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遭2.6万条投诉,宜人智科的“增收”为何难掩危机?
<p>从营收结构来看,其担保服务和贷款便利服务收入大幅增长,成为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p><p> </p><p>在消费金融领域,美股上市公司宜人智科近期发布的第二季度财务业绩引发了广泛关注。2025年上半年,宜人智科实现营业收入32.07亿元,同比增长11.55%,然而净利润却仅有6.05亿元,同比下降32.4%,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p><p>从营收结构来看,其担保服务和贷款便利服务收入大幅增长,成为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担保服务收入从去年同期的0.86亿元飙升至6.35亿元,同比增长638.4%;贷款便利服务收入也从13.72亿元增长到16.17亿元,同比增长17.86% 。此外,其他收入从1.41亿元增长至4.27亿元,同比增长202.84%。但在利润方面,备抵和拨备项目金额的大幅增加,成为净利润下滑的关键因素。上半年合同资产、应收款和其他备抵达到3.67亿元,同比增加62.88%,或有负债拨备更是高达7.96亿元,同比增长130%。这一方面反映出公司在风险应对上的积极准备,但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出其业务潜在风险可能在加大。</p><p>从资金情况来看,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有所增加,从2024年底的38.41亿元增至40.99亿元。但值得警惕的是,6月末应收融资款从2024年12月底的0.17亿元猛增至4.85亿元。应收融资款的大幅增加,可能意味着公司在资金回收方面面临一定压力,若后续回收不畅,将可能进一步侵蚀公司利润,甚至影响资金链稳定。</p><p>宜人智科的发展历程颇为曲折,其前身为唐宁2006年创立的宜信公司,作为中国互联网借贷行业的先驱,经历了多次转型与变革。从宜信贷上市到宜人金科,再到如今的宜人智科,尽管名称不断更迭,网络借贷始终是其核心业务。2020年对宜信惠民的整合,使其网贷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在行业内占据了一席之地。</p><p>然而,宜人智科背后的唐宁商业版图存在诸多隐患。唐宁在国内直接控股67家子公司,间接参控股数百家企业,股权关系盘根错节,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变更频繁。今年以来,部分下属企业经营异常。5月,海南宜信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罚款62.5万元。8月25日,宜信普惠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被辽宁营口市地方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关联方的这些合规问题,无疑会对宜人智科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信任度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其业务拓展和融资能力。</p><p>作为宜人智科当家产品的“宜享花”,更是深陷投诉泥潭。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宜享花”的投诉累计已达2.6万多条,投诉内容涉及暴力催收、高额利息、高额担保费等,完成处理的仅有1.7万条。今年6月,央广网报道的消费者黄先生被诱导贷款事件更是将宜享花推上风口浪尖。黄先生在未主动申请贷款的情况下,被宜享花确认贷款9.99万元,年利率高达23.99%。虽然宜享花回应称系黄先生主动申请并办理了退款,但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宜享花乃至宜人智科的声誉,反映出其在业务合规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重大漏洞。</p><p>来源:资本传记</p><p>责编:刘芸汐</p><p>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p><p></p>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