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亿惊天大骗局,再次“引爆”
天空一声巨响,炸雷正式爆场!
瑞斯康达的一则爆雷公告,超900亿的惊天大骗局,突然再次被“引爆”。
当年,隋田力利用专网通信业务,骗取了多家上市公司的信任和资金,累计涉及资金千亿元,一手制造了曾轰动资本市场的“专网通信”大骗局。
近年来,已有十余家上市公司或实控人因该案受罚,部分上市公司已退市或准备退市。
现如今,这场震惊A股的“史上最大骗局”,终于迎来了雷霆追责。
四年亏超10亿的瑞斯康达,两高管因专网通信案被刑事立案,61岁董事长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仅仅只是开始。
可以预见,监管层对“专网通信”案件追责迎来进一步升级,曾参与其中的人或公司,将陆续迎来司法铁腕的制裁。
01
超900亿的惊天大骗局,终于被正式“引爆”了。
近日,参与隋田力骗局的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斯康达”)发布了一则爆雷公告,两名高管被被采取刑事措施。
公告显示,瑞斯康达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月杰、董事朱春城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中朱春城已被取保候审。
瑞斯康达高管“涉刑”爆雷背后溯源,正是当年轰动一时的“专网通信业务”财务造假案。
公开资料显示,李月杰和朱春城均是瑞斯康达的创始人,于1999年在北京登记注册了瑞斯康达,初期以光纤收发器为切入点,如今在通信行业深耕多年的瑞斯康达,业务涉及全光网络、交换路由、云网安融合、无线通信、边缘计算等领域。
前些年,受下游投资消费需求动力不足、行业竞争格局不断加剧等因素影响,瑞斯康达的经营业绩持续恶化,最终两人选择了“铤而走险”。
自2018年起,瑞斯康达将其全资子公司北京深蓝迅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深蓝迅通”)作为专网通信业务运营平台,与隋田力控制或指定的企业对接上下游合同签订、原材料采购、组织生产、货物检测交付等事宜,开展专网通信业务。
具体来说,深蓝迅通以生产型企业的名义加入专网通信业务链条,但其真实身份是作为垫资方,以先向上游供应商支付大部分预付款,向下游客户收取少许预付款,待交货完成后,下游客户再向深蓝迅通支付剩余货款的方式,为隋某力方面提供垫付资金。业务模式上,瑞斯康达“以销定产”,先与下游签订销售合同,再根据事先谈好的毛利率倒算采购单价,与上游签订数量一致的采购合同。
02
最终,参与了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业务的瑞斯康达,导致其2019至2020年财报虚增收入6.3亿元、利润1.1亿元,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的32%-37%。
2022年,因卷入 “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业务案,瑞斯康达被中国证监会立案和处罚;
证监会对公司处以200万元罚款,对李月杰、朱春城分别罚款100万元,并认定李月杰“牵头参与、实施专网通信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才上市的瑞斯康达,居然在上市第二年就开始财务造假了,胆子不可谓之不大,结果难逃“法网恢恢”。
参与“专网通信”的造假行为曝光后,瑞斯康达经营状况持续恶化,2021到2024年累计亏损高达近10.55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3.82亿元,同比下降14.99%,归母净利润亏损达1.22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2.5亿元,同比大跌34.89%;归母净利润再度录得亏损0.19亿元。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通信行业,此次董事长及董事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无疑给瑞斯康达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7月8日,瑞斯康达“一”字跌停。7月10日,公司股价再次大幅下跌,截至收盘,股价跌6.61%,报8.2元/股,最新市值为34.84亿元。
此次瑞斯康达高层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事件,不仅关乎公司自身的发展走向,也给资本市场的众多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信息披露的合规性是上市公司的生命线,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而对于瑞斯康达而言,如何在这场危机中稳住阵脚,重新赢回市场和投资者的信任,将是摆在面前的重大挑战。
03
瑞斯康达的爆雷,也再次牵出了“A股史上最大骗局”。
2021年7月,官媒揭示了一个在A股隐蔽运行长达7年、至少13家上市公司卷入、累计金额超过900亿元的融资性贸易网络,堪称“A股史上最大资金骗局”。
“始作俑者”隋田力凭着对通信行业的了解,操控多家A股上市公司从事专网通信业务,进行批量、巨额、大规模的财务造假操纵,一个人“骗”了超900亿。
“大骗子”隋田力,究竟是如何把众多上市公司骗得团团转的呢?
首先,隋田力是一个神秘而又狡猾的人物,个人信息无从查证,学历扑朔迷离,履历更是包装的“光鲜亮丽”。
大专学历的他,居然对外自称是北京知名大学的硕士,还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为了某些便利,他还自称是中国航天某集团的高级工程师,但实际上他没有任何航天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
毫无疑问,隋田力为了“忽悠”企业,编造了一套堪称“完美”的虚假履历和身份。
2007年,隋田力成立南京三宝通信技术实业有限公司;随后先后出资设立江苏省国信大江通信、新一代专网、江苏省圣迪创业投资、上海星地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赛普工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航天神禾、深圳天通等公司,大网居然在悄无声息间被隋田力织好,开始了他的“惊天骗术”之路。
隋田力先是通过自己控制的上海星地通与多家上市公司和签订专网通信业务的合同,但实际上这些业务都是虚假的,没有任何终端用户和实际需求。
然后,隋田力再通过产品拆解、组装、贴片等方式,进行自循环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骗取了上市公司的信任和资金。
04
当然也有少许上市公司为了虚增业务,把数据做的好看,选择与隋田力“狼狈为奸”。
上市公司以“专网通信业务”为幌子,将资金以预付货款的方式流向供应商,若干时间后,供应商或其隐性关联方,再通过下游客户以销售回款的方式回流上市公司,形成业务虚构。
隋田力主导的“虚假自循环业务”说白了,就是通过合同、资金、票据的闭环流转,制造出虚假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而实际上并无商业实质。
隋田力(上游供应商)→上市公司(造假)→隋田力(下游客户)。
“专网通信案”的起点,源于电气设备巨头上海电气在2021年5月公告80亿应收账款爆雷,最终牵连出与隋田力相关的多家A股上市公司,包括江苏舜天、宏达新材、瑞斯康达、新海宜、凯乐科技、华讯方舟等,累计损失超900亿。
难以想象,一个在通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通过精心布局,居然将一个看似普通的通信业务,操盘转变成了一个涉及多家上市公司的造假大案“专网通信案”。
如今,隋田力这个名字在A股可谓是“臭名昭著”,那些跟他一起“藏污纳垢”的上市公司和个人也陆续收到了监管的惩罚。
此前,证监会对于涉及到的合众思壮、ST宏达等上市公司及其实控人的处罚已经陆续出炉。
随着瑞斯康达高管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场历时四年的"专网通信案",正在进入刑事追责的深水区,显示了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坚定态度。
其实正经算来,隋田力的骗术一点也不高明,可为什么能成为如此“巨骗”?
大概总结起来也就四个字——“你求我愿”。你有不符合实际的请求,刚好我又有满足你愿望的方法,结果可能就是“违背道义”,甚至是“锒铛入狱”。
请记住一点,“最赚钱的生意都已经写在了刑法里”!
不要过于贪心,追求能力之外的东西,须知上天的每一样礼物,都事先标好了价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