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25两会热议:构建银发文旅产业链,市场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聚焦两会上的银发文娱旅游议题

整理|吕娆炜

排版|张思琪

前言

2025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银发文娱旅游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年两会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体量预计将达到30万亿左右,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全国政协委员金李提到,当前,老年人的需求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既有衣食住用行等实物需求,也有健康、养老等服务需求,还有休闲娱乐等“诗和远方”新需求。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6个方面18项具体措施。在提升老年人文旅服务品质方面,将发展银发经济,推广康养、慢游、家庭游、怀旧游、错峰游等旅游产品。

现阶段,越来越多中老年群体开始追求“诗和远方”。全国老龄委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银发旅游人数已占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随着更多60、70后有钱有闲退xiu族涌入消费市场,银发旅游的潜力正迅速释放。

在此背景下,AgeTravel梳理了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们关注的银发文娱旅游相关议题,捕捉其中传递出的发展新信号,供大家阅读参考、助力创新。

01

构建银发文旅产业链,

加快开发适老化旅游产品

1. 全国人大代表杨震生:构建银发文旅产业链,促进银发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银发文旅产业展现出巨大增长潜力。

全国人大代表、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主任杨震生建议,构建银发文旅产业链,推动银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让“银发族”乐享“诗与远方”。

杨震生代表建议,政府主导制定统一的银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与规范,确保老年人享受到稳定、优质的服务体验。制定适老化设施建设标准,对景区设施进行排查改造,优化公共区域适老化细节设计。对银发文旅市场进行风险评测和多层监管,为老年消费者降低消费风险,畅通维权通道。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专项资金补贴奖励专业人才。

此外,杨震生代表建议,建立文旅资源整合平台,整合多部门政策资源,联合出台银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合力。打破传统行业界限,构建“银发文旅+医疗”“银发文旅+农业”等多元融合模式,建设以老年人旅游为核心,集医疗、养老、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推动银发文旅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河北新闻网)

2. 全国政协委员戴斌:加强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旅游线路和产品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3年,60岁及以上的银发旅游者人数已经达到11.6亿人次,在国内旅游总人次中占比高达20.6%。预计到2028年,银发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万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银发旅游是老龄产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银发旅游市场已从“量增”转向“质变”,未来将呈现多元化、分层化趋势。

面对银发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戴斌呼吁,政府需加强跨部门协同,培育优质品牌。此外,应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加强博物馆、美术馆、酒店等场所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满足老年游客的需求。

戴斌强调,提升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的现代化水平,确保旅游体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是发展银发旅游的关键。同时,关注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如健康管理和安全保障,为他们提供更加贴心和全面的服务。(南方都市报)

02

提升老年人出游安全保障,

专项整治导游欺老事件

1. 全国政协委员刘梅林:组织银发人群出游,需更加注重安全保障工作

今年1月中旬,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9单位印发《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对银发旅游专列产品的适老化服务保障提出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助理刘梅林表示,老年人群有其特殊性,组织其外出旅游需要更加注重安全保障工作。

“比如在行程设计上,针对银发老人,安排的内容不宜过度密集,节奏要舒缓。”刘梅林表示,服务上也要更加注重细节,比如多关注老年人的情绪,观察老年人的身体状态,提醒老年人按时吃药等。餐食安排上,菜品要尽量营养均衡,食物要温热、宜软不宜硬。

此外,刘梅林认为,银发列车上配备医疗救护员非常必要。如何更好地落地执行,需要铁路部门和医疗机构之间沟通协商,做好规划落地。

“为确保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的健康安全,列车上可以配备一些医疗救助设备和急救药品。铁路部门可以联合医疗机构对银发专列服务人员开展专业的救护培训。”刘梅林表示,景区景点和旅游目的地也需要搭建相应的游客救助体系,例如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打通医保异地结算等。(中国旅游报)

2. 全国人大代表戴茵:建议对导游欺老事件进行专项整治

老人旅游市场正悄然崛起。据全国老龄委数据,银发旅游人数已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相关机构发布的《2024年中国银龄旅游专题报告》显示,17.6%的中老年群体每年旅游3次及以上,40.8%的中老年人每年旅游一到两次。

根据测算,“十四五”末我国老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将达到10.05亿人次,老年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1.14万亿元。老年旅游正从小众市场向主流市场转型。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激发消费活力”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里,约28.5%的受访者最为关注“低价旅游团暗存强制购物问题”。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戴茵拟向大会递交《关于对导游欺老事件进行专项整治,净化旅游市场环境的建议》,她呼吁加大对导游欺老事件的处理力度,提高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罚款额度,同时引入从业者黑名单机制,对屡罚不改的旅行社经营者和导游实行行业终身禁入制度。

“在银发经济大力发展的当下,老年人旅游市场正成为各地消费发力的重点。但随着老年旅游的兴旺,诸如导游欺骗、强制购物等事件屡禁不止,为保障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我认为有必要全面核查导游欺老问题,建议对导游欺老事件进行专项整治。”戴茵说。(红星新闻)

03

鼓励多元主体发展老年教育,

让文化艺术走进更多中老年

1. 全国政协委员鲁晓明: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发展老年教育的格局

目前,守护“夕阳红”的银发经济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一环。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鲁晓明表示,目前,老年大学往往一座难求,且老年人身体不便,搭载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学校学习困难较大。建议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发展老年教育的格局,丰富老年教育产品供给,将老年教育下沉到各个社区或者居民委员会,让老年人实现就近多元化的教育,更大力度释放银发经济潜力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建议组建智能化养老产品试用队伍,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在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群中间进行产品试用和调整,更好地提升产品的性能和服务。(中国消费者报)

2. 全国人大代表陈澄:让文化艺术走进更多基层中老年

乡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条件限制,许多人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而小剧场的普及将有效填补这一空白。

“小剧场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文化振兴、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平台。”全国人大代表、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澄表示,她今年带来的议案聚焦城镇、乡村小剧场的培育与发展,希望通过政策支持和社会力量参与,让小剧场成为文化惠民、艺术传承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陈澄表示,小剧场是满足群众文化艺术需求的主阵地。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乡村留守的中老年群体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更加迫切,小剧场的普及将让更多中老年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优秀的文艺作品,实现文化惠民。

通过小剧场的培育,可以让文化艺术真正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文化振兴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江南时报)

END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