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亿安科技到寒武纪,揭秘A股最残酷的“茅台魔咒”
山有信/文
在A股市场的风云变幻中,茅台长期稳坐“股王”宝座,其股价之高、市值之大、品牌之强以及盈利能力之稳定,成为众多上市公司难以逾越的高山。不过,回顾过往也会发现,有些公司在特定时期,凭借各种因素,股价超越了茅台,成为一时的焦点。
这不,近日寒武纪盘中拉升涨近10%,股价(1464.98元)超越茅台,成为了新“股王”。但据说,那些股价超越茅台的“挑战者”们,大多未能维持高位,反而在随后的时间里遭遇回调,甚至走向衰落,仿佛被一种无形的“魔咒”所笼罩……
图源:AI
在此,寒武纪后续的走向会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对先前的案例进行统计和梳理,看看有什么规律。具体而言,在A股历史上,中国船舶、全通教育、海普瑞、安硕信息、暴风科技、石头科技等股价曾短暂超越过茅台,但后来大多都遭遇了股价大幅下跌。
近二十年股价超越茅台的企业情况梳理
回顾这些超越茅台股价后走向“衰落”的公司,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性规律。
从行业角度看,它们大多处于强周期行业或新兴概念行业,如中国船舶所处的船舶制造业、暴风科技所处的互联网视频、全通教育所处的在线教育等。强周期行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巨大,行业景气度的快速转变容易导致公司业绩大幅波动;新兴概念行业则往往在初期凭借新颖概念吸引大量资金涌入,但概念热度消退后,若公司无法构建坚实的竞争壁垒与稳定的盈利模式,便极易陷入困境。
其次,在公司自身层面,部分公司过度依赖单一产品或业务,如海普瑞的肝素原料药,技术优势一旦丧失,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便急剧下滑;一些公司盲目追求扩张,如东方园林在行业政策转向后仍激进投标,忽视财务风险,导致资金链断裂;还有公司在取得一定成绩后战略决策失误,导致分散公司资源与精力,削弱了核心业务竞争力。
从市场层面分析,当这些公司股价超越茅台时,往往处于市场情绪极度乐观、投机氛围浓厚的时期。资金大量涌入热门板块与个股,推动股价非理性上涨,形成估值泡沫。而一旦市场情绪转向、行业竞争加剧或公司自身出现问题,泡沫便迅速破裂,股价回归价值,甚至因恐慌情绪导致过度下跌。
如今,8月26日晚,寒武纪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交出其历史最佳“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可以说,寒武纪撼动了茅台的“股王”宝座,那它是否能改写“茅台魔咒”,这得等时间慢慢给出答案。
不过,我们当下可以分析一下寒武纪与之前那些超越茅台的企业有哪些共同之处。
天眼查显示,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寒武纪成员,位于北京市,是一家以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41835.0224万人民币,超过了99%的北京市同行,实缴资本36000万人民币,并于2021年完成了定向增发。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对外投资了19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35次;知识产权方面有商标信息1047条,专利信息758条,著作权信息46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5个。
寒武纪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研发与技术创新,是智能芯片领域全球知名的新兴公司。人工智能芯片行业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一个细分领域,具有技术创新性强、发展速度快、市场潜力大等特点。故其也属于新兴概念行业。
