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企订单超5000万,机构同期产销量只有2000万,怎么回事?
山有信/文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报告,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为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已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一。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中指出,主要目标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
但另外一组数据却令人叹为观止。近日有网友根据各车企公布的数据统计,截止8月底,各大车企公布的订单量已经突破了5000万辆。难道中国汽车要在2025年实现一次巨大的销量升级?
一边是“历史”,一边是“未来”,都无法和“5000万”形成联系,那这些订单量是怎么来的?当下国内汽车销量的真实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反做空一线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和梳理。
据业内人士统计,截至2025年8月底,国内上市的所有新车(含改款)已超过430款,可见汽车市场正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近年来,车企对产品“一分钟/一小时订单量突破XX万台”的相关信息表述,引发了许多网友的讨论和关注。有网友统计,各大车企今年公布的订单总量居然已经突破了5000万辆!
近年车企公布的订单信息
据悉,曾在小鹏汽车和阿维塔科技担任副总裁的李鹏程暗讽汽车行业普遍存在的“小订数据竞赛”,他认为,2025年初至今,中国乘用车小订突破5000万辆,其中80%都是在新车发售72小时内完成的。观察人士认为,这“72小时”或许可以理解为是一些车企在激烈竞争环境下运用的一种营销和宣传手段。毕竟,数据越好看,说明车越好,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就越高。
别家车企都发布小订订单数据,营造火爆氛围,如果某车企不发布,就会显得弱势。所以为了在竞争中不落下风,小订竞赛便开展得如火如荼。
那什么是小定订单呢?又称预付款,一般在购车时,消费者向经销商支付一定数额的钱款,作为购车的诚意金。小定金额较小,一般在千元至几千元之间。而大定又称购车款,是在小定基础上支付的更大一笔款项,通常是车款的10%至30%。 大定金额较大,根据车型和配置的不同,金额也有所差别。
或许正是因为金额小,所以企业公布的往往也都是小定,毕竟,生活中哪有这么多人能一下掏出一辆车钱。同时,这种方式还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好处。
吸引消费者。亮眼的小订订单数据,如“1小时订单超4.2万”,能快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营造出车辆非常受欢迎的“热销假象”。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让他们觉得大家都抢着买的东西大概率不会错,从而推动更多持币待购的消费者下单。
增强市场信心。如上所述,当下车企行业竞争激烈,及时公布小订数据,能向市场、投资者、合作伙伴等传递“产品受关注”的信号,展示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增强市场信心,有利于企业的后续发展。
实际上,许多小定订单都是可以在限定时间内取消的,这就给了操作者以很大空间,产品发布时支付1000元至几千元下个单,到几个月后要正式缴全款或分期付款购车的时候,就直接取消订单了,因此小定订单多少,并不能算作真实的销售数据。
需要补充的是,部分汽车企业也不会对外披露其预订订单及大定订单的具体数量,蔚来与特斯拉便在此列。而在理想MEGA 这款车型推出之后,理想汽车也停止了预售订单数量的公布。小米汽车因本身没有预售环节,所以也不会公布预订单数量,但业内人士认为,小米的大定是限定时间内可退,固也可以被看成是预订单。
据央视网消息,2025年1至8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000万辆。与往年同期相比,首次在前8个月就实现这一产销量。
具体而言,2025年1月至8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62.5万辆和9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3%和36.7%,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5%。
反做空一线也同时整理了2025年1月至8月汽车总体销量和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五的企业,以供读者查阅。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2025年8月产销数据表现远超预期,调研显示,有些企业非常看好下半年车市的发展,也有的企业放缓了下半年的生产节奏,市场端出现两级分化的表现。
此外,此次数据发布仍有亮点。2025年8月全国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攀升至55.3%,创月度新高且连续六个月超50%。这说明,在政策支持、产品丰富与消费者认同度提升的共同推动下,政策端的普惠性支持持续托底市场,技术端800V超快充、智能驾驶等突破解决了续航焦虑等痛点并提升产品力,消费者也因使用成本更低及智能化体验更优而主动选择新能源汽车。
另外,销量TOP10企业集团的产销占有率却也呈现下滑趋势。且当前,传统燃料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三个月正增长,数据显示,6月、7月和8月,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7.7%、8.4%和12.9%。
拉长时间线来看,传统燃料汽车的“回暖”信号也依旧明显。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为1398.9万辆,同比下滑17.3%。然而,2025年1—8月,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874.7万辆,同比仅下降0.3%。
图为汽车内销情况 截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或许,这与合资企业为代表的传统车企的战略调整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合资车企冲破原有定价体系,推出 “一口价” 营销策略,解决终端价格不透明的问题。此外,合资车企还努力贴近用户需求,推出全新设计、更符合年轻化审美及价值需求的产品。
据悉,今年下半年来,一汽-大众全新揽境、全新一代速腾L等多款燃油车迎来上市或预售,别克推出全新GL8、别克昂科威Plus等燃油车型,上汽大众带来2026款凌渡L,一汽奥迪A5L被推向市场,日系车2026款凯美瑞、全新一代轩逸等燃油车型均迎来焕新升级。
上述新车不仅在价格上体现“真香定律”,还在智能化、燃油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升级。
在上述官方发布的销量排行榜中,一些“一分钟/一小时订单量突破XX万台”的车企,似乎并未看到该车企的身影,对于发布的数据真假如何,我们也不得而知,也不予批判。因为官方和行业自身的发展走向,自然会给出答案……
2025年9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指出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提升涉汽车企业网络乱象处置质效,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整治问题中包括:对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汽车企业操纵机构或评测类账号等搞虚假或不规范测评。引用、捏造虚假数据,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巧立名目发布销量排行等各种榜单;借助展会、论坛等行业活动及网络营销宣传活动,制造、炒作话题,造成行业及社会不良影响。
对于车企而言,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或将成为行业营销逻辑的“转折点”。依赖制造热度、参与竞争的模式将受到严格约束,无论是新能源车企还是传统燃油车企,唯有将精力聚焦于技术突破、产品打磨、服务优化,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认可。
而从市场发展来看,这一整治行动也将推动行业生态的净化与重构。随着虚假宣传空间被压缩,消费者能获得更真实的产品与市场信息,购车决策将更聚焦于产品本身的实力;对于投资者与合作伙伴而言,官方统计的产销量、交付量等硬核数据将成为判断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依据,有助于资源向真正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集中。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3月,中汽协曾发布倡议书,呼吁企业停止发布销量周榜,避免碎片化信息误导市场,倡导以月度、季度数据为周期发布经营信息。
[引用]
① 2025年中国车企最新销量目标完成率分化.环球网.2025-09-12
② 首次双超2000万辆!汽车产销创新高.中国汽车报.2025-09-11
③ 均超2000万辆!从1至8月汽车产销量看中国经济向“新”而行、提“质”而上.央视网.2025-09-11
④ 工信部: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3230万辆,新能源1550万辆增20%.新浪科技.2025-09-14
⑤ 动辄破万、累积超5000万,汽车公司小订有多水?.36氪.2025-09-08
⑥ 打出“翻身仗”:传统燃料汽车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 8月销量同比增长12.9%.中国经营报.2025-09-12
⑦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装备工业一司.2025-09-10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