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导纳米11.7亿元可转债存疑:23.4亿元累计融资背后分析
在科创板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导纳米”,股票代码:688147)以其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为核心,近年来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继2022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净额10.23亿元后,公司再次推出11.7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募资计划,累计融资规模高达23.4亿元。然而,伴随募资热潮的是前次募投项目延期、重复投资嫌疑、研发资本化或醋意及关联交易或不透明等一系列问题。这些财务异常与合规风险不仅挑战了公司治理的透明度,也对投资者利益构成潜在风险。基本面解码基于《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及公开数据,分析微导纳米再融资方案的合规性,建议审核员参考!
前次募资项目延期与效率低下:光伏项目前景待考
微导纳米前次募集资金使用进度缓慢,光伏项目延期风险凸显,反映出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及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
根据回复函,前次募投项目“基于原子层沉积技术的光伏及柔性电子设备扩产升级项目”累计投入18,908.43万元,占承诺金额的75.63%,原定2024年12月完工,现调整至2025年12月。延期原因在于“下游光伏行业阶段性供需失衡”。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光伏组件价格同比下降32%(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通威股份等头部企业暂停扩产计划。微导纳米光伏在手订单仅53.47亿元,同比下降18%。若2025年市场持续低迷,项目可能面临二次延期。
更严峻的是技术路线或存迭代风险。回复函承认,TOPCon电池技术产能过剩,XBC、钙钛矿等新技术尚未形成规模化需求。当前光伏ALD设备主要服务TOPCon工艺,若技术路线切换至HJT或钙钛矿,募投设备可能闲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要求固定资产存在减值风险时计提减值准备,微导纳米未披露相关评估,或潜藏资产减值风险。综上,前次光伏项目延期具有不可逆性,募集资金使用效率远低于预期。
集成电路项目资金使用低效:重复募投与资本化分析
“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产业化应用中心项目”资金使用比例偏低,且与本次募投项目或存在技术重叠,或涉嫌违规资本化与重复投资。
回复函显示,该项目累计投入6,831.83万元,占承诺金额的68.32%,剩余3,174.54万元计划于2025-2026年使用。公司解释称,研发设备采购随进度逐步投入,但未披露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研发阶段支出应费用化,仅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可计入无形资产。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加42%,但未对应募投项目支出,暗示研发投入与募投项目可能脱节,或存在违规资本化嫌疑。
更值得关注的是,前次项目与本次募投“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均涉及iTomic HiK、MeT等原型机技术。据SEMI数据,2024年全球ALD设备市场规模约120亿美元,TOPCon技术占比超60%。两项目聚焦同一细分领域,或存在重复投资风险,违反《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关于避免重复投资的规定。综上,该项目资金使用低效,重复募投问题显著。
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合规性存疑:或存虚增资产风险
微导纳米在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上存在依据不足、标准冲突及利润操纵嫌疑,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潜藏虚增资产风险。
根据回复函,公司研发项目进入资本化阶段的依据为“Alpha机初步试制完成及市场前景研判”。以RD21项目为例,资本化时点定于2023年1月,仅凭内部评审结论“Alpha机主要技术指标达标”,未提供第三方技术验证报告或客户订单数据佐证技术可行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第10条明确要求,研发支出资本化需证明技术可行性并具备经济利益流入的可能性,而内部主观判断显然不足以满足这一标准。
此外,公司资本化标准与会计准则存在冲突。回复函提及资本化依据包括“经济利益产生方式”和“资源支持能力”,但未结合下游客户需求数据量化市场前景。例如,iTronix PE产品依赖客户验收周期(6-14个月),却未披露订单转化率或交付风险。RD32、RD33项目的材料成本投入分别为6,104.32万元和5,755.56万元,但未说明采购价格是否与市场报价一致,或存在虚高资本化金额的可能性。
若将研发总成本22,073.97万元全部费用化,净利润将直接减少约22,073.97万元/年,显著稀释股东回报。这一处理方式不仅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还可能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综上,微导纳米研发资本化依据或不足,或存在虚增资产的合规风险。
补充流动资金测算不合理:募资用途或偏离主业
微导纳米拟将3亿元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募资总额的25.64%。然而,流动资金需求测算逻辑矛盾,且用途偏离主业,违反“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主业”的监管导向。
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164,793.72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大额存单合计44,539.43万元。按行业惯例,类货币资金占比24.60%可视为可用资金,实际自由支配资金超过20亿元。相较之下,3亿元流动资金需求显得必要性不足,或未能充分考虑现有资金储备的流动性。
此外,流动资金占比25.64%虽低于《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8号》第五条规定的30%红线,但微导纳米主营半导体设备制造,属于重资产行业。本次募资主要用于厂房建设(64,280万元)和研发(22,720万元),流动资金用途偏离主业需求,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新国九条)强调的“募资投向核心业务”要求不符,不知道审核员怎么看。
回复函还假设未来三年分红比例为31.43%,但2021-2023年累计分红仅为年均净利润的31.43%。若刚性执行分红政策,可能挤占经营现金流,限制公司扩大生产所需的资金投入。综上,流动资金测算未充分考虑现有资金状况,募资用途存在合规风险。
募投项目效益测算泡沫化:盈利预测或脱离实际
微导纳米募投项目的效益测算依赖激进假设,未能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技术迭代及行业竞争风险,盈利预测存在明显或存泡沫化倾向。
首先,iTronix系列化学气相沉积系统预计单价高于历史水平,但未提供客户采购意向书或竞品定价数据。若市场价格受进口替代进度压制,实际售价可能低于预期。其次,募投项目第3年至第5年产销率设定为75%、91.43%、106.38%,远高于2024年1-9月半导体设备产销率53.85%。若客户验收周期延长或订单下滑,或产能利用率难以达到预期。
此外,项目达产后毛利率预计为39.02%,显著高于2024年1-9月半导体业务毛利率23.88%。公司虽援引北方华创等同业数据作为对标,但未说明自身技术壁垒如何实现毛利率跃升,预测依据不足。更为关键的是,达产后新增折旧摊销4,459.45万元/年,占2023年净利润27,039.19万元的16.5%。若收入不及预期,净利润将大幅承压。综上,募投项目效益测算依赖未经验证的假设,未能充分披露市场风险,盈利预测的合理性存疑。
微导纳米11.7亿元可转债募资方案或暴露出:前次募投项目延期与低效、研发支出资本化违规嫌疑、流动资金测算不合理、募投项目效益或泡沫化以及累计23.4亿元融资中的重复投资风险,或均指向公司治理与财务透明度的或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也对科创板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构成挑战。
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于军杰、代亚西)及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签字会计师:曾全、罗嘉莉)在核查过程中或未能严格遵循《证券法》第85条、《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及新国九条的要求,或未能全面验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存在未勤勉尽责的情形。
免责声明:本文为,【基本面解码】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转载必究。本文所有内容参考资料均来自三方机构公开信息、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基本面解码】原创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信息仅为阅读者交流学习为目的,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依据该信息作出决策。【基本面解码】不对因使用本文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侵权请联系小编。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