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价反弹+镍放量,华友钴业Q2净利27亿,周期底部逆袭?
"不出海,就出局"这已成为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的生存法则。
当全球新能源行业仍在为原材料供应焦虑时,华友钴业早已凭借精准的"镍"布局,悄然蜕变为全球最大的镍钴湿法冶炼企业。
2025年上半年,公司交出了一份惊艳的成绩单:营业收入371.97亿元,同比增长23.78%;净利润27.11亿元,同比大增62.26%,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这家昔日的"钴业巨头",如今手握六张王牌。刚果金的钴、印尼的镍、津巴布韦的锂,再加上三元前驱体、正极锂电材料与低成本铜资源,正以其独特的全球资源布局,改写新能源产业链的竞争规则。
镍产品崛起与多元化布局。
1. 营收结构剧变,镍产品成新支柱。
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华友钴业主营业务发生根本性转变,镍产品营收128.37亿元,同比暴增137.54%,占总营收34.51%,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锂电材料(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营收占比28.16%,保持稳定增长。
钴产品营收12.37亿元,占比降至3.33%,从主导产品转变为战略资源。铜产品及其他占比34%,其中低成本铜业务贡献稳定现金流。
2. 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
境外收入241.93亿元,同比增长40.94%,占比达65.04%。资源网络在刚果(金)、印尼、津巴布韦等资源国建立完整供应链体系。产能扩张印尼7个镍业项目总投资约70亿美元,5个由公司控股。
3. 全产业链协同效应。
公司构建了从"资源开发→冶炼加工→锂电材料"的一体化产业链。上游资源掌控镍、钴、锂等关键金属资源。中游冶炼湿法冶炼技术全球领先,成本优势明显。下游材料深度绑定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头部客户。
盈利能力逆势提升。
1. 毛利率全面提升。
2025年上半年各业务毛利率表现亮眼。镍产品毛利率约27.1%,同比提升8.51个百分点。钴产品毛利率约32%,受益于刚果(金)出口禁令带来的钴价上涨。锂盐产品毛利率约10%,在锂价下跌背景下仍保持盈利。
整体毛利率18.7%,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2. 成本控制能力突出。
湿法工艺成本优势,镍产品运营成本约6000美元/吨,低于火法工艺的7500美元/吨。
全产业链协同资源自给率提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本地化运营在资源国建立完整产业链,减少中间环节。
3. 现金流与投资平衡。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45.23亿元,同比增长35.6%。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89.67亿元,主要用于印尼项目扩张。资产负债率58.3%,处于行业合理水平。
华友钴业创始人陈雪华在2025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如果我们不与世界共舞,就会失去最重要的发展机遇。华友不仅要做好'中国制造',更要成为'全球资源整合者'。"
回顾创业历程,他感慨道:"从卖豆芽到搞钴矿,从刚果到印尼,华友的每一步都在证明:中国企业有能力在全球资源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言西认为华友具有战略转型的三大优势与三大挑战。
1. 技术路线领先:湿法冶炼工艺虽难度大,但成本更低、回收率更高,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2. 全产业链布局:从资源到材料的垂直整合,抗周期能力显著增强。
3. 全球化视野:提前卡位关键资源国,建立难以复制的资源网络。
印尼、刚果(金)等资源国政策变动可能影响业务稳定性。新能源技术路线仍在演进,需持续投入研发保持领先。全球扩张需要大量资本投入,财务稳健性面临考验。
转型关键点在于2026年前将镍产品自给率提升至60%以上。2027年实现锂电材料全球市占率20%目标。持续优化湿法工艺,将镍产品成本降至5500美元/吨以下。
华友钴业的成功转型,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树立了标杆。从"钴王"到"镍业新王"的蜕变,不仅体现了企业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更展现了全球化资源整合的战略眼光。
在新能源产业链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华友钴业通过"资源+技术+市场"的全球布局,成功构建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正如陈雪华所言:"在全球化的舞台上,中国企业不仅要参与,更要主导。"华友钴业的"镍"缘之路,正越走越宽,但其未来能否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环境中持续保持领先,仍需时间检验。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