此外,公开信息显示,作为中国AI芯片的代表企业,寒武纪出身不凡。寒武纪的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所2008年组建的“探索处理器架构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10人学术团队。2015年,该团队成功研发了全球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2016年,寒武纪创始团队成员与中科院计算所的投资管理平台中科算源共同创立了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将智能芯片课题组的科技成果正式转化为商业项目,这使得寒武纪从成立之初就具备了强大的技术研发基础和科研资源支持。2017年,华为的麒麟970首度集成寒武纪NPU,AI芯片首次进入大众手机视野。寒武纪一战成名。
但寒武纪不甘于只做手机配件,转而进军AI基础设施领域。它一边自主打造“思元”系列芯片、研发“MLU-Link”芯片通信协议,一边构建“MagicMind”全栈软件开发平台,试图以软硬一体的架构,搭建起完整的AI算力生态。
与此同时,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在制造、金融、医疗等重点领域加速推进AI技术的实际应用。“政策东风”与“业绩改善”的双重利好形成无缝衔接,彻底点燃了市场热情,推动寒武纪股价如坐火箭般一路飙升。
由此可见,市场环境和行业特点是促使企业有机会超越茅台的重要条件。寒武纪与之类似,身处新兴的人工智能芯片行业,技术创新迭代迅速,市场前景广阔却也充满不确定性。这类行业容易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在概念热度加持下,股价易被推高。
纵观过往超越茅台股价的公司,除在行业领域上多集中于新兴概念行业外,在高光时刻也多处于发展前期,业务快速扩张,业绩预期高但尚未完全稳定。同时,均在短期内受到资金的疯狂炒作。
以全通教育为例,上市初期凭借新颖的在线教育模式,业务版图快速拓展,市场对其未来充满想象,股价随之飙升。安硕信息也一样,股价在短时间内被爆炒至高位,背后却是资金对其概念的过度追捧,而忽略了公司实际业绩与估值的背离。
相比之下,茅台凭借独特的品牌优势、稳定的产品需求、强大的盈利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穿越经济周期与市场波动,长期维持高股价与高市值。其之所以能长期稳坐“股王”宝座,或许和以下原因有关。
优秀的商业模式。有观点认为,茅台的商业模式可以称为是“躺着赚钱”的现金流机器,其商业模式堪称A股“教科书级”,核心在于“强定价权+低成本+高存货价值”的闭环,几乎没有传统企业的经营痛点。
白酒行业凭借“低负债、先款后货”的特性,利润与自由现金流高度匹配,无需大量资本开支即可维持运营,资本价值可持续增长,具备穿越周期的底层逻辑。其中高端白酒竞争壁垒高、社交属性强、扩张性好,是食品饮料细分领域的佼佼者,而茅台在此赛道中品牌壁垒与盈利能力均居首位。业界观点也指出,鉴于茅台优秀的商业模式,以及在白酒行业强劲的核心竞争力,资本市场是不会长期给予低估水平的。
第二,不可复制的品牌壁垒。茅台已成为“身份与诚意”的象征——替代成本极高,这种“场景绑定”使其脱离了普通消费品的“价格敏感区”,消费者对价格的容忍度远高于其他品牌。另外,茅台的品牌价值并非单纯的“白酒品牌”,而是已绑定中国的社交文化、礼赠需求、投资属性,形成了“认知垄断”。
第三,行业属性与市场环境的“双重庇护”。茅台的“股王”地位,也离不开白酒行业的独特属性和A股市场的资金偏好。白酒属于“可选消费”,但高端白酒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极小:经济好时,商务宴请需求增加;经济差时,高端人群的消费需求仍能维持(甚至因“避险情绪”更倾向于购买茅台这类“硬通货”)。此外,白酒行业的“窖池壁垒”(优质窖池需数十年沉淀)和“工艺壁垒”(传统固态发酵工艺难以复制),使其几乎没有新进入者威胁,行业格局长期稳定(CR3超50%)。
与此同时,在A股市场波动较大、优质成长股稀缺的背景下,茅台这类“业绩确定、分红稳定、品牌稀缺”的标的,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必配资产”——无论市场风格如何切换,茅台的“核心资产”地位难以动摇。
