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印巴军事冲突,战局竟被来自四川的神秘力量左右?

最近这段时间,大家关注的,除了关税大战,恐怕就是南亚战事。

#印度 、#巴基斯坦 “两虎”相争,但谁会料想到,最后大出风头的竟然是:

来自中国四川的神秘力量——#中航成飞 ,低调地成了这次事件里最大的赢家。

怎么回事?

4月22日,印度实际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 旅游胜地发生枪击事件,3名武装分子向人群扫射,造成26人死亡、17人受伤,成为20年来该地区最严重针对平民的袭击。

印度就指责,是巴基斯坦支持的“抵抗阵线”(TRF)策划了这次袭击。

#印度 态度很强硬,要“以牙还牙”。在5月7日凌晨,印度发起“辛杜尔”(Sindoor)军事行动。

结果,谁也没想到,气势汹汹的印度空军竟被巴基斯坦打下来5架战斗机和数十架无人机。

看起来#巴基斯坦 和印度国力有数倍差距,怎么变得如此神通了?

网传印空军被击落的战机残骸

这里不得不说到成飞。

一些事和一些人永远值得被铭记!今天的文章略长,希望各位能耐心读完!

5月7日,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伊沙克·达尔 (Ishaq Dar)在议会发言时透露,巴方在当天凌晨的“短暂空战”中,使用了#歼-10CE 战斗机对抗并击落了印度空军的5架战机,其中包括3架法制“阵风”战斗机,而“阵风”曾号称欧洲最强战斗机。

巴方媒体还报道说,在5月10日的战斗中,印度一套价值约15亿美元的#S-400防空系统 也在印度旁遮普邦阿丹普尔(Adampur)地区,被#JF-17 战斗机击毁了。

尽管印度连连否认,但全世界已经瞠目结舌,“阵风”先不提了,难道先进的俄制防空系统在印度手里也防了个寂寞?

据专业人士分析,5月7日凌晨的空战中,印巴双方动用125架战机激斗1个多小时,而且战机都约束在克什米尔各自控制的区域,并未越界。

人们在印度旁遮普邦发现了疑似#霹雳-15 (PL-15E)导弹的碎片,很明显巴方是在160公里外超视距的射程中发射并命中目标的。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在议会发表讲话时,激动地拍桌:谁说印度比我们强?台下众人一起跟着拍桌,难掩激动心情。

而巴基斯坦人上一次激动得拍桌子,是在2003年8月25日的成都,那一天,中巴合作的“枭龙”战机首飞。

因为,这次大放异彩的巴空军两款战斗机,歼-10CE正是中国国产歼-10C的出口版本,JF-17在中国的名字叫“枭龙”FC-1。

今年年初刚完成重组的中航成飞,市值大涨超40%,带动大A军工ETF飞升超5%,全世界震惊。

为了这一天,在四川成都有一群人跑了四十年的接力赛。

1981年年底,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邹家华向邓小平建议:开始搞新一代歼击机,预计初期投资在5亿元。

当时,美军先进的三代战机F-16A在1978年8月首飞,次年就开始列装军队。法国达索公司的#幻影2000 原型机也在1978年夏季法茵堡航空展中大放异彩。

形势所迫,邓公批示“新歼项目较为重要,前期投资5亿左右,目前花钱也不多,拟同意”。

1982年2月16日,还没出农历正月,一场高度机密但规模很大的会议在北京海运仓的解放军总参第一招待所召开,而这场会议就是专门讨论新型战斗机研制方案的评审论证会,参会141人。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沈飞 ,拿出了歼-13方案,洪都航空(现南昌飞机制造厂)也给出了强-6衍生方案。

这时的#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成都611所)刚刚成立11年,还正在攻关歼-7III,#宋文骢 等四人作为611所的代表参加了这次高规格的会议,但只是被通知来参与意见评审。

原本,强-6并不被看好。

然而也许就是天命所归,航空工业部军机局的领导在会后突然找到成飞总设计师宋文骢,说希望让611所也讲讲自己的方案,并给他们争取了15分钟的发言。

正是这传奇到载入史册的15分钟,让只有几张明胶片(类似明胶版画)做展示的宋文骢,从世界战斗机发展格局讲到未来空战形式,讲到新型的#鸭式气动布局 和其他技术细节,让在座所有领导和专家为之震惊。

