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信号渐强
8月26日,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68万亿,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3个交易日突破2.5万亿元。经济学家任泽平此前发文表示,此轮牛市将是十年一遇,堪称史诗级别。
“存款搬家”四个字,在A股历史上从来都是牛市的潜台词。
每一次熊牛切换之后,真正的“全民行情”都不是靠政策喊话,而是靠居民存款的“集体迁徙”。
沪指突破3800点后。从资金的视角看,不少观点认为,这也与居民储蓄搬家有关。
01
搬家信号
央行近期披露的一组数据被广泛关注。7月住户存款同比多减7800亿元,而非银存款则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住户存款减少,转向非银存款,意味着在当前低利率和股市回暖的背景下,居民储蓄正通过银行理财、基金、保险等渠道流向资本市场。
据慧博智能策略终端显示,至少有十家券商发布研报表示,7月金融数据显示居民“存款搬家”或已开始,在2025年下半年尤为明显,居民存款搬家的前提是权益市场基本面预期改善。
02
搬家动因
存款搬家并非新鲜事,2005年以来我国已出现五次明显浪潮,当前2024-2025年是第六轮,核心逻辑是 “低利率推动 + 资本市场拉动”。
从 “推力” 看,2022年至今存款利率多轮调降,国有大行1年期存款利率低于1%。低利率环境对存款搬家有直接促进作用。另外,对于在居民资产中占据较大比重的房产,居民对其价格上行的预期也偏低,对居民而言整体缺乏收益高投资标的,处于“资产荒”环境。
从 “拉力” 看,“924行情” 后A股企稳回升,截至2025年8月,上证综指较2024年低点上涨25%,赚钱效应初显。
03
搬家规模
对于本轮存款搬家可能释放的资金规模,中信证券研究团队从"超额储蓄"和"存款到期再配置"两个视角进行了测算。
一方面,2018年以后,国内居民部门积累的超额储蓄已超过30万亿元,其中2022年以后形成的5万亿元超额储蓄,因形成时间较短、居民配置意愿更灵活,更可能在短期内转化为消费或投资资金。
另一方面,从存款到期角度看,2025年预计有90万亿元以上的存款到期,假设其中5%-10%的资金会寻求更好收益,那么流出规模可能达到4.5万亿-9万亿元。
综合来看,中信证券认为本轮存款搬家从存款中流出的资金规模或在5万亿元以上,将为资本市场带来可观增量。
从行情阶段看,浙商证券指出,居民存款加速搬家往往对应牛市中后期。2009年居民存款搬家加速于7月,股市高点在8月出现,间隔仅1个月;2014年存款搬家加速于12月,股市高点则在2015年6月出现,间隔4个月。这意味着,当存款搬家规模显著扩大时,需警惕行情进入尾声的风险。
兴业证券则从资金面给出更乐观的判断:"只要方向反转,市场并不缺钱"。其数据显示,历史上居民存款与股票总市值之比通常在1.1至2.0区间波动,截至2025年6月,这一比例仍处于1.8的历史高位,意味着居民财富向股市转移的空间依然广阔。"国内居民财富向股市新一轮再配置的趋势才刚刚开始",兴业证券在研报中强调。
03
券商观点
对于"股市上涨是否会驱动新一轮存款搬家"这一问题,券商给出的答案偏向乐观,其中浙商证券明确表示"概率较大"。
触发条件已基本满足。浙商证券分析认为,一轮大规模的存款搬家需要四大条件,当前均已具备:一是存款利率调降(本轮调降始于2022年,目前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二是流动性扩张(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市场资金面充裕);三是资产赚钱效应初现(2024年924新政后至今,上证综合指数上涨25%,市场赚钱效应逐步显现);四是政策催化(如禁止手工补息规范存款市场、鼓励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A股等政策,引导资金流向资本市场)。
资金流入节奏将逐步加快。从历史规律看,存款搬家不会一步到位。浙商证券指出,2024年整体低利率环境下,存款搬家最初主要流向银行理财、货币基金、保险产品等稳定型资产;2024年下半年尤其是9月后,随着股市赚钱效应增强,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开始明显增长,保险公司投向股票的资金同比高增,显示存款已开始直接或间接流入权益类资产。
不过,券商也强调,这一过程仍需警惕市场波动的影响。国信证券指出,资本市场表现是存款流向的关键因素,若股市出现大幅回调,存款搬家的节奏可能放缓甚至逆转。
内容来源于券商研报,媒体报道、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