据2025年8月13日,贵州茅台发布的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为910.94亿元,较2024年同期营业总收入增加76.43亿元,实现5年连续上涨,同比较2024年同期上涨9.16%。归母净利润为454.03亿元,较2024年同报告期增加37.07亿元,实现5年连续上涨,同比较2024年同期上涨8.89%。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131.19亿元。
从基金持仓数据也能印证市场对茅台生态价值的认可。在广发证券发布的2025年基金二季报持仓分析中,贵州茅台是食品饮料行业唯一进入基金重仓TOP10的个股;西部证券更是强调其“独特的社交属性与时间价值,使收入具备长期跑赢居民财富增速的潜力”。这种认可不仅源于短期业绩的稳健,更源于对其生态化运营所构建的长期壁垒的信心。
“茅台魔咒”本质是A股市场中,股价短暂超越茅台的公司因缺乏长期竞争力、受行业周期波动或市场投机退潮影响,最终陷入股价暴跌、业绩低迷的现象。
经过反做空一线梳理发现,多数“破茅”后衰落的公司,均受制于强周期行业或概念驱动型新兴行业——前者受宏观经济、全球需求影响大,行业景气度逆转直接冲击业绩;后者依赖“概念炒作”吸引资金,缺乏真实需求支撑,热度退潮后估值迅速崩塌。
因此,“破解”需优先选择非强周期、需求刚性且具备长期增长空间的赛道,具体而言,可以参考茅台所在的高端白酒行业逻辑。若选择新兴行业(如寒武纪所处的AI芯片),则需确保行业需求是“真实产业需求”而非“概念噱头”,且自身能在行业周期波动中占据核心位置——例如AI芯片需绑定制造、金融、医疗等实体产业的长期算力需求,而非依赖短期政策炒作或资金追捧,同时通过技术迭代构建“不可替代的产业地位”,降低行业波动对自身的冲击。
另外,企业自身需构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避免短期投机式增长。海普瑞因依赖单一肝素原料药、技术壁垒被攻破导致市占率暴跌,东方园林因盲目扩张忽视财务风险陷入退市危机,暴风科技因战略分散(盲目造车)丧失核心业务优势……这些企业的共同问题是:“缺乏长期护城河,增长依赖外部红利而非内生能力”。
最后,多数“破茅”公司的股价高点,均处于市场情绪极度乐观、投机氛围浓厚的时期,如2015年创业板牛市、2000年科技股泡沫,资金因“概念炒作”涌入推高股价,但缺乏长期机构资金持仓支撑,一旦市场情绪转向,股价便快速崩塌。而茅台的核心优势之一,是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必配资产”,无论市场风格如何切换,均能获得稳定资金支撑。因此,破解魔咒需从“投机标的”转变为“长期核心资产”。
总之,“茅台魔咒”并非“股价超越茅台”的必然结果,而是“缺乏长期竞争力的公司在短期红利消退后的必然衰落”。
当下,面对寒武纪能否破解“茅台魔咒”一问,《21世纪经济报道》中也指出,关键要看三件事:第一,利润能不能持续“冒尖”。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一口气扭亏为盈,但问题是这波利润能否长期续航;第二,现金流和交付能力,扛不扛得住“放量”。第三,产品和生态,能不能真正“跑起来”。
因此,可以说,“挑战”茅台“股王”地位的企业,若不能在核心竞争力、战略规划、风险管理等方面做好万全准备,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成为A股市场长河中的匆匆过客。
[引用]
① 寒武纪股价超越贵州茅台,成为新"股王".澎湃新闻.2025-08-27
② A股历史上那些曾经超越茅台的股票后来怎么样了?.东方财富网.2025-08-27
③ 超越贵州茅台,A股“新股王”诞生 .凤凰网财经.2025-08-27
④ 创新高!寒武纪收盘价逼近1600元,“茅台魔咒”要被打破了吗?.封面新闻.2025-08-28
⑤ 新股王诞生!寒武纪能破“茅台魔咒”?.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7
⑥ 市值观察:内外资重仓第一股!贵州茅台凭什么?.新浪财经.2024-08-14
⑦ 贵州茅台2025半年报透视:稳健增长背后的长期价值.和讯网.2025-08-15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