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创瑞通IPO:毛利率蹊跷“领跑”行业,股权“便宜卖”背后存隐忧
近期,深交所官网显示,北京昊创瑞通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创瑞通”)创业板IPO注册生效。
据悉,昊创瑞通上市历程始于2023年,但其创业板IPO之路波折不断。2023年因财务资料过期,导致昊创瑞通上市审核程序首次中止;2024年公司及保荐人长江证券主动申请中止审核,原因未明确披露,市场猜测可能与中介机构变动或财务问题相关。
此次IPO注册虽已生效,但围绕着昊创瑞通的客户高度集中、内部管理管控、产品质量等问题依旧存在。
疑似牺牲质量换利润
昊创瑞通由段友涛创立,前身为北京昊创瑞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2016年完成股份制改革,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初期,公司聚焦输配电设备生产,2018年实现产品智能化突破,推出首款一二次融合设备。目前的核心产品包括智能环网柜、智能柱上开关、箱式变电站与环保型设备。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昊创瑞通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5979.89万元、67236.55万元、86725.2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876.07万元、8740.74万元、11128.52万元。
从昊创瑞通在招股书中所罗列出的同行可对比公司来看,昊创瑞通的整体营收规模较小。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可对比公司的平均营收规模分别为588452.21万元、695552.64万元、729756.16万元,昊创瑞通还远未达平均线。
值得注意的是,营收规模虽不及同行,但其毛利率却在平均值之上,甚至龙头公司许继电气也远不及昊创瑞通。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可对比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分别为22.26%、24.13%、23.57%;昊创瑞通的毛利率分别为25.75%、27.60%、25.67%。
一个刚开启资本之路的公司,毛利率如何能超过行业龙头?在昊创瑞通招股书中,或许能找到原因。
招股书中介绍,报告期内,公司因供应商零部件存在瑕疵,对客户实际需求理解存在偏差、运输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等因素发生产品质量问题,所涉及的金额分别为229.74万元、182.34万元、520.09万元。
同时,因质量问题,公司还被国家电网下属企业暂停中标资格。其中,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和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对其部分产品实施6个月的中标资格暂停;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扣减其1.5分信用积分;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亦对其累计积1分不合格积分。
对此,外界猜测认为,毕竟自身就曾出现过产品质量的问题,叠加毛利率的奇高,昊创瑞通或许存在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获取高额毛利率的情形。
低价转让或涉及利益输送
除了奇高的毛利率,昊创瑞通的招股书还有一个亮点——新增股东蔡建仁。
招股书中介绍,申报前12个月内,公司新增股东蔡建仁,通过受让王敬伟的股份成为公司股东。2022年12月30日,蔡建仁与王敬伟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王敬伟将其持有的发行人70万股股份以455.00万元的对价转让给蔡建仁。2023年1月29日,蔡建仁向王敬伟支付了455.00万元转让价款。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蔡建仁持有发行人7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0.85%。
进一步了解可知,蔡建仁是新疆嘉泰诚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是外部自然人。以同为自然人的关辉作对比,2021年3月外部自然人股东关辉以4.5元/股的价格增资入股,对应2020年市盈率10.9倍;2023年1月蔡建仁入股价格6.5元/股,较关辉入股价格溢价44.44%。
转让之时,昊创瑞通IPO已进入了上市申报的倒计时阶段。根据昊创瑞通招股书,其计划通过发行2790万股以募集4.765亿元资金,也就是说上市发行价可能达到约17.08元/股。以此计算,蔡建仁在昊创瑞通中持有的70万股的账面价值超过千万元,浮盈达163%。
这令投资人对昊创瑞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印象。一方面,这种IPO前夕的低价股权转让行为可能引发市场对公司真实价值的质疑,投资者可能认为公司存在未披露的财务问题或股东对前景缺乏信心,导致IPO时股价承压;另一方面,低价转让可能涉及利益输送,损害公司声誉,影响机构投资者的认购意愿。
深交所对此也进行了重点问询:要求说明蔡建仁入股的原因、定价依据,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或代持安排;核实转让股份所得资金的真实用途,是否存在其他利益安排。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