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股价飙升11%到储能失守、欧盟设限,宁王如何破解增长困局?
港股上市即掀资本热浪:散户疯抢、机构重仓的 “宁王” 效应
今天聊聊宁德时代最近的大动作!2025年5月20号,这家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每股263港元,成了首家“A+H”上市的锂电企业。上市现场热度显著,开盘仅31分钟,股价直接飙到292.4港元,涨了11.18%!散户申购超120倍,机构冻结资金超2800亿港元,创下年内港股IPO第三大认购纪录,妥妥的资本盛宴。
此次港股上市,宁德时代有不少战略打算。按公司公告,90%的募资都投到匈牙利工厂建设,为的是提升欧洲本地化供应能力。虽说2024年底境外营收占比30.48%,但同比下滑15.77%,海外市场增长卡住了,必须突破。董事长曾毓群在上市仪式上说,宁德时代不只是做电池的,更是系统解决方案和零碳科技公司,说白了就是想从硬件供应商转型成能源服务商,野心不小。
但热闹归热闹,宁德时代压力不小。看2024年财报,全年营收3620.13亿元,同比下滑9.7%,A股上市以来首次年度负增长。核心业务里,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营收分别降了11.29%和4.36%,电池矿产资源业务暴跌28.98%,毛利率直接掉了11.33个百分点。表面看是碳酸锂价格跌导致产品降价,深层问题是行业格局在变。
国内车企“去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记得2022年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吐槽“给宁德时代打工”不?现在市场真变了。2025年4月数据,宁德时代国内动力电池市占率39.44%,环比降2.94%,比亚迪升到26.35%。国轩高科、中创新航这些二线厂商猛追,国轩高科2024年海外收入破百亿,同比涨71.21%,和大众合作的标准电芯项目产能扩到28GWh,直接瞄准欧洲市场。
技术角力白热化:固态电池、专利战下的 “生存竞赛”
技术竞争白热化。宁德时代虽说在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领域还领先,但竞争对手都在搞新技术超车。国轩高科刚建成首条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能量密度350Wh/kg,预计2030年量产;比亚迪刀片电池靠结构创新提升利用率,CTB技术用在多款高端车上。中创新航更在液冷电池模组上发起专利诉讼,索赔超10亿,这场技术战结果影响市场格局。
海外市场也不平静。宁德时代欧洲市场份额从17%升到38%,但欧盟《新电池法》来了,2027年起出口欧洲的电池得有“电池护照”,涵盖碳足迹、供应链溯源等,意味着宁德时代得在原材料、生产流程、回收体系上全面调整。匈牙利工厂虽投产,但面临LG新能源、Northvolt这些本土企业竞争,人家有政府补贴和本地化生产,成本优势明显。
行业周期下行:从 “规模为王” 到 “剩者为王” 的转型拐点
储能市场成了新战场。宁德时代储能市占率从40%掉到36.5%,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崛起。国轩高科2024年储能业务收入占比31.09%,和西班牙合作的储能项目给欧非市场添了增长点。但宁德时代海外储能项目面临地缘政治风险,美国IRA法案要求本土产能,部分订单受阻,中东、澳洲需求大,但本地化供应能力得加强。
面对这些挑战,宁德时代也在出招。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和钠电池,想在快充和低成本领域建立优势;换电模式虽说有标准不统一和盈利模式的问题,但在重卡领域已突破,计划2030年建成“八横十纵”换电网络。海外布局上,西班牙工厂落地巩固欧洲市场,和Stellantis的合资项目有望打开高端车型配套。
不过行业周期下行压力大。2024年碳酸锂价格跌到10万元/吨以下,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盈利承压。工信部政策引导行业从扩规模转向高质量发展,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创新。在这背景下,宁德时代港股上市既是应对增长瓶颈的办法,也是全球化关键一步。
现在站在新起点,宁德时代能不能保住“宁王”地位,就看技术迭代、市场拓展和合规管理能不能持续领先。资本热潮退去,真正的考验才开始。未来几年,动力电池行业要进入“剩者为王”阶段,只有平衡好规模与效益、技术与市场、本土与全球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咱就看宁德时代接下来怎么应对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