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葵花药业“关二代”接管这些年:从“儿药龙头”到业绩“过山车”

图片

在医药行业,葵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葵花药业”,002737.SZ)曾凭借其在儿童药品领域的深耕,一度被视为行业的佼佼者,也被称为“儿药龙头”。

自葵花药业的创始人及核心人物关彦斌2019年入狱之后,公司由其两个女儿关玉秀和关一接班(被业内称为“关二代”)。从此,葵花药业的一举一动更是引人关注。首当其冲的是公司业绩呈现出“过山车”般的走势,从高峰跌至低谷。这一过程,不仅是企业自身战略失误的结果,更是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管理动荡共同作用的必然。

站在业绩“高峰”时,葵花药业曾雄心勃勃地提出“六五规划”目标,计划到2028年实现营收突破百亿。而此前公司还交出一份令人意外的“成绩单”,更是令人唏嘘不已:百亿梦,何时圆?

01、业绩“过山车”:从高峰到低谷

葵花药业的崛起得益于其在儿童药领域的深耕。2021至2023年期间,公司业绩表现格外亮眼,营收增速分别为28.86%、14.2%和11.89%,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58%、23.06%和29.05%。这一阶段,呼吸道疾病高发带动了儿童用药需求激增,核心产品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颗粒等产品持续热销,进而带动其业绩增长。

其中,2023 年公司业绩达到峰值。营业收入突破57亿元,归母净利润高达11.19亿元,毛利率维持在56.3%。这一年,公司借助新冠和甲流的双重刺激,加大广告投入和渠道压货,销售费用高达13.7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一看似辉煌的业绩背后,却埋下了隐患。

图片

好景不长,2024年疫情红利期结束后,公司业绩急转直下,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0.76%和-56.03%。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7000万元至850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2.52%至85.61%;扣非净利润预计为4000万元至5500万元,同比下滑88.04%至91.3%;毛利率跌至 37% 左右。这一时期,公司继续面临去库存的压力,生产规模下降,固定成本摊销上升,毛利率持续走低,利润退回到 2017 年的水平。

至于下滑的原因,葵花药业总结为两点:一是消化渠道库存:受前期市场形势非理性波动影响,公司产业链下游医药商业端备货、终端用户囤货,上半年产业链整体库存仍呈充盈态势。公司主动进行下游渠道梳理,控制发货总量、降低渠道各链条库存,虽对业绩产生直接影响,但有利于公司持续、健康、稳健发展。

二是毛利率阶段性下降:公司库存原材料成本处于高位,加之生产规模下降固定成本分摊增加,导致营业成本上升,进而对产品销售毛利率产生较大影响。

02、内部问题如同层层荆棘

自2019年创始人关彦斌入狱后,葵花药业的管理权交到了“关二代”手中。然而,其接班后的葵花药业并未迎来平稳过渡,反而陷入了一系列内部问题的泥沼,这些问题如同层层荆棘,阻碍了公司的前行之路。

首先是管理层动荡,自2019年以来,葵花药业的管理层经历了频繁的变动。2024年6月,监事会主席兰芬、独立董事施先旺、贾士红、林瑞超以及董事何国忠、崔丽晶等六位核心管理人员集体请辞。2024年第三季度,副总经理兼内部审计负责人李金明因退休离任,同期副总经理朱晓南亦以个人原因辞职。2025年6月,分管人力资源的副总经理马新因退休离职,7月,副总经理陈亮因个人原因离职。这种频繁的高管变动不仅影响了公司战略的连贯性和执行力,也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治理稳定性的担忧。

其次是研发投入不足。葵花药业在研发投入上长期不足,这严重制约了公司的产品创新和竞争力。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仅为1.24亿元,同比下降3.6%,研发费用率徘徊在3.7%的低位水平。研发人员数量从2019年的654人锐减至2024年的441人,六年间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率达33%。公司在研化药品种接近40个,但多为仿制药或改良型新药,真正具有突破性的创新药项目稀缺。这种研发投入的不足使得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时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

再者是营销模式滞后。葵花药业传统的营销模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逐渐失效,公司未能及时转型。公司曾依赖“广告轰炸 + 渠道压货”的模式,但这种模式在集采政策与消费者行为变迁面前难以为继。尽管公司尝试设立自营电商平台(如葵之云),但短期内成效有限。2022-2024年销售费用从17.32亿元降至8.23亿元,降幅达52.5%,2025年一季度销售费用同比降幅更是达到68.7%,远超营收降幅。这种营销模式的滞后使得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最后便是老生常谈的产品结构单一问题。葵花药业过度依赖少数核心产品,这使得公司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缺乏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公司过度依赖护肝片、胃康灵胶囊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三大支柱产品,这三款核心单品长期贡献公司超40%的营收。公司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传统优势产品市场份额被蚕食。这种产品结构的单一使得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葵花药业近年来面临诸多内部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公司的日常运营,也对其长期发展带来了挑战。管理层的频繁变动、研发投入的不足、营销模式的滞后、产品结构的单一,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使得葵花药业的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03、百亿梦,何时圆?


葵花药业在“高峰”时曾雄心勃勃地提出“六五规划”目标,计划到2028年实现营收突破百亿。然而,当前公司面临诸多挑战,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显著增加。

渠道库存积压是首当其冲的问题。2024年,医药商业端备货与终端用户囤货导致产业链库存积压,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动控制发货量以梳理渠道,直接冲击当期业绩。这一调整虽有助于清理库存,但也导致营收和利润大幅下滑。

营销模式失效更是雪上加霜。葵花药业过去依赖“广告轰炸+渠道压货”的模式,在集采政策与消费者行为变迁面前已难以为继。2024年销售费用“急刹车”式降至4.31亿元,广告投入占比降至50%,导致品牌曝光度下降、渠道动销乏力。在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兴营销渠道日益流行的当下,葵花药业在探索新的营销方式上进展缓慢,这可能导致其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的品牌影响力下降。

产品结构单一与创新不足是公司发展的重大瓶颈。葵花药业的营收高度依赖中成药板块,2024年该板块收入同比下滑40.55%。核心单品如护肝片、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虽占据重要市场份额,但创新乏力,难以支撑长期增长。2024年研发投入仅1.24亿元,占营收比例不足4%,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行业政策冲击更是如影随形。2024年医保政策调整,OTC药品首次被纳入集采,大幅压缩了药企的盈利空间。葵花药业的营收结构中,OTC销售模式占比超过80%,2024年OTC营收同比下降40.62%。集采政策的推进使得公司产品价格承压,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这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管理层频繁变动对公司战略执行的连贯性产生不利影响。2024年9月至2025年7月,四位副总经理先后离职,涵盖人力资源、品牌运营、生产管理等核心领域。频繁的人事变动不仅影响内部士气,也可能引发市场的担忧。

市场竞争加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葵花药业的核心产品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护肝片虽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同类竞品众多,市场竞争激烈。此外,小儿感冒中成药集采平均降幅达53%,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在儿童药市场,人口出生率的下滑也使得潜在消费人群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数字化转型滞后使得公司在新兴市场的拓展上面临困境。在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兴营销渠道日益流行的当下,葵花药业在探索新的营销方式上进展缓慢。2024年公司线上直营收入仅2.1亿元,占总营收的6.2%,远低于行业平均18%的水平。

尽管葵花药业仍在努力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来实现目标,但当前的困境警示我们,企业的发展不仅要关注短期的业绩增长,更要注重长期的战略布局和内部管理的稳定性。在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葵花药业的“百亿梦”仍需更多努力与智慧才能实现。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