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的魔法:财政贴息把犹豫变成刷卡

8月12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三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8月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观察过往政策可以发现,此次贴息的“1%” 不是拍脑袋的数字,而是财政对居民大额支出常用的心理杠杆。它不高到让人冲动,也不低到让人无感,更像是一个 “助推器”—— 把原本犹豫要不要换车、装修、送父母去旅游的人,轻轻往前推了一步。

01

谁受益?不是 “所有人”,而是 “关键人”

此次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有明确的适用范围,从政策导向来看,有一定消费能力且有升级需求的家庭是核心受众:他们具备贷款能力,也有意愿改善生活。这些家庭在面临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消费需求时,政策能切实为其减轻信贷压力。

02

怎么补?满足哪些条件?

1.办理个人消费贷款时间必须在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期限刚好是一年。2.选择贷款经办机构必须限定在以下23家中央财政认可机构。具体为18家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3.个人消费贷款资金必须用于消费的部分才能享受相应的贴息。其中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贴息,更是限定在八大重点领域: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4.个人办理消费贷款时必须授权经办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发放账户或指定账户交易信息,用于开展贴息资金审核。此举正是为了确保个人消费贷款资金用于消费。若个人不授权这一事项,将无法享受上述贴息政策。你的消费贷款若同时满足上述四大条件后,无须任何其他操作,银行等贷款经办机构会在对你的消费贷款结息时,按照政策计算财政贴息金额,在收取你的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应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并通过手机短信、APP通知等方式告知你财政贴息情况。

03

能补多少?如何计算?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该实施办法显示,此次贴息标准为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符合条件的实际用于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本金计算),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该实施方案还规定,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其中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财政贴息往往是消费贷款发放之后,再扣减应贴息的部分。”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解释,按此计算,5万元以上的消费贷款将按照5万元进行补贴,这意味着每个消费者在一家金融机构进行个人消费贷款后,可获得单笔最高500元的“国补”。按照同一个消费者在同一家金融机构的贴息上限为3000元计算,若每笔贷款都在5万元以上,则可最多贴息6笔。若消费贷金额不足5万元,则将按实际贷款金额的1%进行贴息,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04

券商观点

据慧博智能策略终端显示,8月12日,招商证券发布研报称,财政贴息,利好信贷尤其是经营性贷款恢复,利好银行和宏观流动性。由于贴息贷款经办银行主要是国股行,所以利好国股行相关贷款领域市占率提高。

8月12日,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贴息政策以财政杠杆撬动信贷规模扩张,优化银行资产结构。财政资金对特定贷款利息进行直接补贴,可以降低居民购置大宗商品、提升生活品质的信贷门槛,直接释放消费潜力。居民实际融资成本下降有助于提升贷款意愿,银行在保持定价水平(消费贷利率普遍3%以上)前提下扩大客群覆盖,可以避免因利率竞争压缩息差,同时银行可以在不追寻客群过度下沉的同时实现消费贷扩容。此外,政策要求贷款聚焦优质场景(如家居家装、汽车),降低资金挪用风险,保障信贷可持续投放。

8月13日,国泰海通证券发布研报称,方案出台有利于改善消费信贷需求,且利率下行趋势或低于预期,利好保险板块。方案出台一是有效刺激消费信贷需求,消费金融公司将直接受益。贴息政策降低了消费者的借贷成本,有望推动消费贷款规模扩张,消费金融机构的业务量和营收预期有望得到提升。二是贴息政策反映利率下行趋势或低于预期,利好依赖投资收益的险资。政策通过财政贴息调节信贷成本,避免市场利率过度下行,有助于稳定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改善险资的投资端表现。

内容来源于券商研报,媒体报道、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