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铁饭碗”?养老专业:我同意你报考!
解锁“永不失业”的秘密
作者 | AgeClub 韩蕾
前言
随着2025年高考成绩陆续发布,数百万考生家庭正面临人生重要抉择——志愿填报。
尤为特殊的是,近年来,教育部持续推动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一方面部分高校关停撤销了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广播电视编导等就业率连续走低的“夕阳专业”;另一方面又新增了多个本科专业,其中“老年医学与健康”等养老相关专业位列前茅。
AgeClub将系统分析养老产业相关专业的报考价值、院校选择、职业前景,帮助考生在专业选择的关键时刻做出参考。
PART 01
为什么选择养老相关专业?
1. 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大关,占全国总人口的22%。赛迪顾问发布的《2025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研究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2. 专业人才存在巨大缺口
媒体报道显示,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规模在600万名以上,但目前从业人员仅有50多万名。这种僧少粥多的局面直接带来了近乎100%的就业率。
据媒体报道,2024年,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64名毕业生接到了400多个就业邀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同专业的33名毕业生,则面对30余家养老机构提供的120余个岗位。
3. 国家重视养老人才培养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高度重视养老人才培养。教育部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明确表示,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按有关程序申请开设老年服务管理专业。
各地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如浙江省嘉兴市对本科及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养老机构的,分别给予5万元、4万元、3万元的入职奖励。对定向培养的全日制学生,每学年发放10个月的生活补助费。对直接从事养老服务的护理员,由财政出资分别给予每人每月200元-1200元不等的特殊岗位津贴。
PART 02
各层次核心专业解析
目前,我国养老专业教育已形成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体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院校培养定位各具特色。
1. 本科层次专业
根据教育部2025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AgeClub搜索发现,与养老相关的专业主要集中在:老年学、老年医学与健康、养老服务管理3个主要专业上。
学制一般都为四年,毕业授予的学位也不相同,主要为法学学士和管理学学士学位。
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新兴专业之一。截至2024年,全国已有3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养老相关专业。
当然,根据学校学科优势,即使是同样的专业,在教学侧重上也有所不同。
譬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老年社会学系副主任习婉钰告诉AgeClub,该校为就读的学生开设了中医学概论、中医养生学等特色课程,部分就读的学生还会去合作的中医院进行见习。
教育部在2025年新增设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显然是针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康复护理、老年健康管理刚需,以及慢性病防治、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新兴领域的人才培养缺口所作出的积极响应。
目前首批获准布点这一本科专业的高校包括南昌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其中南昌大学还是“211工程”建设院校之一,可见国家对于解决老年健康、医学康复及护理等社会问题的重视和关切。
对于希望获得法学学位的学生,可以选择天津理工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等高校开设的老年学专业,这些院校在老龄政策与社会老年学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特色。
2. 高职专科院校
目前,教育部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设置了养老相关专业等10余个,仅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2025年开办学校都超过500所。
图源:圆梦小灯塔网站
除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外,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也受到热捧,掌上高考搜索指数居高不下。
图源:圆梦小灯塔网站
另根据最新消息,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苏、浙江、江西、山东、广东、广西、四川等10个省(区、市)已作为“医养照护与管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重点省份,相关地区的考生可以重点关注。
到2025年底,原则上每个重点省份新增1个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布点;到2027年底,原则上每个重点省份累计新增不少于3个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布点,带动全国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高。
3. 硕博后续深造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一流大学已设立老年学相关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专业,使老年学科体系趋于完善。
前文提到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就创设了中医药养老服务与管理交叉学科硕博点,并在公共管理学硕士学位点下设置养老管理研究方向。
同样顺应市场和就业需求修改的,还有保险学和法学。例如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李亚青接受采访时表示,学院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原有保险学基础上,将人才培养方向细化为养老金融。该方向以“精保险、熟规则、专养老”为特色,着力培养复合型养老金融人才。
部分高校虽然未开设养老服务本科专业,但在公共管理、社会学、医学等学科下设有养老相关研究方向,为养老产业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和政策制定者。
PART 03
职业发展路径:从一线护理到高端管理
养老产业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领域,提供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职业发展通道。
1. 职业起点:一线护理岗位
养老护理员主要负责老年人的日常照料、生活护理和康复护理,虽然工作较为辛苦,但却是了解老年群体真实需求的宝贵机会。
在职业发展初期,毕业生可通过培训和实践积累经验,逐步提升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获得更高级别的职业认证。随着经验积累,一线护理人员可晋升为护理组长或护理主管。
图源:Boss直聘
值得注意的是,一线服务岗位的薪资水平存在较大地区差异,中西部部分城市刚入职的养老护理员月薪可能在4000元左右,而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私立高端养老机构的薪资则更具吸引力,月工资可达近1万元。
2. 职业晋升:机构管理岗位
养老机构运营管理者负责养老机构的全面运营,包括服务质量控制、人员培训、市场营销等方面。
从一线服务到中层管理通常需要3~5年的经验积累,而从中层到高层管理如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等职位,则需要更丰富的行业阅历和管理能力。
3. 特色发展路径:专业技术岗位
老年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社会支持、家庭关系协调等服务,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养老产业研究员则专注于研究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图源:Boss直聘
这些岗位对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要求较高,通常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并且可能需要金融学、社会学等跨行业的相关知识储备。
4. 创业机会层出不穷
养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市场细分领域众多,为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了丰富机会。
从老年用品设计销售、智能化居家养老解决方案,到旅居养老、文化养老等新型服务模式,创新空间广阔。
“90后开养老院当起了院长”的案例已不鲜见,这些年轻创业者将互联网思维和现代管理理念引入传统养老行业,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商业模式。
5. 可选路径:跨行业发展
保险机构中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保险服务的岗位、地产公司养老社区运营部门、医疗健康企业的老年健康管理业务等,都需要具备养老专业知识的跨界人才。
特别是在智能化养老产品研发和销售领域,具有工科背景又了解老年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稀缺。
养老专业毕业生还可选择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在民政、卫健委等政府部门从事老龄政策制定和实施工作。
结语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专业选择不可盲目跟风,建议报考之前和校方加强沟通,了解所报学校和专业的真实情况。
因为,在这个老龄化加速的时代,选择养老专业不仅是一个职业决策,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选择。
正如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孙晓冬所言,“进养老机构的,近六成是失能老人,且这一比例还将增加。”只有真正具备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的从业者,才能在这个行业获得长期发展,实现职业价值。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