1982年4月,北京再开评审会,这次宋文骢有一整天的时间阐述他的方案。

他力推的鸭式气动布局,让飞机形状像鸭子一样,没有水平尾翼,机翼前面有个水平小翼面,能让飞机有更好的机动性。

1982年5月,国防科工委正式批复,鸭式布局方案获胜!任务正式给到成都611所和132厂(成飞集团前身),前者负责论证、设计研发,后者负责生产制造、总装,“#10号工程 ”启动。

1986年7月14日,国防科工委主任#张爱萍 将军签发任命书,宋文骢为新歼(歼-10战斗机)总设计师,那年他56岁。

但真走上这条路,才知道什么叫“一波三折、道阻且长”。

首先,是国家当时工业产业底子实在薄弱。

中国当时的现状是怎样的呢?1978年粗钢产量为3178万吨,同年日本的产量为1.19亿吨,这一年日本的汽车产量(约1100万辆)更是中国74倍。

80年代初,全中国可用的计算机全部集中在科研军工院所,速度最高每秒百万次级别,却也只有可怜的两三千台。相比之下,#乔布斯 的Apple II的销量在1983年达到峰值,一年卖出100万台。

至于导航通信,当时还主要依赖模拟电路和无线电技术,尚未进入数字化阶段。工业设计仍以手工绘图和经验为主,缺乏系统化的设计流程和工具。

竞标失败的歼-13方案,本来是当时启动最早的三代机探索,虽然体现了“跨越式发展”的野心,却因为设计制造不足、发动机技术路线摇摆、火控系统落后整整一代等问题而搁置,最后被抛弃,实属无奈之举。

到歼-10启动时,宋文骢的团队依然没有一台计算机,甚至没有像样的实验室,在成都40多度高温的仓库里,吹着摇头扇、穿着背心裤衩,硬生生用手画出6.7万张设计图纸。

但说到底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国家还是太穷了。

根据美国政府1977年的报告,F-16的研发合同金额为4.42亿美元,约合今天的20亿美元。

在邓公最早对“10号工程”批示中,启动资金只有区区5亿元人民币。后面涨到40亿,但要分到10个分系统、上百家研制单位头上。

有人说,这是5分钱想上长城,车票都买不起。

当时的大政方针就是“要先让步经济建设”,1979年以后,当时我国的国防开支开始下调,从1979年占GDP的5.48%一路降到1986年的1.95%。

对“10号工程”的资金支持,一直是走一步看一步,有限的国家预算甚至在到底是自研还是直接采购苏-27SK(但也成了后来歼-11的原型)之间来回摇摆。

军工厂搞副业也成了一时风气,许多虽然诡异但口碑极佳的民用产品也是这个时候诞生的。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成飞牌洗衣机 ”横空出世,一度成为拳头产品。据说还是后来歼-20的总师、宋文骢的徒弟杨伟亲手设计的。

当时的宋文骢,如果没有科研岗位补贴,工资也只有200块,一度下班后要靠摆摊卖面条维持生计。

两件事让情况出现加速,一是1987年#刘华清 将军视察成飞,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资金情况改善。

二是#海湾战争 过后,全世界为新型战争模式所震动,“10号工程”从资源到资金都开始提速。

1997年10月,第一架歼-10原型机终于组装完成。

1998年3月23日14时28分,说出“摔也要给你摔到跑道上”的英雄试飞员雷强点火、滑出、加速、升空,18分钟后稳稳滑落在跑道上。

历史,就此改写。

时间转到2022年3月11日,6架由四川成都飞来的歼-10CE在巴基斯坦卡姆拉举行接装仪式,不仅时任总理伊姆兰·汗出席,还在12天后参加了巴基斯坦的“共和国阅兵式”。

巴基斯坦空军杂志《首屈一指》(Second to none)在当年11月份发表了一篇“买家秀”文章《驾驭猛龙:巴基斯坦空军进入新时代》(Enter the Dragon Beginning of a New Era)。

