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西贝硬怼罗永浩的大瓜,你了解预制菜指数吗?成分股都有谁?
这两天,关于西贝硬怼罗永浩的事儿,可以说是刷屏了,不论是在各类资讯平台,还是在私域朋友圈,针对这件事情的讨论都很多,足见这件事情的发酵,触动到了公众内心的敏感神经,掀起了自发性的争论。
总结起来这个事情也并不复杂,最早显示罗永浩指责西贝全是预制菜事件热度飙升,接着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下场否认有预制菜,并且发狠话会起诉罗永浩;罗永浩那是个吃亏的主儿吗?想都不用想肯定会持续开炮,并有媒体进西贝后厨直播时发现多款非新鲜的冷冻食品,引发网友争议。
引人关注的是,于东来也下场对西贝、海底捞表达感谢,且明明白白地表达“可以让他吃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更有不少官媒站出来力挺西贝,更为这场舆论大瓜添了一把火。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懂,本来老罗怼的核心目标,是高价出售预制菜,是预制菜是否该被公开标注,以及预制菜定价是否合理。至于西贝,本来不是老罗的狙击对象,算是被捎带上的;但随着西贝和贾国龙的强硬回怼,让这场舆论纷争快速发酵、烈度上了好几个台阶,直至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定义、预制菜标准的争论。
对于这个事情的两边,力场君其实都理解。先说预制菜,客观来说这个东西是回避不了的、也是市场必然的需求,你无法想象大中午想去吃的红烧肉,还得等上一小时?
再说消费者这边,随着90后开始成长为家长群体,对“明厨亮灶”的需求已延伸至原料溯源领域。从这一点来说,90后的家长群体,可比力场君这些早就喜欢了逆来顺受当牛马的80后,强多了;他们有主见,更有争取自身权益的冲劲儿,这份劲头,不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吗?
尤其针对于食材信息公开化、供应链标准化的诉求,这都是建立消费信任的基石。
因此,力场君也期待着,接这样一个舆论争议的热度,能够推动监管部门有所动作,对于预制菜的标准、信息公开做出应有的规则制定,磨合争论的两边达成共识,推动行业走上规范有序的运行轨道。
好了,瓜就吃这么多,接下来凑着这个热度,来聊聊股票。可能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呢,A股还有个预制菜指数(8841441.WI)呢,全称是“万得预制菜概念指数”,这是万得资讯以2018年5月为基准、在2021年5月正式发布的一个指数。
指数简介里的定义是:“预制菜”是指针对各类菜品进行标准化生产研发,进行原料预配及调味,再经过速冻包装,消费者可经过简单烹饪即可食用的便捷性食品。
从走势来看,只有在2022年10月到2024年初期间略强于沪深300指数,其他时间都略逊于大指数的表现,但整体涨跌幅差异不大。
当前这个指数的点位是1052.22点,也即相比7年多前的基准日,没怎么涨;市盈率约在33.29倍,历史分位点为48.31%。
再来看这个指数的成分股,前10大成分股权重合计为32.26%,分别为深粮控股(000019.SZ)、华天酒店(000428.SZ)、西安饮食(000721.SZ)、新希望(000876.SZ)、双汇发展(000895.SZ)、千味央厨(001215.SZ)、獐子岛(002069.SZ)、全聚德(002186.SZ)、三全食品(002216.SZ)、步步高(002251.SZ)。
从这前10大成分股的业绩表现来看,很一般,力场君就不逐个罗列了,小伙伴们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阅一下。最后力场君再提供一些国外的数据,数据源自赛迪顾问。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预制菜市场,市场规模超800亿美元,占全球总份额的32%,预制菜渗透率全球领先;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订单农业的集中采购机制带动原料成本降低12%-15%,以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流程溯源系统,使原料农残检测合格率提升至98.5%。
日本预制菜市场成熟度高,渗透率达75%以上,人均预制菜年消费量全球最高达23.5kg,并已构建了全球公认的食品安全保障典范体系,其核心在于覆盖全产业链的精细化立法与标准化管理。以冷藏仓库为例,2024年日本冷藏仓库容积为3753.1万立方米、人均冷库面积0.3立方米,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