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工科技,经营现金流暴增4倍,固态电池为发展后劲攒足了底气
宏工科技(301662.SZ)是今年4月17日在创业板上市的新股,并在4月29日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20.9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8亿元。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公司上市当天股价上涨了165%,盘中更是一度超过200%,随后有所回落,而在年报发布后已显著企稳。
二级市场走势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股价走势分析也不是力场君擅长的,还得重复一遍说过一万次的那句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仅从基本面分析的角度,与小伙伴们做个交流探讨。
引起力场君关注的是宏工科技的现金流数据,经营性净现金流金额达1.3亿元、同比增长407.16%;再到今年一季度,经营性净现金流金额达则高达1.07亿元,直追2024年全年水平。从资产负债数据来看,导致公司经营现金流表现强劲的原因,在于存货中的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的加大结转,这指向公司此前积压的产成品在加速被客户方验收,更凸显出公司主营业务变现能力可圈可点。
公开信息显示,宏工科技以粉料、粒料、液料及浆料处理为主的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锂电池、精细化工、橡胶塑料、食品医药等下游行业提供一站式的物料综合处理解决方案。其中来自锂电行业的收入超过八成,是国内锂电行业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的核心供应商之一,主要客户涵盖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等锂电池厂商。
从长周期维度来看,宏工科技的经营规模成长性非常好,在2019年的营收规模还仅为2亿元左右,在2020年相继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供应商名单之后,借势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东风,宏工科技也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到2023年时营收规模已扩张至将近32亿元;利润规模更是相比2019年膨胀了近50倍。
尽管在2024年公司的营收净利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这主要是受到国内锂电行业产能的短期波动所致,2024年公司锂电产线及设备实现营业收入16.69亿元、同比下降43.08%。
为了应对这样的行业周期性波动,宏工科技采取了业务多元化的发展策略,以此作为规避周期性风险、实现平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锂电业务之外,宏工科技一直坚持多领域拓展精细化工、橡胶塑料、食品医药等行业客户资源,并深度融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
2024年内,宏工科技加大对FFS重膜包装机、全自动包装机、全自动底充式包装机等应用于精细化工、橡胶塑料、食品医药等多个非新能源行业设备的研发力度,并将部分应用于锂电行业的设备推广到精细化工、橡胶塑料、食品医药等多个非新能源行业。
典型如针对化工材料市场,公司则重点攻关氟化工细分领域,拓展了石大胜华、多氟多、中船特气等电解液领域龙头企业;在橡胶塑料领域,公司开拓了插座领域龙头公牛集团、工业硅有机硅龙头合盛硅业等知名客户;在食品领域,由于预制菜领域快速发展,宏工科技重点开拓了调料品生产行业客户,目前已与调料品龙头海天味业、美味鲜、方便食品龙头康师傅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体现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拓展了研究所、设计院等项目渠道,加大了行业展会的投入,大幅提升公司产品的推广力度。例如在食药化塑产线及设备产品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 57.2%。
能够看出,这些领域具备一定的市场刚性,消费群体基数庞大带来产品需求弹性较低,行业周期波动幅度较新能源领域更为平缓,能够很好弥补新能源业务的下滑,形成稳定的现金流支撑体系。对此,宏工科技也在年报中表示,公司通过建立多产业协同发展的业务矩阵,充分运用不同产业间的周期错位效应。
当然了,宏工科技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锂电领域,忽略到2024年的短期周期性波动,公司在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电池技术——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沉淀,更值得高度关注。
根据年报披露,宏工科技与深圳清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对“干法电极”前段工序技术进行产业化、规模化攻关,专注于核心部件的生产工艺和成(台)套设备的协同研发,共同推进干法电极前段工序的研发与市场应用。2024年宏工科技与多家客户签订了数千万元的固态电池产线及设备订单。这为公司的发展后劲儿攒足了底气。
还有,宏工科技通过持续深耕锂电业务、聚焦头部客户的经营战略指引下,借助关键大客户的出海征程,宏工科技也实现了海外业务拓展,2024年新签国内客户出海及海外客户订单2.2亿元,海外订单实现快速增长。这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发展后劲儿的底气。
力场君还特意查阅了一下券商研报,这代表了投资机构对于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和评价,总结出的宏工科技投资亮点主要包括:
1、公司是国内锂电行业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的核心供应商之一,覆盖多数下游头部客户并占据较高市场份额。据测算,2022年公司在国内锂电匀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领域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市场占有率分别约为24.67%、17.99%和10.34%。
2、项目经验方面,公司积累了数千种物料性质研究成果的数据库,可根据客户需求较快适配出合适的工艺模型及完整的工艺流程,从而减少客户试错成本、缩短新建及扩建项目周期。
3、相比于产线集成商,公司具备解决方案、核心设备及其零部件、软件的自研自产能力,可满足客户的一站式服务需求,且使用过程中的不兼容等问题能够被有效解决。
4、公司坚持多领域拓展精细化工、橡胶塑料、食品医药等行业客户资源,为后续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