这时的歼-10,已经改进出了歼-10A、歼-10B、歼-10C等10多个主次型号,歼-10CE便是歼-10C的出口专用版本。

从1982年宋文骢总设计师的15分钟发言,到2022年歼-10CE出口到巴基斯坦,整整过去40年。

40年里,航空工业成飞像开了挂一样,从歼-10到“枭龙”,从“翼龙”到“昊龙”,从歼-20到歼-36“银杏叶”,为国铸剑,昨天是追赶,今天是超越。

巴基斯坦空军杂志文章《驾驭猛龙:巴基斯坦空军进入新时代》

不夸张地说,#成飞 手里的歼-10已经算不得太先进的战机了。

但不得不说,歼-10是里程碑,除了在新系统、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有超过当时六成的创新之外,更关键的是,这个“10号工程”是我国第一个重要的“军工竞标项目”,一改往日自上向下分配任务的模式,不搞大锅饭那套,不论是机会还是成果,都是成都611所的工程师们凭实力争取来的。

项目千头万绪,组织庞杂,宋文骢总师带头实施工程全线设计技术状态动态管理和跟踪控制,又建立以设计师为主线的可靠性设计网,推行SOW(工作说明书)管理,是国内这方面的头一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更多的制度性壁垒也被打破。

1989年,#成飞集团 (132厂)与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合并,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首次实现科研与生产的一体化整合

1998年,政企分离,成飞改制成为国有独资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承接军用融合业务,甚至是国际转包业务(如#波音757 部件)中,同时积累了资本和项目经验。

到2006年,股份制改革后实现资本经营和产品经营结合。

最最关键的一点,是在歼-10研发中,宋文骢总师营造了自由扁平的技术氛围,包括部队飞行员在内的意见建议自由流动,在这个庞大又高效的科研组织架构中,一大批杰出的航空人才被培养出来,覆盖各个关键专业,管理和技术兼备。

1997年6月歼10新机完成总装

人,永远都是最根本的国运。

1985年,西工大硕士毕业,直奔“10号工程”而来的杨伟,是不得不提到的人物。

叩开宋文骢的办公室门后,他成了宋总师的徒弟和下属,全程参与了歼-10项目的研发过程,顺便也帮单位做民品赚钱。

他负责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用他自己的话讲,就像“在篮球上放乒乓球或者杂技演员在鼻子上顶筷子,是静不稳定的”,就要用控制系统让它稳定。

试飞成功后,歼-10成了“全世界至今未发生过任何一起由电传操纵系统导致重大事故”的三代机型。

1998年,35岁的杨伟受命全面主持歼-10飞机的设计优化和型号改进。

2001年,他担任超七/FC-1型(“#枭龙 ”)战机的总设计师,全面对接巴基斯坦的需求,同时还在主持新一代战斗机等重大预研项目。

没错,十年后,当歼-20在2011年1月11日下午1时11分首飞时,人们才意识到原来总设计师还是他!

巧了,当天美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正在北京受邀访华。

师徒二人

中国崛起,中华复兴,用网友的话来说:成飞是给中国人脊梁上“打钢板”的!

按理说,中国的武器装备发展是很快,但印度怎么也不应该这么差劲啊?

事实是,印度似乎是能买来全世界顶尖装备,却因为没有设计经验,没有自研的体系,结果用我们国内军事专家傅前哨评价印度“光辉”战机的话来说就是:技术非常先进,性能非常平庸。

成飞这么多年以来,都是稳扎稳打,尊重人才和科学,用技术引领技术,打造成系统化的技术高墙,用杨伟总师的话来说:我们是研制一代,生产一代,预研一代。

现在可好,突然间又被印度给做了一波广告,想低调也藏不住了。

2025年1月23日成飞集团借壳中航电测,华丽上市,护国重器深度融入资本市场,想象空间不可谓不大。

截至2025年5月9日收盘,#中航成飞 总市值为2138亿元,媒体振奋,军迷振奋,市场也振奋。

不得不说,关税大战,我们硬刚美国;国防工业,我们小试牛刀。沉着、冷静,扎实、稳妥!

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可这背后,是无数前辈的流血牺牲,是科研人员的辛勤奉献,新的长城是每一个普通人在这片大地上凝聚起来的。

为祖国点赞,吾辈当自强!

● 参考资料:

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丨神秘的“95信箱”

2.党史频道-人民网丨“歼-10之父”——宋文骢

3.观察者网丨巴空军买家秀:歼10CE是世界上最好的战机之一--

4.科技日报丨中国人的“争气机”,24岁“生日”当天,亮相巴基斯坦阅兵式

5.中国新闻网丨航空工业成飞逐梦蓝天的奋斗故事

6.环球人物网丨歼20背后的男人

7.央广网丨巴基斯坦证实击落5架印度战机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