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喜获大订单、转债评级却下调双良节能的冰火穿越

企业有起伏、产业有兴衰

作者:大鹏

编辑:俊逸

风品:张戈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光伏业阵痛挤泡沫,但新能源业的风仍在。

6 月 11 日,双良节能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与闳扬新能源发展集团吉林有限公司签订了福海县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合同金额达4.5亿元。

斩获大单,不仅意味着业绩新增长点,也是氢能业务发展的重要一步、有助其市场开拓及技术经验积累,对周期穿越、内外信心提振大有裨益。

就在7月1日,据每日经济新闻,双良节能公告称,联合资信评估于2025年6月30日下调双良转债评级至AA-,评级展望为稳定。主因公司2024年新能源装备和光伏产品盈利大幅下滑,收入规模显著下降,综合毛利率亏损。此外,债务负担重,短期偿债压力大,利润总额出现亏损。

冰火交融、喜忧交织中,考验双良节能的抗压韧性、穿越驾驭能力。

1

国内大单+海外拓展

氢能打开新增空间

能够肯定的是,“双碳”战略引领下,双良节能一直不缺努力,正加速驶入氢能产业快车道。

公开资料显示,双良节能最初以溴化锂制冷机、空冷系统等节能环保设备起家,发展至今业务覆盖节能节水系统及新能源系统两大板块,主要产品包括溴化锂制冷机及热泵、电热泵、电制冷系统、换热器、空冷器、多晶硅还原炉及其模块、绿电智能制氢装备、大尺寸单晶硅棒、硅片、高效光伏组件等。

聚焦福海一体化项目核心—绿电制氢系统。双良新能源将提供行业领先的5000Nm³/h、3000Nm³/h、2000Nm³/h 三种规格的碱性电解槽设备,总产能达 72000Nm³/h。

以2024年130.38亿元营收计,上述4.5亿元的订单额占比3.45%。双良节能表示,若项目顺利实施,将积累绿电制氢技术经验及施工案例,助力业务开拓,对公司当期及未来资产总额、资产净额和净利润有积极影响,巩固其在“新能源装备 + 绿氢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优势。

据长江商报,2025 年以来,双良节能氢能业务订单金额已突破8亿元,同比增长300%。在此之前,公司就曾与俊瑞绿氢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和应用落地。产能建设方面,双良节能在已有 300 台设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拟投入募资16.1 亿元,加快年产 700 套绿电智能制氢装备项目建设。

海外市场同样有喜报。2024年4月,公司斩获阿曼联合太阳能项目 20MW 电解水制氢装备订单,成首家出海的中国电解槽企业。双良节能表示,正与澳大利亚、欧洲等地的客户沟通交流,洽谈合作相关事宜,以进一步扩大绿电制氢系统海外销售版图。

放眼市场前景,战略加码是有逻辑的。韩国预计到2050 年氢能将成最大能源来源,占能源消耗的33%;美国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为氢能相关项目提供巨额资金支持;欧盟发布《欧洲氢能战略》,计划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氢能研发、示范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并设定目标到2030 年实现可再生氢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中国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 - 2035 年)》,明确了氢能在国家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据香橙会研究院统计,2024 年中国电解水设备公开招标需求规模超 2.37GW,相较2023 年增长约 39.7%,其中 98%以上需求为碱性制氢电解槽;2024 全年累计中标规模达到约 1.50GW,同比增长约 42%。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认为,氢能作为清洁型二次能源,能大规模长时间储存,有利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削峰填谷,促进风光消纳。2025 年是绿氢产业发展关键之年。双良节能自2018 年前瞻性布局氢能赛道,目前正在进入收获期。尤其光伏业周期性波动背景下,“光伏 + 氢能”双轮驱动有助其提升抗风险力、开辟增长新极。

2

核心技术+绿色理念

长期主义坚守

当然,大市场更强竞争。面对众多竞品夺食,双良节能逆势收单,靠的是产品力表现。

制氢电解槽领域,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2000Nm³/h 电解槽产品,经国际权威机构德凯(DEKRA)认证,产氢量、电流密度等核心性能指标打破行业纪录。

2024 年 10 月,双良集团首届创新大会上,董事局副主席江荣方发布又一革命性创新成果——世界最大标方 5000Nm³/h 高性能碱性电解槽。该电解槽产氢量达 5000Nm³/h,是全球产氢规模最大、电流密度最高、同等电流密度下能耗最低的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

在节能节水领域,双良节能业务又分节能装备和节水装备。节能装备主要是溴冷机和换热器。2024年报显示,凭借高效、环保特性,溴冷机成为化工、医药、环保等行业首选。在溴冷机业CR5超80%的竞争格局下,稳居行业前三。2024 年,溴冷机事业部订单同比增长23%达到9.5 亿元。全年新申请专利 15 项(含软著 2 项),其中溴冷机相关 7 项(含软著 2 项),电制冷相关 7 项,EPC 专利 1 项。

高效换热器领域,空分领域市占率第一。换热器事业部全年获订单超7亿元。凝汽器产品领域,成功打入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汽化器产品方面,在持续为台积电、三星供货基础上,又获美光认可,相关领域在手订单充足,2024 年“节能节水装备业务”营收 30.02 亿元,同比增长 1.35%,毛利率26.77%。

光伏新能源领域,单晶硅产品凭借先进的 1600 炉型单晶炉及拉晶工艺,主要性能指标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成功开发掺锑产品,与 Topcon 电池工艺高度匹配,提升电阻率集中度,提高客户端效率,稳定同心圆比例;开发 36 吋热场拉制的 N 型 210 单晶及 210R 矩形单晶,实现大批量生产,产品品质和产量行业领先......

