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两大一线城市,房价企稳、消费却滑落,背后是怎样一份“人间清醒”?

最近关注到两份重要的经济数据,力场君觉得颇感意外,甚至有些割裂,趁着放假期间没什么事儿,来和小伙伴们做个交流探讨。毕竟不是研究宏观经济的,说的难免有不当之处,权当消遣、一笑了之。

先是一份关于一线城市房价率先企稳的数据:4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3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也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2%,其中北京、上海分别上涨0.5%、0.4%。

还看到一份关于一线城市消费下滑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7.45亿元、同比下降1.1%,北京还更惨一些,一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58.6亿元、同比下降3.3%。趋势上也不太好,上海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5%,北京则是单月同比下降9.9%,都呈现出降幅扩大的节奏。

具体到行业,力场君发现最惨的是住宿和餐饮业,从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数据来看,上海一季度营收为400.09亿元、营业利润为-8.74亿元,企业已进入亏损运营阶段,北京这边也是营收进一步下滑、同比下降3.8%。还有比较意外的则是通讯器材类、汽车类的消费总额,在国补的大力支持下,北京的这两类消费总额降幅均超过19%。

上面两组数据摆在一起,让力场君觉得真有些割裂。自去年9月以来,高层会议多次提到“稳定楼市股市”,最近一次高层会议更是把股市放在了楼市前面,背后则是稳住资产价格以促进消费的积极预期。

有不少券商都在研报中提到过,股市和楼市是我国居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当资产价格下跌时,即便居民收入稳定,财富缩水效应也会使消费意愿下降;反之,稳定的资产价格能增强居民消费底气,形成财富效应,推动消费升级。典型如2023年,房价回稳后带动日用消费品销售显著增长,就反映出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

但是在今年一季度,从两大一线城市报出来数据,却是房价企稳的同时,不仅没能带动消费增长,相反还出现了加速滑落的趋势,这种正向反馈怎么不灵了呢?又该怎么看?

本着不蔓不枝的原则,力场君就不聊对于宏观层面的看法了,单就力场君个人的一些体会。

力场君能感觉到,今年前4个月的经济产业环境,比去年下半年好了一些,企业层也不像去年最后几个月那样一副躺平、摆烂的姿势,今年前4个月也日渐活跃起来了,搞项目也好、谈合作也好,都动起来了。只要动起来,就是好事儿,就会成为经济增长、收入增加的发动机。

但具体到消费端,力场君个人却还是本着理性的态度,严格避免冲动消费、低效消费。最近的高层会议都提出要“能够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对于个人来说,不是一样需要有能力、有储备去“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吗?甚至很多外部冲击风险,比如降薪裁员风险、比如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带来的医疗支出增加,还都有很大的确定性。

在人生的后半段,必然会面对的养老、医疗、教育三座大山,始终还是横亘在享受消费之路上面。

如果这些后顾之忧能够解决,能够让未来多几分踏实和安全感,谁不想去加大消费、享受人生呢?谁不知道“没有花钱的不是”这个道理?反过来说,这些后顾之忧仍在,哪怕资产价格稳得住,也不得不把消费放在增强个人储备、“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之后,是不是这个道理?

听说,“没事早睡觉,有空多挣钱”是最近特别流行的一份“人间清醒”,这太对了,力场君也是这样做的。在大环境风高浪急的背景下,个人更需要高度的节制和自律,来对抗可能的外部冲击。而所有人的个人选择,汇聚起来就是宏观数据的表现,这一次,两大一线城市房价企稳、消费却意外滑落,或许也是这样一份“人间清醒”的宏观体现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