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亏损约23亿:镁伽科技能否打开工业智能化天花板?
凭借服务880家行业客户及15亿元人民币在手订单的坚实基础,中国自主智能体供应商镁伽科技正式申请港交所上市。此次IPO由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德意志银行和建银国际共同保荐,旨在支持其持续高研发投入下的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
从招股书看,镁伽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智慧实验室自动化领域的收入领先者。
镁伽科技此时IPO恰逢制造业智能化需求爆发,以及AI向具身智能延伸的重要窗口期。公司能否叩开港交所大门,又是否能从高投入的科技赛道中杀出重围?
全球智能化浪潮下,双场景卡位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正显著改变全球工业格局,现代科研与制造环境对自动化系统的能力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传统自动化体系在集成人工智能技术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流程时,普遍面临处理海量实时数据的巨大挑战。
这一技术瓶颈,为镁伽科技等具备“AI原生”架构的自主智能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机遇。这类企业在数据驱动的环境中,其底层技术架构具备处理复杂信息的先天优势。
市场研究机构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全球自主智能体机器人技术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约318亿元人民币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约1143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7.7%,并预计在2030年达到约3837亿元规模。
基于此广阔市场,镁伽科技的战略定位清晰聚焦于“智慧实验室+智能制造”这两大高价值应用场景,并重点服务于生命科学、新能源、半导体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关键产业领域。
镁伽科技的核心技术优势体现在其模块化系统架构上,镁伽科技Labillion操作系统能够有效整合包括Auflo、CellVue在内的多种智能体模块,显著提升在实验室场景中的部署效率和适应能力。
同时,镁伽科技FusionTwinX平台为消费电子和新能源生产线提供了融合数字孪生与实时优化功能的解决方案。正是凭借这种技术灵活性,镁伽科技在2024年中国智慧实验室应用场景的自主智能体供应商中取得了收入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自主智能体技术在核心工业场景中的应用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未来市场渗透率的提升空间巨大,预示着传统自动化系统向智能化、自主化升级的进程将持续深化。
高增长与战略性投入
市场机遇的实现最终需由实际业绩支撑。镁伽科技在智慧实验室场景的收入领先地位是其市场表现的重要体现,但并非全部。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镁伽科技客户生态展现出较强的持续性与扩展性。比如,客户留存率达到115%,表明现有客户不仅持续合作,还增加了业务规模;2022年新客户复购率为74%;截至最近,公司在手订单金额高达1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其2024年全年营收的1.6倍。
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客户对镁伽科技解决方案的实际价值认可,表明公司产品能够有效满足工业领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核心需求。镁伽科技客户基础已涵盖880家企业,其中包括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和动力电池制造商,进一步佐证了解决方案的市场竞争力。
从收入结构演变来看,镁伽科技已从2016年初创时的实验室自动化设备供应商,逐步发展出包含智能体硬件、多智能体综合解决方案及订阅服务的复合业务模式。这种模式转型增强了业务的可持续性与增长潜力。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3亿元人民币,近三年复合年增长率达43%,毛利率亦从28%稳步提升至29%。
然而,伴随高增长的是显著的财务亏损。过去三年,镁伽科技累计净亏损为22.8亿元人民币。
导致亏损的核心因素是其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该投入占营收比例始终维持在40%以上。
在技术壁垒高、迭代速度快的AI机器人领域,这种高研发投入模式在发展初期具有普遍性,可参考波士顿动力、达闼科技等行业企业的发展路径。
不过,镁伽科技研发投入已转化为具体应用价值。
比如,在生命科学领域,公司Seloris智能体实现了细胞培养流程的全面自动化,将操作错误率降至0.3%以下,显著提升了基因测序、类器官培养等高精度、连续作业场景的可靠性与效率。这直接应对了传统实验室人力成本占比高达65%的痛点,并顺应了全球大型药企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对智能化的迫切需求。
再比如,在新能源领域,镁伽科技的Fabsil智能体通过AI视觉检测技术,将动力电池电芯缺陷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98%,据报告已帮助某头部电池制造商年节省质量检测成本超过2亿元人民币。随着4680电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量产推进,此类高精度、快速响应的智能检测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展望未来,随着多行业对智能化投入的加大,镁伽科技的成长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抓住中国智造转型的黄金十年
镁伽科技的发展与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进程紧密相关。
一方面,制造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计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提升自动化水平成为缓解此瓶颈的关键路径。
另一方面,在高端工业机器人领域,国际领先企业,比如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ABB等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企业则主要集中于中低端系统集成环节,整体市场份额约30%。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链中游环节尚未形成稳固的垄断格局,这成为全球相关企业竞争的重要领域。
在这一背景下,镁伽科技采取了聚焦细分领域技术创新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比如,镁伽科技成功研发并量产国内领先的7μm超薄切割刀片,实现关键耗材的进口替代;推出国产首批通用型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CellVue;开发首个AI驱动的液体处理工作站Aufo;以及打造中国首个智慧实验室自主智能体操作系统Labillion和LibraX。
镁伽科技的更深层次价值在于其构建的工业场景“智能体网络”能力。当LibraX系统能够实现对数百台设备的自主调度与生产参数的实时协同优化时,其平台已超越了单一设备功能,形成了支撑智能化制造的核心基础能力。
从市场估值角度看,参考可比公司,镁伽科技当前的市销率(PS)估值区间约为8至10倍,低于优必选(约15倍)和海康机器人(约12倍)的水平。支撑其潜在市值空间的因素包括:15亿元人民币的在手订单提供了较高的短期业绩可见度;持续超过营收40%的研发投入有助于巩固其技术壁垒;以及获得高盛、创新工场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战略投资。
综合来看,其上市后市值达到200亿港元存在一定的基本面依据。
展望未来,镁伽科技可能受益于港交所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政策环境,以及其苏州生产基地规划产能提升三倍所带来的规模效应。若公司能有效整合其技术优势与运营能力,有望遵循类似药明康德在“研发服务+技术赋能”领域的发展轨迹。实现年营收超过50亿元人民币、服务客户超过3000家的目标,将使其成为体现中国制造业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化升级进展的重要案例。
此外,国际化拓展也是镁伽科技提升市场潜力的关键方向。尽管当前海外收入占比低于10%,但公司正与欧洲知名汽车制造商就智能质检解决方案进行深入商谈。若能成功获得要求严苛的德系工业体系认证,将实质性地提升镁伽科技市场定位,使其从国内市场的有力竞争者,转变为具备参与全球竞争潜力的供应商。
结语
镁伽科技此次赴港上市,是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高端制造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依托高研发投入驱动业务扩张的模式,镁伽科技能否在公开资本市场获得持续认可,并最终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与全球市场竞争力,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这一过程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前景,也为中国致力于突破核心工业技术、探索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路径的科技企业提供了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