息,标志着长达两年的紧缩周期告一段落。市场普遍预计,10月将迎来年内的第二次降息。
最近,被特朗普提名出任美联储理事,以填补理事阿德里安娜·库格勒的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再次呼吁该行采取更激进的降息路径,他认为美国经济已经在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下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联储有充足空间降息,距离零利率下限仍很遥远,他与其他官员在货币政策前景上的分歧并不像外界认为的那样大。
9月决议中,在其他官员同意降息25个基点的时候,米兰投出了反对票,因为他支持在该会议上降息50个基点。
虽然米兰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特朗普对于货币政策的取向,但在特朗普影响力加大的情况下,美联储有可能不得不加快降息步伐。
而黄金天然是“降息交易”中敏感的一环,美联储利率预期的变化会对黄金构成了强劲影响,甚至有机会直接引爆黄金交易。
而在金融市场上,聪明的资金早已行动。
国内资金借道ETF持续买入黄金。其中,黄金ETF华夏(518850)年内吸金33.58亿元,黄金股ETF(159562)年内资金净流入额达16.56亿元。
02 谁在买买买?
说到黄金的重要买方,不得不提各国的央行。
截至2025年8月,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目前价值约为4.5万亿美元,远远超过其3.5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储备,这是29年来,黄金在全球各国央行的储备占比,首次超过美国国债。
实际上,央行购买黄金的行为,可以追溯到2008年。
当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央行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黄金的净卖出方,转变为净买入方,最近几年的行为更甚。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2022年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到1082吨,这是自195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净购买量,并创下了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央行年度购金量的最高纪录。2023年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到1037吨,2024年为1045吨,连续第三年超过1000吨。
世界黄金协会日前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在高金价环境下,全球央行仍净购金166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购金潮的引领者,并非传统的发达国家,而是新兴市场经济体。
中国人民银行自2022年11月以来,开启了连续、公开、月度性的黄金增持,这一行动已持续超过20个月,并且在2025年仍在继续。
央行数据显示,中国9月末黄金储备报7406万盎司,环比增加4万盎司,为连续第11个月增持黄金。
其他主要购金央行,例如新加坡金管局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均有显著增持;波兰央行在2023年购入了约130吨黄金;印度央行2023年购入了超过30吨。
中东国家,例如土耳其、卡塔尔、阿联酋、阿曼等国家,也不例外。
《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显示,76%的受访央行预计其黄金持有量将在5年内增加,而2024年这一比例为69%。此外,创纪录的受访央行(95%)认为,央行黄金储备将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高于去年的81%。
当然了,除了各国央行,金融机构甚至普通投资者,也是黄金购买者。
他们买入的逻辑或许只是出于财务目的,但无可否认的是,这股黄金购买热潮,已经成功席卷央行、金融机构、普通投资者,乃至普通人。
03 4000美元,终点还是新起点?
面对历史高位,市场不可避免地产生分歧:
这是泡沫的顶点,还是新征程的起点?
我们不妨先听听,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的看法。
就在几天前,达利欧谈了对于黄金的最新看法。
最为核心的观点,是建议投资者应该将高达15%的投资组合资产配置于黄金。
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传统资产配置模型中个位数的黄金配置。
理由是什么呢?
达利欧认为,黄金是唯一一种不构成任何对手方负债的金融资产,意味着它不依赖于任何政府或机构的信用承诺。
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债务水平高企的背景下,这一特性使黄金比美元等主权货币更具真正的避险功能,持有黄金不是为了赚取高额回报,而是为了在传统资产(如股票和债券)失效时,保护财富不受侵蚀。
达利欧还将当前的经济环境与20世纪70年代进行类比,那时和现在一样,都面临着高通胀、巨额政府支出和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会削弱市场对法定货币和以该货币计价的债券的信心。
在这种大环境下,现金和债券不再是有效的财富储存工具,而黄金则能有效地对冲这些风险。
对于火热的AI,尽管他没有直接否定其长期潜力,但他对近期美股,特别是AI概念股的暴涨持保留态度,认为其中包含投机性成分。
而配置黄金,可以视为对科技股潜在回调的一种有效对冲。
总结来说,达利欧的最新看法并非简单的看涨金价,而是基于对全球宏观大周期(债务、内外部冲突、货币贬值)的深刻理解,将黄金提升到了“终极避险资产”和“财富保险”的战略高度,本质上是为对冲可能出现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
事实上,宏观领域似乎正在印证了他的观点,就拿一直存在高通胀与高利率的悖论来说。
尽管全球央行通过激进加息来对抗数十年来未有的高通胀,但通胀展现出顽固的粘性,这使得市场陷入一个两难困境:
一方面,高利率环境通常利空无息资产;但另一方面,市场又担忧央行为了避免经济衰退而可能过早开启降息,甚至最终陷入“滞胀”的噩梦。
同时,全球政府债务总额已突破300万亿美元,主要经济体的债务/GDP比率均处于历史高位。
在这种背景下,市场对主权信用货币(尤其是美元)的长期购买力心存疑虑。
要对冲这些风险,黄金可能并不是唯一的工具,但肯定是相当重要的,且是十分有效的工具之一。
04 结语
4000美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黄金价值的一次重估,因为它已不再是传统的避险资产,而是扮演着更多元、更核心的角色。
它可以是乱世中的“压舱石”,是终极避险工具;可以是对抗“印钞机”的“价值尺”,发挥通胀与信用的对冲功能;也可以是资产组合的“稳定器”,以低相关性优化资产组合;还可以是未来新货币体系的“暗线”,成为数字黄金与储备基石。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它始终是承担着确定锚点角色的,为数不多的资产之一。
在这场黄金盛宴中,普通投资者又应该如何参与?
理论上,黄金期货、实物黄金、纸黄金、黄金股、黄金ETF等等,都是参与方式,也都各有优缺点,关键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并理解其背后的风险。
以黄金ETF为例,有流动性极佳,交易方便,门槛低,紧密跟踪金价等优点。
其中,黄金ETF华夏是商品型ETF,锚定实物黄金,是纯粹的“价格跟踪工具”,其底层资产为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现货合约,直接反映黄金价格波动,并支持T+0交易。
黄金股ETF是股票型ETF,投资于在港A股上市的黄金相关公司,其53.1%持仓集中于黄金开采龙头企业,29.9%持仓集中于铜业龙头企业;权重股聚焦金矿股,如紫金矿业、山东黄金、中金黄金等,也包含少部分珠宝零售公司,如老铺黄金、周大福等。
值得一提的是,黄金ETF华夏(518850)和黄金股ETF(159562)的综合费率均为0.2%,属于同类最低档。
以100万元投资为例,相比市面上普遍0.6%费率的同类产品,持有一年可节省4000元成本。(全文完)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