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陆半年报:营收净利双增,分期交易额48亿元,支付公司连年被罚
8月26日, 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大陆”)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达到40.20亿元和5.95亿元。股价更是一路上扬,年初股价为19.74元,如今已经高达30.26元,涨幅超50%。
但在业绩和股价齐飞背后,新大陆的核心子公司国通星驿却多次陷入监管风暴,在过去五年间接连收罚单,涉及违规收单、反洗钱不力等问题,暴露了部分合规漏洞。与此同时,基于小贷、保理、融担等牌照,新大陆还在开展金融科技、消费分期等业务,上半年相关业务增长明显。
01
业绩跌宕起伏,上半年明显回升
新大陆科技集团成立于1994年,伴随多年发展,已成为集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场景运营能力为一体的数字化服务商,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分为智能终端集群和行业数字化集群两个板块:智能终端集群主要包括数字支付终端业务和智能感知识别终端业务;行业数字化集群主要包括商户运营及增值服务、电信运营商数字化服务。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20亿元,同比增长10.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5亿元,同比增长12.36%。
但在过去几年,新大陆的业绩并非如此亮眼,反而跌宕起伏。
2022-2023年,新大陆分别实现营收73.7亿元和82.5亿元,其中2022年下滑4.26%,2023年又增长11.94%;2024年,新大陆实现营收77.45亿元,再次陷入下滑,跌幅6.11%。进入2025上半年,新大陆营收开始回升。
与此同时,新大陆的利润表现也十分波动。2022年其净亏损达到3.41亿元,2023年暴涨近400%达到10.04亿元,2024年增幅不足1%,2025年上半年增长幅度达到12.36%,表现不错。
细究财报不难发现,新大陆业绩之所以起伏不定,原因就出在支付子公司国通星驿(福建国通星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身上。此前,2016年,新大陆斥资6.86亿元收购国通星驿100%股权,从硬件制造商转向“支付+数据”生态布局,自此,子公司国通星驿成为新大陆主营收单业务的重要来源,其波动也直接影响整个集团的业绩表现。
2025年上半年,新大陆的“商户运营及增值服务” 实现营收16.19亿元占总营收的40.27%,相对于去年同期的16.73亿元、占比46.02% 有所下降,但毛利率仍然高达44.44%,仍是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2022年,国通星驿在收单业务中存在部分标准类商户交易使用优惠类商户交易费率上送清算网络的情形,需按照相关协议将涉及资金退还至待处理账户,也即我们常说的“跳码事件”。受此影响,国通星驿当年营收22.30亿元,相比2021年的27.90亿元,下滑约20%;净利润更是低至-8.23亿元,相比2020年的0.83亿元,大跌约1091%。
国通星驿彼时对净利润转亏一事解释称,因“跳码事件”带来7.56亿元的营业外支出,成为净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
而对于新大陆而言,隐忧并未就此消除。2023年国通星驿业绩短暂回暖,营收增长47%、叫你过来润增长近175%;但2024年,国通星驿再次遭遇营收、净利双降的困境,营收25.03亿元,同比下降23.71%;净利润4.48亿元,同比下降26.92%。2025上半年,国通星驿业绩再次回暖,营收达到14.12亿元,同比增长9.12%,净利润则回升至3.18亿元,同比增长21.37%。
可以看出,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国通星驿各年度对新大陆的净利润贡献率分别高达61%、44%和53%,其业绩的跌宕表现几乎与母公司新大陆的走向一致。
02
国通星驿半年交易额破万亿,五年间多次被罚
在金融科技领域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国通星驿作为领先的支付服务提供商,凭借在全国范围内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牌照,迅速扩展市场份额,也确实为母公司新大陆转型带来助益。
国通星驿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是上市公司新大陆的控股子公司,是拥有央行颁发的全国范围展业《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2025年上半年,新大陆基于国通星驿实现支付服务交易规模约1.05万亿,自去年三季度以来呈现逐季环比提升趋势,其中扫码交易笔数与金额快速提升,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超63%、38%。
但在繁荣景象背后,合规问题所带来的挑战仍然如影随形。自2021年起,国通星驿频繁遭遇监管机构的处罚,曾在5年时间内连收近10张罚单,对品牌形象和市场信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2021年,国通星驿因复杂的违法行为接到了近7000万元的巨额罚款。这些问题涉及客户身份识别、交易信息的真实性以及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根据罚单信息,国通星驿共涉及到12项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为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等等。
2022年,国通星驿则也曾三次被罚。罚单分别落在了河北、山西和山东三家分公司之中,被罚违法行为覆盖特约商户实名制落实不到位、未与特约商户签订银行卡受理协议等不同类型。
2023年,国通星驿再度两次被罚。在6月16日,央行福州中心支行作出行政处罚,国通星驿因存在“为不满足条件的特约商户提供T+0收单服务”的违法行为,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401.99元,并处罚款50万元。时任国通星驿清算风控中心总监林芳对该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处以警告,并罚款5万元。
同年11月,因未准确标识并完整发送交易信息,国通星驿广西分公司被央行广西分行罚款3万元。
2024年,国通星驿又三次被罚。1月5日,国通星驿甘肃分公司因未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管理要求,特约商户本地化经营和管理不到位,被警告并处罚款56万元。2024年1月22日,国通星驿贵州分公司因对可疑交易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等三项违法行为类型被没收违法所得4.122万元,罚款9万元。
2024年3月,央行福建省分行再度对国通星驿出手。国通星驿总公司因违反交易信息管理规定被警告,并处罚款180万元。同时,时任国通星驿副总经理、总经理施某扬对上述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予以警告,并处罚款9万元。
今年6月,央行辽宁省分行再次对国通星驿辽宁分公司实施了行政处罚,因其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规定,被没收违法所得43132.91元,罚款6万元。
对于国通星驿而言,频繁的处罚反映了公司在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面对非银支付领域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如何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合规性,成为了摆在管理层面前的重要课题。长远来看,只有建立起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并将合规意识深植企业文化之中,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03
金融科技业务起飞,上半年分期交易增长29%
与此同时,跟很多第三方支付巨头一样,新大陆也在运营金融科技和消费金融业务。
毕读财经发现,新大陆的金融科技业务除了通过支付公司国通星驿外,还拿下了广州网商商业保理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网商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广州网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金融业务相关牌照,在金融上的布局十分完善。
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金融科技服务也被新大陆划入“商户运营及增值服务 ”。2025年上半年,公司以金融科技和大数据分析为核心驱动,为小微企业主、连锁商户及个人消费者提供普惠信贷、保理融资等服务,同时为金融机构及商户服务机构输出涵盖获客、风控、运营的一站式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在消费分期业务方面,新大陆持续深化与金融机构及多家服务平台的战略合作,为超75万商户引荐信用卡分期、花呗分期、白条分期等多样化支付工具,上半年实现分期交易金额达48亿元,同比增长29%,显著提升了消费者支付能力、拉动商户平均销售额。
在垂类场景及合作客户拓展方面,新大陆的“优连贷”、“优抵贷”等垂类场景新产品处于稳步运行状态,上半年主要聚焦于酒店、餐饮等行业的拓展,已成功与多家大型连锁酒店开启合作。截止2025年6月末,公司金融资产管理余额为17.57亿元。
不过,金融科技领域同样是强监管行业,且在“助贷新规”等细分政策影响下,该业务未来也会面临一定挑战。对于新大陆和旗下子公司的发展情况,我们将持续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