这些可喜成绩,离不开研发创新蓄力与绿色节能理念。2020 年至 2024 年,双良节能研发费为 0.86 亿元、1.66 亿元、4.03 亿元、4.16 亿元、2.61 亿元,五年合计13.32亿元。同时,荣获“2024 年度 ESG 卓越实践奖”,斩获全国首张含绿电“碳足迹认证证书”,在未来国际贸易中,可有效抵消 32 万吨碳排放,减免碳关税近千万元。

在行业分析师王婷妍看来,构建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解决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双良节能锚定核心技术、绿色理念,有利长期高质量发展。不过在市场爆发前,短期的业绩阵痛也值警惕。毕竟长线价值的释放、创新战略的持续性,都需稳健业绩打底。

3

年亏21亿、负债率超83%

过激扩张“后遗症”

时代的一粒砂,落在企业头上,可能是一个巨大机遇也可能是一座山。

喜报喜变之外,双良节能的烦恼隐忧同样扎眼。当下光伏业持续低迷,如何应对仍是最大挑战。2024年,公司营收130.38 亿元,同比下降 43.68%;净利润负21.34 亿元,同比大缩242.10%;其中,光伏产品是主要拖油瓶,营收88.62亿元,同比下滑48.7%。

2024年以来,光伏业受到阶段性供需错配、硅料端降价等因素影响,硅片、电池片价格随之下跌。双良节能虽有成本控制优势,依然难独善其身,毛利率由2023年的14.74%直接滑至2024年的-2.22%,单晶硅境内销售毛利率至-22.26%,叠加存货减值损失高达6.75 亿元,尽管节能节水装备、新能源装备业务继续盈利。无奈体量占比小,难挽整体亏态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2021 年以来,双良节能在光伏业大举扩张,资产负债率水涨船高。从2020年的46.16%升至2024年的82.77%,2025 年一季末进一步增至83.23%,总负债达到228.98亿元。同期,光伏设备行业(申万二级)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7.1%。

显然,这匹光伏业黑马正在饱受过激扩张“后遗症”的阵痛。

回溯双良节能发展脉络,2015 年公司果断剥离化工业务,注入多晶硅还原炉资产,一跃成为国内龙头企业。此后,敏锐捕捉到光伏业的高景气机遇,迅速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大步跨入光伏硅片领域。业绩一度呈爆发式增长。2021 年至 2023 年营收达38.3 亿元、144.76 亿元、231.49 亿元,同比增长率84.87%、277.99%、59.91%;归母净利3.1 亿元、9.56 亿元、15.02 亿元,同比增长率125.68%、208.26%、57.07%。

然随着市场周期调整,双良节能也很快品尝到了苦果寒意。虽然积极发展新业务、并取得一定成果,整体转型却难一蹴而就,2024年光伏营收占比仍达67.9%。

2022—2023年大扩产期间,双良节能同步开展二级市场融资。如2022年8月通过定增募资34.88亿元;2023年8月通过可转债融资26亿元。2023年底再度启动新轮定增,拟募25.6亿元,不过至今该轮融资仍无实质性进展。

双良节能表示,定增进展缓慢与二级市场再融资节奏收紧有关,后续或通过一些额度较小,但速度快的方案开展再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年报显示,公司后续仍存大规模的单晶硅片投资计划,其单晶硅片在建生产线规划总投资额90亿元,截至2024年末已投53.55亿元,仍有近40亿待投入。

据时代财经,对于后续扩产计划是否有调整,双良节能表示扩产计划有一定推迟,后续考虑通过子公司引进战略投资的方式进行融资扩产。

4

蜕变眺望

增利不增收 还需改善什么

确实需要谨慎些了。目前,双良节能单晶硅产能利用率维持在50%左右。虽然其认为短期偿债风险仍处可控范围,然2025年一季度,公司短期负债78.4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6.10亿元,两者合计超百亿;而同期末货币资金仅60.99亿元,无法覆盖短期负债,且货币资金中存高比例的保证金存款(2024年末保证金存款占比达91.6%),存一定的流动性限制。

2025年一季度,双良节能归母净利-1.61亿元,同比增长45.27%,环比增长79.69%;扣非净利-1.65亿元,同比增长57.89%,环比增长74.46%,可喜可贺,可同期营收却同比下降51.06%,环比下降22.76%至20.79亿元。增利不增收,难免让人审视业绩改善的质量、可持续性。

深入一度看,营业成本同比大降52.69%至19.85亿元。销售费同比减少6.07%,管理费增长12.21%,研发费减少25.49%,财务费增长10.88%。

可见,公司净利改善主要源于减本,核心盈利能力改善多少要打个问号。同时,管理费、财务费的增长,折射了企业效率提升或许还有空间、负债压力还需减轻。而销售费、研发费的减少,应是权宜之计,长期如此需警惕削弱市场话语权、核心成长竞争力。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混沌震荡周期最考验双良节能的战略定力、抗风险韧性。

长远看,2024 年以来的光伏业变天,不全是坏事,挤掉虚胖泡沫、重识风险敬畏,一步到位的调整态势有利行业更快回归正轨。而在这场风雨历练中,技术水平、成本控制、现金流管理能力均得检验提升的双良节能有望夯实底盘,率先吃到复苏红利。叠加节能节水装备、新能源装备业务扎实、绿氢市场蓬勃发展,新曲线的逐步养成,让双轮驱动的价值愿景愈发诱人。

企业有起伏、产业有兴衰,关键是能打破藩篱、危中寻机,在一个个“山丘”跨越中迎来一次次脱变生长。会是双良节能么?

本文为首财原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